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商代。通长54.5公分,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图案上下两幅对称布局,内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三人,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做抱拳状,脚穿翘头鞭,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第二幅是两座山,山顶内部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在圆的两侧分别刻有“云气纹”,两山之间有一盘状物,上有飘动的线条状若火焰。在山形图案的低部又画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山的外侧,一只大手,仿佛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第三幅是两组S形勾连的云雷纹。云雷纹下的一幅也是三个人,穿着和手势与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人戴着山形高帽,双脚呈跪拜的姿势。第五幅又是两座山,内部结构与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勾状物横在两山之间。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使用道具 举报
盘两周后图一
盘两周后图二
盘两周后图三
这件是任老师的藏品。对于古玉的“熟”与“透”的认知就是从这件器物的盘变过程中领悟的。
古玉的变化真的太神奇了。一旦被唤醒,真的有太多奇妙的变化。
想到了LONG老先生说过的“生坑玉的醒”;生坑玉没有经过盘摸自己醒过来的古玉可以看杨天佑老先生的帖子,那些精美的古玉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料。
对于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会了任老师的十二字理论之后,对于盘后的古玉或露有玉质的古玉能够很好的认识,但对于包裹满身浆壳的古玉来说,就有点困难了。
LONG老先生的这个帖子,非常好,建议多看看: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212
LONG老先生在他的“侃谈任老师十二字”的帖子里有很多精道的见解,请多参阅。
请问老兄,杨天佑老先生的帖子在哪里?
红山知名红山玉,古人制玉为哪般。
尽道古玉寻不易,岂知有缘觅不难。
走进论坛行非远,红山文化玉开端。
任南指引红山路,何劳跋涉千里远。
呵呵,朋友,就是那个“泛红山文化玉群在美国现身”的经典帖子。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5850
高翔版主,您好!
感谢您关注的目光。
您的短信之所以没有回,是因为论坛里我总是回复不了;
玉上有缘身;
同样,爱玉的人走到一起就觉得是一种缘分。
呵呵,相信这种冥冥中“缘”的牵引,
让我认识了这样的网站,
从而开始了这样不寻常的探询历史知识的历程。。。
感谢任老师提供这样好的平台交流经验,
感谢这里的朋友都以友善的心情交流和认真的态度学习,
感谢平日里每一个帖子带来的不同感受和收获,
觉得日子充实了,
心里踏实了。
收获着并快乐着。。。
0.jpg (67.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8-8-26 20:41 上传
红山文化.认古玉首先学认自然态灰浆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11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6 01:25 , Processed in 0.0662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