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古玩市场诡计二十七招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44:24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乔扮农民
       骗术特征:假以朴素外衣,掩盖真实面貌。杀伤力★★★

       此为地摊常见一景。摊主常装扮得破衣褴褛,颇如乡下老农,其伪装花样不尽相同,有深山老沟的山民型;有脱贫致富的菜农型;还有工地农民型、外省农民型等等。

       地摊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货色,如见君咬钩,那人便以农民的朴素语言,将这些“古玩”的来源娓娓道来,什么下乡收的、山上挖的、废品堆里捡的等等,绘声绘色,让你自以为喜遇捡漏良机。此招甚为见效,买者中招率不低。这些骗子往往于全国各地到处跑,得逞了,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例:古玩店老板演农民

       1999年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在逛地摊时发现了一个农民模样的新面孔,在他的摊上放着几片出土铜镜碎片和几件破陶器,与旁边那些质品泛滥的摊位比较,这里似乎有点真东西。我蹲下来看了一眼,发现在一个陶器的碎片上放着一件土迹斑斑的玉器,造型为汉代前后。

       那农民告诉我,只有这件玉器是完整的,是与这些陶器、铜镜一起出土的。看这件玉器很像那么一回事,我就花800元买下了。临走时,那人还主动与我交换了电话号码,说下周日再给我带来更好的东西。

       回家后,我把玉器冲刷干净,很快就发现了破绽,原来是一块不值钱的火烧玉。我急忙拨通那人的电话,电话老占线,到了下一个星期天,也未见其踪影。大约半年后,我在外地一个古玩店里看见了他,西装革履的,而且还是这里的老板。

       是他吗?我试探着与之说话,没错,听口音就是他,尤其是鼻子上那颗黑痣让我记忆犹新。说话间,我看了几眼店中的玉器,其中几件与卖给我的那件是一路货色。我不得不佩服这人的化装本领。

0-66.jpg (18.16 KB, 下载次数: 18)

0-66.jpg

0-66-2.jpg (43.94 KB, 下载次数: 14)

0-66-2.jpg

0-67.jpg (16.09 KB, 下载次数: 17)

0-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45:34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自称盗贼
       编术特征:营造“恐怖”气氛,干扰买者神经。杀伤力★★★

       在古玩贩子中还有一些另类人物,不惜以盗贼自称,达到行骗目的。这些似贼非贼的家伙流窜于藏家之间,住无定所,来去匆匆,嘴脸各式各样。所携带“赃物”也无奇不有:或自称是为别人销赃,东西大都是瓷器、字画等热门藏品;或自称是盗墓贼中一成员,所出手的东西也自然为出土玉器、铜器之类;或故作行踪诡秘的来者不善状,让买者凭感觉相信此人为贼,带来的东西属于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古玩上品。总之,他们手上的货物都是足以吊起你胃口的“好东西”,如果藏家见物不见人,那么,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上当。

       案例:“盗墓贼”卖玉

       2001年的一天中午,一个陌生的外地人打来电话,说是一个月前在古玩市场上认识了我,我想了一下,好像有这么一回事。在电话中,那人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他的朋友手中有几件真东西,我一定非常喜欢,问我有没有兴趣看货。我说可以,对方就急忙把电话断了。过了一会,电话又打过来,问我是不是在公安部门工作。我说不是。这时候,电话中传来几个人同时说话的声音,似乎有一帮人在商量着什么问题。过了大约一分钟,那人把看货的时间告诉了我,地点安排在潍坊汽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饭店里。

       我如约前往,在一个路边饭店的小房间里,见到了鬼鬼祟祟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通电话的那人,我的电话号码是他一个月前在地摊上向我索取的。

       见我后,那人便开门见山,说他们是一伙盗墓的人,最近干了一个活儿,出了点东西,知道我喜欢古玩,就首先让我看货,但是,不管我买或者不买,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声张出去。说完,就一边从包里往外拿东西,一边示意另外一人出去警戒。东西是几件出土的玉器,有破碎的玉衣片,有玲珑的白玉璜,而且土沁斑驳。看我似乎感兴趣,他又从包里取出一件商代造型的玉人,说这是从一个墓里出来的。我忽然警惕了,汉代晚于商代1000多年,怎么会出自一个墓里呢?我当面提出置疑,那人有点慌张了。我再冷静查看,确定这些东西为赝品无疑。

