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与如何成功任南红山古玉公益事业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如何是真正的定呢?这是需要知道的。所以赶着抽印现观庄严论,及瑜珈师地论。

现在先说修定。

修的定,不是悟的定,这中间有差别。其次,我们刚才提到妄念不能断,只因为我们在颠倒因果,把佛说的话,拿来当成自己的,然后想求证佛的境界。却忘了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苦修了十二年,各种经验都经过了,然后认为那些都不是,最后才找出一个东西来。犹如同圆悟勤一样,生大病,死都死过了,才晓得不是,再找出一个东西来。

佛曾说:妄念本空,缘起无生。所以我们上座后,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因为它本来空,佛已经告诉你那是妄、是假的。既然是假的,还理它干吗!为什么在那里空妄念?纵然你把妄念空了,那个空的境界,也是一个大妄念,那是想阴区宇。况且你那个空的境界,如果不做功夫,不打坐,也就没有了,又变走了,可见它也是妄念。所以晓得妄念本空,上坐以后很轻松的,不要设法去除妄念。每一个妄念来时,如果它真不空的话,别的妄念也被它挡住了,不会来了,所以这个妄念本来是会跑走的,佛经形容它像水上泡沫一样,一个个起来就没有了,要空它干吗!它本来是空的,不用我们去空它。所以我们在那里做功夫,都是做了一辈子的冤枉事,在那里空妄念。结果等于小孩子在水中玩皮球一样,把皮球往水中一按,球就从另一边冒出来,一天到晚在那里按皮球,你说我们哪里是在修道啊!只是在按妄念玩游戏罢了。

如果真不去按它,我们就这样坐着就很好了。如果你说妄念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对,它没有断,可是也没有停留在那里,你想留也留不住。在这中间,有一个知道妄念来去的,它并没有跟妄念跑。晓得这个,就让妄念随便,不理,只晓得自己清明在躬,知道这个就好,多轻松!不过为什么不能完全清净下来?为什么还是有妄念呢?上次提过了,庵提遮女问文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菩萨答:其力未充,同样道理,为什么不能清净呢?其力未充之故。

又一层问题来了,那么请问这是什么?我们白天坐得好,妄念来了可以不理,清清明明的,但睡着以后,依然糊涂去也,那又怎么说?一个学佛的人是真正学科学的人,任何一点问题都要解决,不能茫然。

那么我们再检查,妄念之所以没有清净下来,有两个原因:一个生理的影响,身体越不健康,病痛越多,烦恼妄念越大。于是一切唯不了心了,非要调整四大不可。所以气脉之说是大有道理的,而且佛经上面都有,不过一般佛经把这方面的事隐瞒起来,我们看不出来罢了,并不是佛不承认。

比如唯识讲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像时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之一。有人打坐,坐得好,一弹指间过了三个钟头,但是外界还是一分一秒地过去,你没有办法改变宇宙的时间;空间、势速(如行星的行速)亦然,心改变不了,这是一。

其次,色法不属于心法的范围,色法单独地成立。而且在色法里头,第六意识有法处所摄色,又另当别论。

这样一来,不能说整个唯心了,心不相应行,它永远还是在行,佛的神通也拿它没办法。我们还学佛成道干什么?其实这只是唯识这么分析,不要害怕,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是讲意识心所的力量所不能到达之处。色法单独成立,与意识的分类,及心所的分类单独成立;但是它整个的功能,都包括在如来藏里面,所以是一切唯心,心物一元,这个理大家要弄清楚。

因此大家学佛修持,如果拿自己所懂得的一点佛经学理来讲修持,变成盲目的唯心了,对心物一元有关物的方面,一点都不能转。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回转来检讨自己,坐起来烦恼思想之所以不能断,一部分是生理影响,而且其影响几乎是绝对的。等到有一天坐得很好,清清净净的时候,气色也好看,精神也愉快,身体也没有病,诸位是不是有这个经验?(众答是)好,问题来了,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能永远保持下去呢?为什么疲劳时,或者有其他原因时,情绪就会随之低落,烦恼也会来了呢?所以平常纵然得一点清明的境界,好像是空了,是没有念头的境界,那也只是意识的一个状态而已,是第六意识一个清明面而已。纵然是三际托空,也不过是第六意识的清明现量境而已。生理上可一点都没有转,第七识也没有转,第八阿赖耶识习性种子,就更别谈了,四大一点都转变不了。乃至清明境界住久以后,很容易变成枯槁,情绪上没得喜欢也不会快乐,但也不是闷,就是会没有生机,没有生趣,走入枯禅的境界。而且脾气非常大,一点小事情都受不了,当然理性上会把自己压下去,可是那个境界容易发脾气,等于一点灰尘都沾不得,这也是个大妄念,是意识境界,这是修空的人容易得到的病状。

