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王红旗出土古玉鉴定法--鉴定四步曲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4:02:36 | 只看该作者
高古玉鉴定之我见
   
     高古玉的鉴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对于全国各地高古玉器的鉴定,由于玉器的出土地点不同,它所具备的特征也不同,所以鉴定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所以鉴定时,必须综合考虑古玉的各种特性,决不能因为某一件器物自己以前没见过,抑或是国家馆藏没有,就一棍子打死。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玉质的质地如何?它决定玉器钙化、沁色、裂缝的轻重程度;也决定每一个年代用玉所具备的地域特性。
    2、干坑还是湿坑?它决定玉器灰皮、包浆、腐蚀程度的大小。
    3、当地的土壤特性、酸碱度?它不但影响玉器的钙化、沁色,还会影响玉器的包浆、品相。
    4、玉器所在坑内的环境如何?玉器的钙化、沁色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
    5、是皇家工艺与地方工艺?或是主人身份高低?
    6、是葬器与观赏器?

    5、6两点决定玉器的器型及加工工艺的精美、精细程度及玉器数量的多少。
    当然,决定玉器特性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具有科学、全面、辨正、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高古玉器,决不能草率鉴之,否则我们会错过很多珍贵的东西。这在玉器鉴定史上,包括很多专家在内,不乏很多实例。
    以下是本人在玩玉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仅代表个人看法,提供给大家借鉴。请大家指正。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应自然,并且深入肌理,沁色变化丰富多彩。(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沁色只会浅浅地附在表面或是顺着玉裂沁到缝隙里,颜色单一无变化.)只要是宋代以前的玉器,几乎都会出现钙化,受沁现象(根据玉器摆放的位置,有例外)。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玉表面发出很柔润的一种光泽.最重要的是,打孔及砣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闻气味:出土玉器,放到嘴边轻轻呼气或是用温开水浸泡一会,放到鼻子上闻,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土香,并且这种气味每次实验,生坑的玉器都会存在。反之,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异味。
    4、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玉器里的土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完全消失;白质的玉器会出现很淡的红褐色;盘玩中,生坑状态时表面看不见的沁色,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黑沁色)。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变得通透,润泽。
    5、把玉器放进80°C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的疏松会吸水)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6、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所谓的出浆.
    7、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层灰皮出现。(出灰现象)具体还要根据坑口环境的干湿,酸碱度,坑内物质等对玉器锓蚀的程度而定.
    8、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极少出现弱碱性。(具体还要根据当地土壤酸碱度决定)
    9、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10、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温、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1、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会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12、看刀工:刀工文饰必须符合时代特征。古玉加工工艺是用砣具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砣痕会出现中间粗、两端细,中间深、两端浅,跎沟深度高低不同等现象,并且砣工边缘很少出现崩口现象。砣线拐弯时,会出现扫把状(或称羽毛状),这是因为砣具加工弯线时,无法连续,需要一砣一砣接起来,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的玉器看不见这种现象,那是由于经砣子初加工后,又重复打磨的原因.
    以上各点,不能孤立的把某一条作为鉴定的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五点以上,方能断定为高古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4:04:47 | 只看该作者

细节鉴定古玉



在玩玉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忽视古玉的细节。然而,细节往往会决定您鉴定玉器的最终结论如何。所以,细节,在鉴定古玉过程中不可或缺,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我在玩玉过程中感觉最关键并且比较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写下来与广大玉友探讨。


1、看厚薄(主要针对片状玉器):古玉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使用线切割的解玉方法,所以加工出来的玉器,整体厚薄是不均匀的。即使加工为成品时经过精心打磨,仍然会如此。只要你竖在眼前,细细观察玉器的边缘(或是卡尺量一下),自然一目了然。


2、看平凹(也是针对片状玉器):因为线切割的加工工艺所限,古人加工出来的玉器平面绝对不会是水平的。只要您把玉器放在水平面上(比如玻璃),您轻轻按动任何一边,另一边会翘起;翻过来,也会如此。有的玉器表面还会出现线切割时留下的解剖痕。


3、看玉器的边缘:玉器入土后,随着年代的增长、地壳的变动、温度、湿度的变化、坑内物质的腐烂、玉器所处环境等等,玉器也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的变化,比如钙化、应力反应、沁色等等。这些变化往往会先从玉器最薄弱的地方开始,所以这些地方会首先出现一些现象,比如裂缝、钙化、沁色、蚀孔等;这也是新仿玉器无法企及的,这点较为重要。

当然,鉴定的细节还有很多,但也不可断章取义,仅仅从细节上就断然判定。我们必须要结合玉质、器形、工艺、包浆、沁色、钙化以及全国各地坑口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综合判定,这样才会做到认真负责、万无一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6-29 16:11: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上传,您辛苦了,给您敬茶,向王红旗老师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6-29 16:53: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分享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6-29 17:00:24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6-6-29 14:04
细节鉴定古玉

在玩玉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忽视古玉的细节。然而,细节往往会决定您鉴定玉器的最终结论如何 ...

感谢玉人版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7-7 11:56: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3:06:58 | 只看该作者
文物学研究和文物鉴定是两个概念。文物研究,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内,在文献上研究,至著书、立说。但他不一定是一个鉴定真伪的专家,鉴定真伪是实践学,是市场经验,是收藏经验,是那些夜以继日对实物研究,痴迷的收藏家,而不是有些所谓的文物理论家。我们求鉴定,也不要迷信权威部门,权威人士,高龄人士;我们首先看权威部门的专题文物收藏量,权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样,整天有资格接触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3 13:32 , Processed in 0.0516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