       过了大概一个月,有藏友来我家,很得意地掏出一件玉器请我欣赏,我一看就是一个月前“盗墓贼”给我看的那些东西中的一件。没等他介绍,我就把他买东西的情节、人物与过程叙述了一遍,他惊呆了,说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清楚呢?我便把我与“盗墓贼”过招的细节复述了一遍。上当了,骗了我好几千元钱!”听完,朋友很后悔。“他还给了我电话号码”,朋友忽然想起了什么,马上拨通拨通了“盗墓贼”的电话,自然,电话号码是空号。 类似这样的遭遇我经历过至少五六次。

0-68.jpg (50.27 KB, 下载次数: 18)

0-68.jpg

0-69.jpg (70.44 KB, 下载次数: 16)

0-69.jpg

0-70.jpg (51.36 KB, 下载次数: 13)

0-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46:3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文明行骗
       编术特征:老板后台坐镇,雇来“儒生”做托。杀伤力★★★

       此招的要点是让人扮演成文质彬彬的学者来配合行骗。那个学者形象的人一定是外地人,如果有一天骗局露馅,不法商人也会自圆其说,而且戏表演得有张有弛,学者形象的人不但外形儒雅,而且沉着稳重,态度从容。

       案例:雇人当托卖赝品

       1998年的一天,一古玩店老板告诉我一件“喜讯”,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县里当老师,因为老辈喜欢古玩,家中藏品颇丰,最近因为家中盖房子需要资金,所以那老师准备忍痛割爱一部分瓷器。这人很要面子,不愿意在当地出售,所以委托他找几个下家。“他明天来的时候,你一定要狠狠地砍价,千万别客气。”末了,他还很哥们地提醒我。

       第二天,“老师”来到了老板的店中,手里提着一个笨重的皮箱,人很文雅,穿着西服、戴着眼镜,说话也非常客气,口音南腔北调的,有一种怪味儿。打开东西一看,是分别装在锦盒中的几件青花瓷器,锦盒是旧的,里面的瓷器也都完完整整的很漂亮。老板在一旁不动声色,眼睛却放出异样的光芒,似乎在鼓励我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拿起一件请他帮我看看年代,他悄悄告诉我是清康熙的。那天我带钱不多,就花700元买了一件青花人物小

       瓶。第二天老板告诉我,应该多买几件,那些好东西在半天之内都让其他人抢光了。

       过了半年,我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无意中见到与这件一模一样的瓷器价格,摊主很爽快地说:“批发价100元一件,盒子都作旧了,很好卖!”我很吃惊。从北京回来后,我把事情告诉了老板,他似乎很惊讶:“是吗?看来让他把我们骗了!”表情看来很无奈、很无辜。我问起那个“老师”的下落,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他们早就失去联系了。

0-72.jpg (30.07 KB, 下载次数: 11)

0-72.jpg

0-74.jpg (62.28 KB, 下载次数: 15)

0-74.jpg

0-75.jpg (55.01 KB, 下载次数: 18)

0-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47:4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三、双簧联袂
       编术特征:甲乙联手行骗,角色各不相同。杀伤力★★★

       双簧的戏剧套路大致有三:第一,演员都在明处,两人犹如相声演员一唱一和,扮演捧眼的那人必须站在“不偏不倚”的中间立场,还要时不时地为买者设身处地地“着想”;第二,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家守株待兔,一人外出物色猎物;第三,一人在明处,一人在暗处,在暗处的那位,假装把某处有好东西的秘密透露给买者,努力启发他的购买欲望,而在明处的那位总装作自己被蒙在鼓里,同时要设计一些情节,让买者产生捡漏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演员自始至终不在买者面前正面接触。

       案例:一唱一和卖陶马

       这样的事情我遭遇得很多,就说其中一件吧。那是1998年的一天晚上,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今天在某古玩店发现了一件难得一见的汉代出土陶马,千真万确的真品,但是看主人的态度,似乎没把这件东西当成真品,说我可以去捡漏。“那么,你怎么不买呢?”我提出疑问。“我老婆最反对我把出土的东西带回家,嫌脏。”我相信了他的话。“但是,买卖成交后,你要多少给我一点好处费。”他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要求。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那家古玩店。老板是一个中年人,见我来,就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便继续看他的报纸。我装作偶然发现了那匹陶马,便问:“这件东西多少钱?”“给人家代卖的,800元,少了不卖。”“东西真吗?”“你自己看吧,别人的东西,我对陶器不懂。”回答问题时,老板也漫不经心的。