修有的人更严重,或念咒、或念佛号、或守窍等等,如果身体哪一部分有病,爆发了,一发则不可收拾。同时神经慢慢的变成紧张了,因为它里头有一个东西在忙,忙着守住一个念头,实际上那个念头又守不住,拼命守,忙得很。所以庄子叫它是坐驰,外表看起来他在打坐,实际上里头在开运动会,忙得很。这种修行人,比社会上的人还要忙,真正放下的能有几个!都不要自欺了,如果身体不绝对健康,神经一紧张错乱,就走入精神病的状态去了。有这种现象的人,反应境界就很多,如耳内听到有讲话的声音等。

佛经记载佛的很多弟子,修到了空的境界时,很多都自杀了。他们都是罗汉,他们觉得没有意思,早走迟走都一样,不如早走了吧!所以空也不是究竟,都是心理的变态。修有的变态境界特别多,放光啦!动地啦!当年大陆上有位颇有名气的居士,讲金刚经,而且还标榜禅宗,他的本事很大,在大众面前表演神通,大指头一伸出,一道光就出现,一个韦陀菩萨站在上面,嘿!你们看到这种状态不磕头才怪。后来我去看看,对他说:哦!你那个东西也叫禅宗呀!你还是省省吧!你不拿这一套,我还想跟你讨教,况且你还讲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东西你若为了吃饭,你尽管去,为了弘扬佛法就免谈了。

修有的路,容易发生这些毛病,但是不要光听这是毛病,我现在问你们,这是什么理由?你说他是魔道,是毛病,可是你试试看,你办得到吗?这其中当然有理由。

不管修空,修有,都是意识境界,并不是道,这些在瑜珈师地论意识地中都说了,而且楞严经说得更明白。五十种阴魔一定要先研究,五十种阴魔还只是说大原则,没有说差别性,这些与明心见性都不相干,与道果更不相干。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想求道,第一先要把学理搞通,尤其是这次讲课所摘录的经典,不管楞严经也好,法华经也好,乃至现在所摘录的瑜珈师地论,都要弄清楚。瑜珈师地论是讲修持程序最重要的一本书,这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很恳切地告诉我们一步一步的功夫,及修证方法。另外配合现观庄严论研究,讲四加行。这个重点是一句话:心物一元。他的重点以调整四大为第一要务,四大没有调好,而想求得定境,求得性空的境界,都只是第六意识的幻想而已,事实上就有这么严重。

四大调整好了,才能够做到忘身,转化第六意识,初步可证得人我空。拿禅宗来讲,才是破初参,破初关。如果你念头上偶然出现一点清净,那只是意识状态,并未证空,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要调整色身,第一个是戒律的问题,而且偏重于小乘戒律,就是如何去淫欲之念、爱欲之念。要去淫欲念,首先要不漏丹,这些修证程序是散置在佛经里,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条戒律并不易做到,真做到了,又要了解如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唐末五代以后,中国道家的丹经特别多,就是这个原因。学佛的斥之为外道,看都不看,如以华严经的伟大境界来说,你就不会不看。为什么道家的丹经特别多,因为修禅定的经验,而偏向于讲气脉。你懂得了以后,看道家的东西也都没有错。不过有一点,密宗讲的三脉七轮,道家讲的奇经八脉,都是在定境中自然起来的现象。古人把这个经验、现象告诉我们以后,后世人又倒因为果,打坐时,拼命在那里搞气脉,这就完了,精神会分裂的,古人传述是对的,你却错了。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讲

内容提要

水火风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灾难

人类自身的灾难

心法与色法

人体的三界

无住无著无愿

心体及其作用

心、意、识

变化气质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问:根据佛经的记载,三界天人还受火劫、水劫、风劫这三劫的威胁,那么,水火风三劫与修证的过程上,一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与唐宋以后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在层次上有无必然的过程和关系?

