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ong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7-10-28 14:01:18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40186121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40463050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45956390.jpg[/upload]

0.jpg (131.59 KB, 下载次数: 0)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132#
发表于 2007-10-28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hongzhi能否试着放大采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8 14:33:20编辑过]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10-28 14:32:18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hongzhi能否试着放大采图


这两张都是网友的图.转过来的.等一会我照一张我自己的.

134#
发表于 2007-10-28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这两天事多,只有找点时间同你交换意见。
1;“老料已经有了完全自然的蚀变和熟感及层次的渐变,质地中有硬和软,所以仿皮较容易”这是可能的,如果小一点的天然料,一直在尸体旁边入土,它会有古玉之特征。而且也是难得的好料,如果用此做仿品,就会画蛇添足,a;仿工[包括酸蚀]只要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工痕的微观变化,有经验的人一目了然。b;仿皮,肯定仿皮不入里,做假人必留门子,为了显露玉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另外这种料的天然皮[我说的皮是与玉一体之皮]。是与古玉件之皮有很的区别的.最明显之处是没有包浆的相融.
2"如按盘的说法.只要有时间这样的厚皮都可以盘过来."盘玉盘的是浆,使浆带玉内运动,达到吐灰,净玉的作用.如果是你说的那种料,白色的是玉肉的本质受盘是不会同古玉一样的.
对不起,暂停再谈.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10-28 14:43:54的发言:

这两张都是网友的图.转过来的.等一会我照一张我自己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5928304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5101618975.jpg[/upload]

0.jpg (49.74 KB, 下载次数: 0)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0.jpg (87.29 KB, 下载次数: 0)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136#
发表于 2007-10-28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右上露玉处.很光.但放大后团状会明显

137#
发表于 2007-10-28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提供如下资料供参考:

关于干坑无次生物怎么鉴别?我要更正一下,干坑无次生物应为目测无次生物,立体显微镜下再光滑的表面,如是千万年古玉,必有大自然留给它的自然态的痕迹,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仿品仿得了面,仿不了面上之自然态的质变痕迹,显微鉴定干坑表象尤为突出.

看工应注意工痕之上是否有质变.千万年后天质变是关键。为何不先从工谈起.而从古玉原态后天质变的次入手。建议少听多看要看有出土记录的特征,-----任南。

 

以下是引用自然太2007-10-2 13:33:01的发言:
  
学习。如果再放大下去.....不愁找不出通用的工上自然态质变的不可仿证据。商周以后的古玉,质变沁蚀弱一些,但放大到一定程度,也同样能找出不可仿的微观表象特征。

 

以下是引用任南2007-10-11 12:01:10的发言:

再放大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11148206686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11203626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1120577520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112155131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11282094365.jpg[/upload]

以下是引用自然太2007-10-11 22:22:53的发言:
微观证据,真伪立明。一锤定音,一剑封喉。任老师一定能成功!

 

以下是引用rn2007-10-12 11:17:44的发言:

自然态微观.晶体完整.而仿品是不存在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2111740783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211184367230.jpg[/upload]

138#
发表于 2007-10-28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此贴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对于“老料新工”的玉件,因为是老料/玉-----尤其是与人工古玉埋藏条件相仿的,所以就具备人工古玉的自然质变表象特征,那就只剩下了对加工表面的甄别。如果我们承认新工表面和老工表面的表象肯定是有区别的(至少是微观观察),也就是承认“千万年的自然态质变是仿不了的”,那么,我们就能继续做下去,实现任何仿件的真伪的鉴别;如果不承认,那么对部分的“老料新工”仿件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是不是这样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8 17:41:26编辑过]
139#
发表于 2007-10-28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种皮是有自然的表象,但不是古玉的皮壳的自然表现.此物最外层是碱皮或外界物质形成的土皮,与玉无关系.第二层是玉的风化层与外界物质的非紧密结合,只存在于玉的表面.没有融和表现,另外玉肉混而不明,不是老熟感.参考下图.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74543349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746950984.jpg[/upload]
在圈起来的地方能看出玉的透明和里面的色,这色就是包浆所带,在吐灰时色带出.这就是古玉与天然料的不同

0.jpg (72.85 KB, 下载次数: 0)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0.jpg (89.45 KB, 下载次数: 0)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学术研讨气氛浓郁的好贴
140#
发表于 2007-10-28 18: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ong在2007-10-28 17:52:16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种皮是有自然的表象,但不是古玉的皮壳的自然表现.此物最外层是碱皮或外界物质形成的土皮,与玉无关系.第二层是玉的风化层与外界物质的非紧密结合,只存在于玉的表面.没有融和表现,另外玉肉混而不明,不是老熟感.参考下图.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74543349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281746950984.jpg[/upload]
在圈起来的地方能看出玉的透明和里面的色,这色就是包浆所带,在吐灰时色带出.这就是古玉与天然料的不同

    受益,学习。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1 14:29 , Processed in 0.0654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