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1|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古玩市场诡计二十七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4 12:19: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玉友们应该跟明月一样非常喜欢逛古玩市场吧,虽然明月一般只看玉器方面的,但其它东西也多多少少会碰到一些,对于古玩市场里的那些“诡计”也知道和见识过,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藏友发布的古玩市场诡计汇总(文章有点儿长,需要点耐心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0-2.jpg (27.98 KB, 下载次数: 58)

0-2.jpg

0-3.jpg (26.02 KB, 下载次数: 75)

0-3.jpg

0-4.jpg (24.84 KB, 下载次数: 62)

0-4.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0:56 | 只看该作者
一、“光”怪陆离
        骗术特征:利用光线干扰,导致判断失误。杀伤力 ★

       此为某些古玩商为打马虎眼而特意营造的光线效果。当你走进一家黑糊糊的古玩店时,请不要认为主人是连电费也算计到骨头的葛朗台;相反,如果店内的灯光亮到耀眼的程度,也不正常,因为目测藏品真伪的关键之处在于准确观察藏品包浆的亮度与润度,而或暗或强的光线恰恰会遮盖其“贼光”。所以这招直逼鉴古软肋,不失为先“色”夺人之举。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有过一次看瓷器走眼的经历,其罪魁祸首,就是夜间的朦胧灯光。所谓灯下鉴瓷为买家大忌,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灯光下的暧昧

        1998年的一天晚上,藏友打来电话,告知一武汉来客带来不少瓷器、玉器,约我同去一看。

        晚上8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位于潍坊城区的一家三星级酒店,武汉来客热情地带我们来到他的房间,他抱歉地解释房间的主灯坏了,室内光线有点暗,但是鉴别古玩不受影响。接下来,武汉客商把带来的古玩一件件打开让我们过目。在昏暗的灯光下观察,东西倒也不错,于是朋友挑选了2件瓷器,花了3000多元,我也挑选了一个玉件,花去几百元。付款后,此客商手拍胸膛保证,如果东西有问题,明天可以退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朋友就打来电话,说他昨天晚上买的瓷器有问题,我一听一下子睡意全无,打开窗帘引进晨曦,把昨晚买的玉器大略地一看,可不是吗,新东西一件!于是,朋友赶紧打电话给武汉来客,要求退货。那人很客气,约定中午11点在酒店见面,并要请我们吃饭。但是,当我们如约而至,却发现他逃之夭夭了。朋友向服务台问及那个房间主灯何时坏了,服务员很肯定地回答:“不会坏!”她带我们走进那个房间,发现主灯不亮居然是被人拧松灯口所致。

0-5.jpg (39.58 KB, 下载次数: 74)

0-5.jpg

1.jpg (22.54 KB, 下载次数: 71)

1.jpg

2.jpg (20.56 KB, 下载次数: 74)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2:25 | 只看该作者
二、编撰故事
        骗术特征:掩耳盗铃说假话,处心积虑下圈套。杀伤力 ★

        此为不法经营者的基本功。这些人往往杜撰关于藏品来源的离奇背景,编造捡宝过程中的生动细节,作用有二:一为强调该品真实性,让人触景生情,失去理智;二为喧宾夺主,利用故事的情节性干扰买者的警惕性,使人弱化鉴别力。

        案例:汉墓中出土的“唐镜”

        1996年的一天晚上,一位古玩游商来到我家,展示了一件出土的大铜镜,并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在离潍坊40多公里的地方,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汉墓,他闻讯赶去的时候,出土文物已经被人哄抢,他在坟墓附近转悠,忽然发现一堆土里露着一块绿色的东西,他扒拉开浮土一看,居然是一面直径20多厘米的铜镜。

       回家后,他把这面铜镜拿给专家鉴定,专家说这是汉代最珍贵的铜镜,很值钱的,如果我喜欢,可以优惠转让。为了证明铜镜来源的可靠性,他还拿来了一个汉代陶罐用以佐证,说是与铜镜一起出土的。经他这么一说,我动心了,可仔细一看,不对啊,铜镜造型居然有唐代的风格,于是,我判断这件东西必伪无疑,几天后,这件东西被卖给了我的一个朋友,在这位朋友面前,那人有重新杜撰了故事细节,改编为农民亲自卖给他的,而且还埋下伏笔,说这个农民家中还有一些出土的东西,以后进城的时候带来。可怜我的朋友还眼巴巴地盼望那位农民早点进城呢。