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一般研究佛学的,往往把与修证的关系分开,因此佛学走佛学的路,佛法走佛法的路,佛教走佛教的路。实际上,三位是一体的。

佛教讲天人宇宙的关系,至少到今天为止,比世上所有其他的宗教、科学、哲学都来的高明。佛教的宇宙观,尤其讲得非常好。今天科学的求证,等于在给佛教的宇宙观下注解。不过,其中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拿世界观来讲,所谓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四大洲,小乘的说法是以喜马拉雅山为中心,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这个说法就有问题。如果以大乘华严世界观来讲,须弥山是个代名词,可以说是银河系统的代名词,这个说法就扩大了。这一点讨论起来很麻烦,但是真要谈佛法见地的话,就一定需要了解。

按照佛学的系统来说,宇宙间太阳系统中的世界无数,地球是太阳系统中很小的一个世界。色界天已超出了我们这个太阳系统的范围。无色界更远,更大了。至于欲界天,他的下层是畜生道,畜生道也包括这个世界上的生物。再下层是饿鬼道,有一类细菌也属于饿鬼道,鬼不一定是中阴身,有些是饿鬼道中的。人以上又有四天王天等等。

欲界的中心是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为什么叫三十三天?因为它有三十三个单位,等于联邦组织。有些天则有天主,统率一切天人,有些是民主的,大家平等存在。人死后如要往生天界,非修功德善行不可;严格来讲,善行与禅定有关系。道家的观念以为善能生阳,恶能生阴。单以禅定来说,四禅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经之路,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修定修到初禅,再配合十善业,可以升到某种天道,二禅以上亦然。

但是,这个宇宙是会毁灭的,地球上有三灾八难,除了水、火、风三劫外,尚有刀兵、瘟疫、俭灾等。

瑜伽师地论卷二:

俭灾者,所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宴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蹎僵在地,不复能起。由此饥俭,有情之类亡没殆尽。此之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

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障疬,灾横热恼,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没,如是病灾,经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

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辗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略尽,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这个世间到了刀兵劫末期时,地球上的人类,随时在战争中,整个大地,草木皆可杀人,中子弹一来,辐射线的力量,草木自然可以杀人。

尔时有情,辗转聚集,起上厌离,不复退减,又能弃舍损减寿量恶不善法,受行增长寿量善法,由此因缘,寿量色力富乐自在,皆渐增长,乃至寿量经八万岁。此劫过后,人类又忏悔,又做好事。

火劫来时,地球,以及太阳、月亮都毁了,太阳的热能整个爆炸,直到初禅天上层的大梵天。

火劫后,水灾起来,瑜伽师地论卷二云: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如水消盐,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第二个劫来时,宇宙变成冰河,重新变成液体,直到二禅天的最高一层光音天。佛曾比喻由色界天到我们人间世,若丢一颗石头下来,经十二万亿年才达到,距离就有这么远。如果禅定功夫修到三禅天时,不会受火水劫的影响,但却怕最后一大劫——风劫。这时整个宇宙的功能,自然气化了,直到三禅天的最高一层——遍净天。只有四禅天不受影响。四禅天是舍念清净,以天人境界讲,是色界中的人。

人类本身来说,人的火灾,就是欲,男女的爱欲,贪、瞋、痴都是火。你禅定功夫再好,欲的压迫力量一来,就垮了。所以佛经上说:欲念重的人没有禅定,不得解脱,最后自己被欲火烧身,整个毁了。佛在世的时候,也有些弟子结果走上这条路。譬如某些人,血压高或者精神分裂,崩溃了,乃至身体整个发炎,就是禅定不能转欲的后遗症,也就是人身火灾的现象。

功夫炼得越好,修养越高的人,脾气越大。譬如当年的师父老和尚,不发脾气则已,一发就要命。徒弟犯了一点错,曹溪那么大的庙子,前院骂到后院,一路在骂,声音又大。固然这也是他的教育法,可是平时愈讲究修养的人,往往脾气发起来就越大。这也就是水太清则无鱼,不能容渣子,也是火灾之一吧!