       我仔细观察这件东西,发现其造型不错,个头挺高的,尽管一条腿断了,但并不影响它的文物价值与经济价值。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件陶马拿起,分量挺重,马体腔内粘有浮土,轻轻地用手一掰,土块就掉下来了。这时,一个让人惊讶的细节出现了:在掉下来的土块中,我忽然发现了一片像指甲盖大小的纸片,上面还有模糊的印刷字迹。透过这点蛛丝马迹,可以确凿无疑地判断陶马为赝品,因为汉代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印刷品的。真相大白后,我就离开了那个小店。

       过了大约一个星期,我又来到了这个古玩店,发现号召我来这里捡漏的那人正与老板聊得火热,那件陶马已卖出去了,在原来陈列陶马的地方,又醒目地出现了一件青铜器。新的双簧又要粉墨登场了。

0-77.jpg (50.55 KB, 下载次数: 16)

0-77.jpg

0-78.jpg (61.34 KB, 下载次数: 14)

0-78.jpg

0-79.jpg (35.3 KB, 下载次数: 11)

0-7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48:49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隔山卖牛
       骗术特征:利用网购手段,进行欺诈行为杀伤力★★★

       在互联网席卷世界的今天,网上买卖古玩渐成气候,一些心术不正者也在网络世界里玩起了他们的行骗手段。这些人的网欺(最近冒出的新名词)手段主要为:其一,利用专业软件对古玩赝品的照片进行再加工,使其包浆滋润度及色彩浓淡度更加逼真;其二,对有瑕疵或者经过修补的瓷器、玉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隐去残疾,使其完美;其三,用真古玩作钓饵吸引玩者上钩,当汇款打到对方账户时,卖方或已经停机,或账户已经注销,一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案例:网购古玩变新器

       2005年春,笔者一好友为某古玩网站汇去580元,购买一件清代中期青花瓷器。几天

       后,对方将货发来,开包一看,居然为新仿瓷器,对比网上原物照片,方知实物与照片差

       距甚大。好友提出退货,对方则以为网友代卖婉言拒绝。

0-81.jpg (66.75 KB, 下载次数: 15)

0-81.jpg

0-82.jpg (60.44 KB, 下载次数: 13)

0-82.jpg

0-83.jpg (53.42 KB, 下载次数: 13)

0-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5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7-4 14:17 编辑

二十五、街头诈编
       骗术特征:制造“馅饼”假象,诈编贪图便宜者。杀伤力★★★

       这是古玩市场之外的骗局,以古玩为诈骗钱财。尤其是针对那些文化程度不高、警惕性不强而又贪图便宜的家庭妇女行骗,骗子们屡屡得手。其表现方式有二:一、街头“巧遇”持宝人,让你以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买宝机会;二、街上遇到“送宝”客,骗子扮作拾宝人,以寻人未果为开幕式,演出一段低价让宝的滑稽剧


案例:两起古玩作骗案

       1998年,笔者在采访市区某公安派出所的过程中,连续遇到两起以古玩为诱饵的诈骗案件,报案人都是中年妇女。

       潍坊某服装厂女工在上班途中,突然遇到一个男青年问其要不要故宫里出来的玉器,价格很便宜,说着,便从兜里掏出一块白色的玉蟾。女工正准备拒绝,忽然从旁边横切出一个戴眼镜的,一把攥住那青年的手说:“我看见了,你拿的是一件玉蟾对吗?”男青年支支吾吾不敢回答,戴眼镜的大喝一声:“把那件也拿出来!”这时候,男青年似乎吓呆了,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又掏出来同样的一件。戴眼镜的笑了,对女工说:“别害怕,我今天刚看了报纸,说北京一个博物馆里被人盗窃了一对玉蟾,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报纸上还说这家伙有可能逃到我们这里来了,没想到竟然让我们遇到了。”说着,戴眼镜的拿出了一张报纸,那上边真的刊登着关于这件事情的报道。