3.jpg (30.5 KB, 下载次数: 63)

3.jpg

4.jpg (23.49 KB, 下载次数: 69)

4.jpg

5.jpg (28.03 KB, 下载次数: 65)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7-4 12:54 编辑

三,顺水推舟
       骗术特征:和颜悦色奉迎,逢场作戏赚钱,杀伤力★

       收藏者中,有些人附庸风雅,热衷一个有闲、有钱没,有识者的虚名。而古玩市场中也有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经营者,他们很会揣摩客人的心理,博得个人欢心,正中经营者的小怀。

       案例:一个爱面子的老板

       潍坊有一个精明的古玩商人,人称“老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企业老板身上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老板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隔三差五带着他的女朋友来古玩店里显摆,这个老板很讲究面子,据“老鬼”说,这个人大字不识几个,就怕人说他没文化,他玩古玩的目的之一就是贴一张文化人的标签。”老鬼”对他很“崇拜”,老板就常来光顾。

        一天上午我,我亲眼看见老板带着一位妙龄女郎来到“老鬼”的古玩店。他急忙热切招呼,并从匣子里拿出一件玉器挂件恭敬地捧到老板面前请他鉴定。老板接过玉件,很内行地对女朋友说:“这是用新疆和田玉做成的鸳鸯挂件,现在很少见了”。“对对对”“老鬼”忙不停地点头,“是清代晚期的”,只要老板说什么,老鬼就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哈腰。

       谁知半小时侯后,那人又杀了个回马枪,质问老鬼卖给他的是不是一件新东西,老鬼一点也不慌张,高高地跷起大拇指,将这位老板的“火眼金睛”大大地夸赞了一番,直说的那人红光满面,得意非凡。据说,那人先后在老鬼那里消费了2万多元,买的全是赝品。

0-117.jpg (40.5 KB, 下载次数: 63)

0-117.jpg

0-118.jpg (41.77 KB, 下载次数: 65)

0-118.jpg

0-120.jpg (37.36 KB, 下载次数: 65)

0-1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5:45 | 只看该作者
四,避重就轻
        骗术特征:声东击西揭“短”,“浑水摸鱼”打眼。杀伤力★

        这是一些经营者惯用的小手段。比如一件换底的瓷器,当你准备鉴别的时候,主人便先行一步,主动揭露其他小瑕疵,诸如口部微磕,表釉划痕等,却对此件瓷器移花接木的真正问题只字不提,其目的是转移买者注意,让人聚焦一点忽略其他。

       案例:一件磨口瓷器

       1997年夏天,我走进北京琉璃厂西街的一家古玩店,看好了一件晋代的青铀瓷器,这是一件高度仅几十厘米的直口小瓶,瓶身带有龙形贴塑,店主主人将瓷器递给我后便马上明说:“有点小残,底足有点磕碰。”说着,就微笑着指点给我看,颇有儒商风度。我看了一眼底足,所幸只是碰了磕碰掉了很小的一点,于是花了580元买下。

       回家后,朋友帮我发现可这件瓷器的致命伤,原来这是一件经过磨口处理的瓷器,磨口处又精心涂刷了与瓶身颜色相同的油漆,很能遮掩耳目。经磨口后的瓷器改变了原来的造型,看上去更像一件新颖的东西。

0-1.jpg (72.03 KB, 下载次数: 53)

0-1.jpg

0-2.jpg (35.03 KB, 下载次数: 73)

0-2.jpg

0-3.jpg (49.41 KB, 下载次数: 76)

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7-4 13:06 编辑

  五,“民国”意识
       骗术特征:利用“民国”遮羞,含糊其辞骗人。杀伤力★

       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是在古玩年代的下限。古玩市场上一些古玩经营者为蒙骗藏者,便将刚刚炮制的赝品统统标榜为“民国产”或“民国仿”毕竟,言必民国,较之动辄往明清、商周上生拉硬拽要可心的多,在今天的古玩市场上,“民国”正在演变为“赝品”的代名词。