水灾呢?就是贪爱。爱和欲程度不同,爱水滋生,很严重,非常的严重,二禅都抵不住。换句话说,你禅定功夫再好,那点情丝不能断,灾劫一来,照样垮掉。灾劫怎么来?并不是有个固定的时间,而是外缘一碰,依他起,就爆炸了。很多修持功夫很好的人,一个因缘一来就完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话头,好好参去。

风灾是什么?气。所以道家密宗主张修气,你气脉不能归元,呼吸还有一点往来的话,三禅是靠不住的。有位同学曾问:呼吸停止,身上气脉走动的感觉还在,这是什么道理?而且动到几时才停呢?对,他讲得对,一般人只晓得讲气脉,不知气是气,脉是脉,到气住脉停,身上的气都充满了,才叫气住。所以身上感觉在流动,这是脉,要修到脉住,才能做到彻底的不漏丹。但还只能说是炼精化气,至于是否是四禅的舍念清净,还是个问题。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心理方面到达舍念清净,是否进入般若实相的空性呢?这又是一个问题。不能认为舍念清净就是空,这里面层次的差别很大。意识清净并不是空。好比蚂蚁由蚁洞所见的空,并不是整个天空的空。就像我们站在台北所看的天空,与观音山顶所看的天空是不同的,当然到了太空看太空,那就更加不同了。

我们学佛,理念上知道四大皆空,但你修证上做到了空没有?做不到,对不对?肚子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你说口干了,不要喝水,因为四大皆空嘛!这时候你空空看!空不了的。所以讲四大皆空是原理,真要修持到四大皆空,非把四大一步一步修持转化了不可。有些人心念一清净,生理的压迫就来了,再不然就漏丹了,功夫越做得好越如此,因为静属,静久了,阴极阳生。当阳能生起,生理机能回转,虽是回转,如不能把地水火风都化掉,它就只有顺着自然的力量走。你能够把它转化,你的修持功夫差不多了。如果真要做这方面的修持,佛已在经典里都说了,只是我们看不出来罢了。

唯识学中,心法与色法对立,物质跟心理对立。实际上,心与物都是阿赖耶识的功能;阿赖耶识不是本性,受熏持种根身器,四大色法都是阿赖耶识同根的,在心所来讲,是把它分开的。比如我们意识上想飞上天去,第六意识可以,可是身体就不可以,所以说在心所是对立的。如果真修持到了,确实是可以转化的。

其次,色法又分三种:极微色、极迥色、法处所摄色。如果我们站在佛法唯识的立场来看,物质文明还在极微色阶段;光波可以说是极迥色;法处所摄色则是物质,但它是由精神所变的,这三个是三位一体,属阿赖耶识,就是心的功能所发出来的。

什么叫法处所摄色?就是法处所包含的色法,法的对立是意,精神的境界就是法,也就是说,精神的境界是法的范围。譬如我们做梦时,有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也是四大,做梦梦到被人打时,照样会痛,那就是法处所生的色。另有中阴身的色法,也就是法处所摄色,真讲起来,这法处所摄色,是阿赖耶识的带质境,带质境又分真带质与假带质的差别,修行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我们修行打坐,四大色身一点都没有转变,叫什么定力!那是不兑现的定力,那是意境上的幻相。所以做一步功夫,有一步的征验,也有一步的征候。因此,佛告诉他的公子做调息功夫,如果心风得自在者,即得神通自在,真的能得定,真是无比的快乐。

有些人打坐得一点清净的境界,就算是空吧!但身体的感觉还是没有去掉,而且有一点点在黑洞洞的桶里,离不开这个黑漆桶,忘记了楞严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为何守这个空洞的、不相干的四大的身体呢?这里又有个问题,你越能够空得了,那股力量越会回转来,守在自己身体上。什么理由?为什么坐得越好时,身体感受越强?反而一些不修道的人,倒不会有什么身体的感觉。就是因为离心力越大,则向心力越大,物极必反的道理。

修道就是科学,随时都有问题,能解答了一层,修持功夫就进步一层,解答不了,就不能进步。所以佛经不要马虎地看过去,佛法都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搞通而已。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三界天人表发给大家,等于点了大家,可是没有人注意;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而且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层境界的修持,与我们现在的修持,都有绝对的关系。再拿我们人体来讲,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身体也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无色界。人身的下段是欲界,欲界的乐由精生,精不下降则乐不生,气脉不会通。但是精一下降,非漏不可,如何下降而不漏,这就是看功夫了,你们可不要听了就自作聪明地乱搞,什么忍精、采阴补阳的,瞎搞一通,果报是很严重的。

