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k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7-3-10 02: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3-9 16:20:21的发言:

民间工艺大师杨亚明赠送<任南茶室>掌门人的朱泥壶-----容天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916195129071.jpg[/upload]


好壶!好人!好境界!![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0 2:35:44编辑过]
152#
发表于 2007-3-10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续点茶.[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113544612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1141344158.jpg[/upload]

0.jpg (79.34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0.jpg (77.31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153#
发表于 2007-3-10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11456329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1151361780.jpg[/upload]

0.jpg (77.51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0.jpg (90.08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任南茶室--为红山爱好者赏壶品茶的休闲亭
154#
发表于 2007-3-10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3-9 11:50:34的发言:

时间上是有出入,哪天介绍您与一厂的王铭东结个缘,您直接向他核实吧!抱歉!我自从观赏了任南老师香港馆藏的泛红山古玉,脑袋里时间坐标乱了!一壶谨上

另:自我反省后,需要补充的:一、台湾人一介入(其中不乏有许多出发心是为推动紫砂发展、恢复和接续紫砂历史优秀传统的仁人志士),炒做紫砂壶者(这是些不法利益小人);二、了不得的(某些)正统派!不得了的(某些)国家职称名头的专家!)!得不了的不法势利小人!就未修证前的以上偏激言辞,对各位阅读者深深道歉!一壶谨上


     努力按孔夫子:“吾将三省我身”教诲修正自己!我和与红山古玉有缘的朋友们共勉:英雄与圣贤的区别是:英雄总是想征服别人,拥有天下,但征服不了自己;圣贤只是想征服自己,不想征服别人,更不想拥有天下!我们赏红山古玉,学君子,远小人,读圣贤书,习君子事!有事自己喝喝茶,无事到《任南茶室》坐坐品品茶!     西元二OO七年三月十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1 8:53:28编辑过]
155#
发表于 2007-3-10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茶道始于中国。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据专家考证,“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位于常德市石门县城东南12公里处。唐咸通11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其后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三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多年来,有不少专家提出,日本茶道的灵魂“茶禅一味”,与石门县的夹山寺有着不解之缘。换句话说,日本的茶道,其渊源与夹山寺一脉相承 4月上旬,应中国茶叶学会和石门县政府的邀请,国内数名对国际茶文化和佛学素有研究的专家、教授聚集石门,对“夹山茶禅文化”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夹山确是中日禅茶文化的源头,称石门为“中国茶禅之乡”,应是实至名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0 23:43:09编辑过]
156#
发表于 2007-3-10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3-10 23:42:41的发言:
茶道始于中国。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据专家考证,“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位于常德市石门县城东南12公里处。唐咸通11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其后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三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多年来,有不少专家提出,日本茶道的灵魂“茶禅一味”,与石门县的夹山寺有着不解之缘。换句话说,日本的茶道,其渊源与夹山寺一脉相承 4月上旬,应中国茶叶学会和石门县政府的邀请,国内数名对国际茶文化和佛学素有研究的专家、教授聚集石门,对“夹山茶禅文化”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夹山确是中日禅茶文化的源头,称石门为“中国茶禅之乡”,应是实至名归!

學習了!

[em27]
157#
发表于 2007-3-10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讲起夹山寺与茶禅文化,不能不提及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据史料记载,善会,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人。善会于唐咸通11年,,受朝廷之派,“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居夹山十余年,首倡茶禅境味之说。《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其指的“夹山境”不单是指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圆悟克勤,乃宋代高僧,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克勤于成都从圆明禅师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处修行,蒙五祖印证,嗣其法,成为一代宗师。宋高宗曾召其入对,很赞赏他的修为,赐号“圆悟”,故世称“圆悟克勤".。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在荆州弘扬佛法,受澧州刺史之邀,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碧岩录》十卷,书名即出自“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之“夹山境地”。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0 23:49:38编辑过]
158#
发表于 2007-3-11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略说中国茶界五大茶道和茶艺

一、中国佛教的茶道与中国的茶禅文化---吴信如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1 19:21:13编辑过]
159#
发表于 2007-3-11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0#
发表于 2007-3-11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3 14:57 , Processed in 0.0681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