       看到事已败露,青年人苦苦哀求戴眼镜的开恩放他走,并说只要不报案,他情愿把这两件东西卖给他俩。在价值连城的“国宝”面前,女工与戴眼镜的都动心了,于是,经过软硬兼施的讨价还价后,男青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玉蟾卖给了两人。女工借了服装厂同事3000多元钱,买下了这件一文不值的假玉器。

       几天后,派出所又遇一妇女报案,声称被两个骗子骗去了2万元钱。一日,该妇女在 街头路遇两民工,他们手里拿着一张纸片问路,说要找一个张科长,这个妇女说不认识张科长,民工致谢后就离开了。走了没几步,一民工又追上来说,能不能帮个忙,让他们把准备送张科长的东西暂存她家一会,因为箱子里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怕这样抛头露面的不合适。这妇女忙问是什么东西,其中一人吞吞吐吐地说他们刚从那边施工工地挖出来一箱子古玩,这事正好被那个张科长看见了,要他们把东西送到他家,张科长说的地址就是字条上这个地方。这时,另一人凑上来悄悄说,箱子里是刚从工地挖出来的金子和古玩,满满的一大箱子。听说有宝贝,这妇女忙把民工请进自己家。

       到家后,这妇女提出要查看一下箱子,民工打开了箱子,一看,里面有两个玉佛像和几十个金光灿灿的元宝。拿起元宝一掂,好家伙,一个足有好几斤重!元宝下还压着一张皱巴巴的纸片,黑压压地写着毛笔字。展开一看,是一纸要求后人必须妥善收藏这些传家宝的文书,落款是清朝光绪年间,还清楚地写着立嘱人与保证人的名字,且签字盖章。这妇女心里热乎乎的,顿时,贪欲萌生了。经过一番砍价后,这位妇女花了2万元买下了满满一箱子“好东西”。

       几天后,才弄明白所谓的金元宝是一堆镀了铜的铅疙瘩,玉佛也是用玻璃制作的。于是,妇女赶紧报了案。但是,骗子们早就无影无踪了。


0-85.jpg (47 KB, 下载次数: 12)

0-85.jpg

0-86.jpg (39.69 KB, 下载次数: 17)

0-86.jpg

0-87.jpg (34.41 KB, 下载次数: 16)

0-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5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7-4 14:23 编辑

二十六、售后“服务”
       编术特征:制造升值假象,旨在续演骗局。杀伤力★★★★

       古玩市场上,一些专门从事歪门邪道的经营者很会揣摸人们心理,即使将赝品卖出后,还会假戏真唱,施加手段,让你继续蒙在鼓里。其手段因人制宜,或通过别人(即自己找的托)来印证你这件宝贝的珍贵性,让买者沾沾自喜。或间接给买者传达虚假信息,说恭喜你这件东西增值了;或在你面前假惺惺地后悔东西卖漏了,让你误以为真的占了大便宜。

       案例:青铜宝剑的故事

       10年前的一天,我在潍坊所属的坊子区一个从事古玩生意的人家中花1 00多元买了一件小瓷器,回家后研究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子丑寅卯。给朋友看,有人说东西可疑,于是我把它放在一边,准备查阅资料再进行研究。过了几天,坊子人打来电话说,那件瓷器是一件非常好的东西,千万不要送人,井且特意嘱咐我,如果哪天对这件东西不喜欢了,他就加价收回。听了他的话我认为这人值得交往。

       几天后,我又去他家买了一把青铜剑,造型为战国时期的,把柄上全刻有纹饰,而且剑身上带有两个铭文。宝剑到手的第二天,他打来电话说,有一件事情要与我商量,前几天有一个北京人看中这把剑了,但是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这人今天专程从京城来拿这把剑,得知东西已经卖掉,北京人要求我转让给他。说话间,还让那位“北京人”在电话中与我寒暄了几句。我告诉那个“北京人”,说自己很喜欢这件东西,我不会转让的,请他谅解。

       又过了几天,坊子人再次就这把青铜剑的转让问题与我协商,说人家的出价已经高出我的买价1000元了,问我卖吗?我依然没答应。坊子人见我执意不卖,便说那件东西真得很珍贵,因为带有纹饰和铭文的铜剑,将来的升值潜力不可估量。听后我非常兴奋,庆幸有了一把珍贵的青铜宝剑。