人体的中部是色界,气修到充满了,气满不思食,光明一定来,眼睛闭着都是光明;但是魔境也跟着来了,就是光明中的幻相,这时如果认为自己发了眼通,那就完了,如果守住光明,还是落在色界。

眉间以上的是无色界范围,整个色身空了,绝对的无妄念。没有一点妄念是无色界,守住无色界,像无念一样,落在无色界,还是不对。

守无念堕无色界,守光明境堕色界,守快乐则堕欲界。所以密宗提出乐、明、无念,均衡、平等、平等。

真正要学佛证道是专修的事,是绝对的出世法,行愿可以入世与出世,这是属于心行上的事。如果要专求修证,非有一段绝对放下外缘,而去专修的时间不可。一个普通人,只谈变化气质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十几年专修不可,而且在十几年中,还不能碰到一点障碍。唐宋以后道家云: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对付色身气质的变化,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而且中间还不要碰到逆境。但是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可见修行之难。

大家共同的问题是,明知四大皆空,但空不了,碰到了缘,处处都在愚痴中。如同我的老师讲的: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人人都犯这个毛病,口口谈空,步步行有。打坐时,气脉一来,马上被感觉牵走了,清净固然清净,实际上都在玩弄这个感觉。王阳明到底高明,他说:这些都在玩弄精神。佛经上说这是戏弄精魂,没有真正空得掉,感觉一来,平常的佛学都忘记了。

大乘佛学告诉我们三大原则:无住、无著、无愿。我们一坐起来,统统住在自己的境界,执着于空,想成道,想证果,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的果,当然都不成功。

楞严经告诉我们: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身上的气脉是风,你一执着它就完了。后世的知识越来越多,什么奇经八脉,什么阴神、阳神,这些追求玄妙的想法,都是有毒的,这些毒药吃下去,又住、又著,搞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真正气脉是无住无著,完全空以后才能到。

说到这里,给大家看一封信,是一位中国老太太由美国寄来的:

老师:

奉事敬悉。所有知觉感觉都属心理状态,楞伽大义说得很清楚了。不过我觉得,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能没有感觉,如何能做到无知觉呢?我现在已找到了,他高高在上,无形无相,只能在意境上有那么一点,甚至于一点都不是,但我信得过。

我在读楞伽大义,几个问题尚祈老师开示:意生身是否道家所谓的身内身?身外身是否性命双修?功成之后,破顶而出,身内身是所谓真人,不必破顶而出,可以隐显随心,所谓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意生身是不是这样?

在坐中三际托空时,并没有空的境界,只觉得心宽得和天地一样,甚至能包括天地,这种情绪并不能维持下去,念头来时马上破坏了。念起虽然不住,可是不能再恢复平静如初。以此余年作为废物利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成败听之而已,说实在的,我并不想成仙成佛,只是很怕再入轮回,我正在研究八识规矩颂。

                      专此敬请

                            道安

这位老太太不讲气脉,有时好像要出问题了,她都能自己晓得解答。她的得力处,就是死死抱住一部楞严经。我曾告诉她,因路途遥远,无法适时指导她,有问题向楞严经上面找。我们做功夫往往被气脉、境界困住了。楞严经上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大家都没有去体会。

总之,要逃过水火风三灾,必须转变色身,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非要把身上的四大整个转化不可。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幢房子盖好后,到头来是什么东西毁了它?风吹雨打日晒,人体内部也是一样,四大不调整好,就不能平安,更不能得定,由四大所发生的病态,可真多了,要特别注意。

现在我们来看瑜珈师地论卷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本地就是真如本体,唯识把整个心体分成八个部分表达,所以叫做八识。其实是讲一个心体,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分,就是这一部分。为何说第二?前面五识是第一个范围,意识是属第二个范围。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与心地相应。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这中间有五个现象应该知道。

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唯识学是科学的,我们要把它作为自己求证用功之用。

云何意自性。唯识经常用自性两字。至于我们常看到的无自性,是说没有独自永恒存在的性质。一般人看到无自性,就以为唯识是反对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错了,因为中国文字辞汇不够,这个性是性质、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见性的性。所以,云何意自性自性,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质。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第六意思自己的性能如何。弥勒菩萨说:心、意、识三样,严格讲起来,这三者都属于意识作用,就是意识自己的性能、性质。

什么叫呢?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比如一个母亲生下十个子女,每人个性、思想、脾气、健康各不相同。遗传增上缘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种子带来的。如有人天生特别聪明,是前生这一部分的种性重,一切种子都跟随着在轮回中,始终不断,互相关联,这个功能在唯识中叫心的作用。

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还是讲心的作用,第一句,这个功能所依止的,跟着发挥了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不爱,硬逼也没用,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有人说过:书到今生读已迟有点道理。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心的体用能够执受,永远抓住这个功能。异熟就是果报,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为什么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只说什么叫心?这里所谓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每人不同,这个就是心,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

什么是呢?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这个属于意,意是心意识。禅宗祖师说参话头时,离心意识参,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谓意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又比如学佛的人动不动就阿弥陀佛,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

这里讲恒行,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识的作用。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它无间灭,像流水一样。

什么叫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须用心判别,你就很清楚知道了,这是识的作用,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当我们一打坐,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心念很清净,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要认清楚。

什么是意的作用呢?觉得妄念清净了,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无间灭的,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腿一盘,一刹那间很清净,心的作用来了,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会认可这个境界,去设法保持着。心和意都来了,然后还有个作用,识也就在这儿;这一下很清净——这就是识。学禅不通教理,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以后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这三点要认清楚,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我们讲话,我们的身体作用,就是这股气的作用。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以佛家来说叫业风。这是业力所生,是四大风力的关系,所以身业、语业就是这个风。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8:19:00编辑过]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讲

            内容提要

第一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定、定、非定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课程现在已进行到第二个纲目:修证的法门,现在还在继续。

看了大家笔记后,发觉大家仍没有把握到重点。要想以心地法门修证,进而就是菩提正觉的话,最大的障碍是身见。

佛教尽管讲四大皆空,那是对于小乘不了义教而言;在了义教来讲,是心物一元的。我们整个的色身四大,是由一念的业力所构成。首先,修证之所以达不到功效,是因为转不了业力所构成的色身,因此做不到无妄念。纵然有一点点清净,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的,暂时的一种固执所造成的现象,不是究竟。大概到目前为止,重点还在这里转。

圆觉经的几句话,对于修持非常重要,是走大乘最好的路线,也是最难的: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在任何时间常不起妄念,如果你能狂性顿歇,歇即菩提就成功了。但是怎么叫作不起妄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妄念,什么念都不起,完全象木头一样,也并不是佛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于自然来的妄想,并不勉强用个方法加以息灭,如果对于自然来的思想,想个方法加以灭除,这个加以灭除的方法,也是妄念;如果不加息灭的话,自然就清净了。

所以再进一步告诉你,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做功夫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妄想境加以了知,尤其是学佛有一点基础的人,妄念一起就怕,然后拼命想办法除妄念,统统在了知的阶段。其实那个明明了了知道的,也是个大妄念,所以佛告诉我们: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自然而来的,会自然而去。

最后一句话,佛告诉我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假定我们到了无了知,明明了了都没有了,寂灭了,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到了这样境界,就不必要自寻烦恼,不要再自问这个对不对?或怕大概是顽空吧!最好不要再起分别。

还有一个重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一切妄念都是幻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做功夫才有,不做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道是妄念,妄念早跑了,这中间再不必加一点,不增不减,那个寂灭清净就同觉性。这里头没有初地、二地、初禅、二禅之分,把这个认识清楚就好办了。

真的认识清楚了这个,或者稍稍有点见地的人,悟后正好起修,才算是真正在修行。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大家做功夫修持不能得定,第一个障碍就是身见;第二个障碍是见地不清楚。四大色身也就是一念,色身不能转化,自然不能成就,这就是讨论的问题。

现在来看瑜伽师地论卷二,本地分中意地二之二: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羯罗蓝就是胎儿入胎,在十二因缘就是”——胎儿,呢?指地水火风所构成。平等增长,俱渐广大,胎儿由地水火风的成分,平衡成长。

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依靠母体的胎儿,九个多月后,圆满了,生下来。

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这是讲四大的构成。

楞严经最后有一句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命最初的来源,是一念无明,一有生命以后,就分阴阳,就是心与身。现在要,要回转来成道,要得寂灭之果,先要除掉四大色身的障碍,才能谈得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08:59 , Processed in 0.0779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