       但是没过多久,在我对铜剑进行清洗时闻到铜锈中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我请朋友来我家,就这件东西的进行了“会诊”,带着疑问审视,它的破绽就格外多。此后,我又请铜器专家过目,他果断地说这是一件赝品。随后,我电话告知坊子人,说我决定按他的意见将这件东西转让,他答应很痛快。但是十几天过去了,坊子人没有何动静,打电话再问,他却躲躲闪闪地说不出个所以然。又过了一些日子,我要求按原价退货,他也照样答应了,不过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后,他竟然连电话也不接了。后来得知,坊子人卖给我的那件瓷器也是赝品。

0-88.jpg (49.61 KB, 下载次数: 17)

0-88.jpg

0-89.jpg (55.92 KB, 下载次数: 16)

0-89.jpg

0-90.jpg (46.06 KB, 下载次数: 15)

0-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53:0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放线钓鱼
       骗术特征:着眼长远利益,循序渐进宰人。杀伤力★★★★

       此招是用来对付固定客户的伎俩,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心理素质与高超的“垂钓”技巧。

       技术要求是,线要放得飘、漂、缥,鱼要钓得稳、准、狠。首先是讲究放线技巧,在放长线的前提下,讲究一要飘浮,诱饵要始终随风飘荡,随心飘然,让猎物自始至终盯着,跟着;二要漂亮,无沦是竿、是线还是饵,外形都要美观漂亮,足以吸引猎物,让他们永远垂涎三尺;三要缥缈,力求营造出如幻如梦的温柔乡,让猎物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地长期任人宰割。至于稳、准、狠,是“钓鱼”过程中的技术要素:操竿过程讲究四平八稳;下钩要有的放矢,忌讳目标暖昧;待鱼咬钩后要狠狠收竿,毫不犹豫。钓到鱼后千万不能喜形于色,要继续加长线,瞄准更大的鱼。

       案例:一只吃人的“老虎”

       这是一个雒坊老板的故事。10年前的一天,为给客商送几件古董,他第一次走进了一家古玩店,没想到从这天开始,他喜欢上了收藏,且一发不可收拾。店主是一个30多岁的下岗职工,为人刁钻,人缘极差,外号“老虎”,古玩圈内很少有人与之来往。当他意识到即将钓到一条大鱼后,便开始实施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

       起先,“老虎”利用与老板频频接触之机,经常向他灌输玩古可以发大财的观念,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为他采购了几十件古玩,有瓷器,有字画,倒也货真价实。潍坊老板特地请专家上眼鉴别真伪,评价甚好,由此,他对“老虎”的信任度也与日俱增。之后,在“老虎”的建议下,老板的收藏兴趣越来越浓,什么高档瓷器、上品字画,甚至价值不菲的商周铜器,都进入了他的收藏视野。其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老虎”鞍前马后地献着殷勤,为老板淘换来不少好东西,为证明古玩可以赚钱,“老虎”也忙里偷闲为老板卖了几件,让老板赚了一点银子,如此,老板花钱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一年后,“老虎”开始露出吃人的獠牙。他一边继续为老板“掌眼”,一边勾结他人,通过双簧、埋雷等各种手段,让老板吃进了大量赝品。与此同时,他还频频与老板天南海北地乘飞机到处寻“宝”,很快就使发财心切的老板花去了100多万元。但是,在“老虎”准备继续放线钓鱼的时候,老板终于发现事情有些不妙,“老虎”的黄粱美梦提前结束了。

       据说,在前后一年多时间里,“老虎”骗取老板的钱财至少有50万元,大部分被他挥霍掉了。“老虎”的结局比较悲惨。骗局败露后,他为躲债东躲西藏,还为此尝受了皮肉之苦。最后,他的古玩店倒闭了,人也从潍坊“蒸发”了。



       信息来源:玉满斋

0-93.jpg (59.28 KB, 下载次数: 17)

0-93.jpg

0-94.jpg (54.71 KB, 下载次数: 18)

0-94.jpg

0-95.jpg (51.95 KB, 下载次数: 16)

0-9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7-4 16:05:0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学习,感谢上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7-4 16:12:4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提高慧眼!{:soso_e113:}{: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4 01:43 , Processed in 0.0578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