       案例:2005年国庆期间,滩坊某古玩城隆重开业。为障显示实力,突出经营特色,店主大多在开业之际尽量多陈设一些货真价实的古玩,唯独一家古玩店外,却挂着“古玩斋”的招牌,里面陈列的100多件瓷器,玉器却无一不是新玩意,当问及藏品年代时,主人很“坦诚”:“你说这件唐三彩吗?不够代,如果是唐代真品,那不真成国宝了吗,我看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东西,这件三彩,是我20年前从京城鬼市上买的。”“这件青铜器也是民国仿的,其实真正的民国仿也不便宜,人家已经出价5000元了。没卖。”。。。那人眉飞色舞地说个不停,其实这些所谓的“民国”的东西都是他几天前批发来的假货。

       后来得知,开业仅仅三五天,“古玩斋”就卖出了1万多元的“民国造”。

0-4.jpg (25.7 KB, 下载次数: 66)

0-4.jpg

0-6.jpg (34.19 KB, 下载次数: 65)

0-6.jpg

0-7.jpg (22.75 KB, 下载次数: 68)

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8:03 | 只看该作者
六,先礼后兵
       骗术特征:口蜜腹剑待客,温柔一刀宰人★

       此招专门对付外地的收藏者,属于一次性的短期行为。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在最初接触买家的一刹那,卖主会极热情的以礼相待,在买家浏览买品时,卖主会鞍前马后服务,真情告白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往往给买家留下不错的印象,甚至大有相间恨晚的感觉,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买家受骗的可能性极大。

       案例:“热情的让人想逃跑”

       1999年秋天,我走进山东某市一家古玩店,店主人是一个热情的中年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那春风扑面般掏心窝子的话语,让人心中有几多暖意,见我拿起一件瓷器,他忙说,这是新东西,不是很好的。说着,便递上一件瓷器,我接过一看,是一件绘制着花卉图案且品相不错的民国小笔筒,问价格,才要50元。我心中窃喜,以为遇到了一位心肠好的老板。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疑窦丛生,他以为我对瓷器一窍不通,就千方百计地糊弄我,我推荐几件“官窑”瓷器,平均每件2000元,而且保证错一罚十。看他热情万丈的样子,我产生了逃跑的念头,我出门时,他依然在叫:“你可以去别处看看再回来,我的东西绝对没问题”如果我是一个纯粹的“棒槌”那么,十有八九就被糊弄了。

0-8.jpg (40.96 KB, 下载次数: 60)

0-8.jpg

0-9.jpg (36.91 KB, 下载次数: 60)

0-9.jpg

0-11.jpg (17.85 KB, 下载次数: 72)

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2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7-4 13:10 编辑

   七,楚歌假唱
       骗术特征:无中生有造势,利用悬念蒙人。杀伤力★

       这也是古玩时常上司空见惯的一景。看买者对一件东西开始感兴趣了,卖主就会煞有介事地说这件东西某某已经看好了,让给他留着,或者说某某已经回家拿钱去了,过会就来,在虚构的情节中,不明真相的买者往往就失去了心气的平和,如果他的占有欲蠢蠢欲动了,楚歌假唱的好戏就拉开了序幕,喜剧的结尾,自然是被人骗走了银子。

       案例:

       一日,在潍坊古玩城一家店内,笔者发现一件五彩开光瓷器,造型为清代早期,但是蛤蜊光比古代瓷器上的略显生硬。正在困惑时,店主开腔了,“这件东西人家要了,说是康熙五彩,我也不懂,从下边收的便宜,就500元卖他了”,“你也卖的太便宜了”我说。你要也可以,加点钱就可以给你,看样子,他以为我看中了这件东西,我又看了几眼,越端详越别扭,旁边的藏友也暗示我此为仿品。几天后,一个入到不久的朋友送来一件刚买的瓷器,说让我瞅一眼。打开一看,正是那件开光五彩,问来源,她说是今天上午刚从一个店里买来的,花了700元,并说在这之前已经有人付了定金,幸亏店老板与他是老乡,要不然,这件东西就是别人的了。朋友所说的那家店,正是前几天我去的那家。

       “既然已经收了人家的定金,这不就是有悖于职业道德了吗?”我提出了疑问,目的是启发朋友自己开窍,“老板说会把这事摆平的”,我朋友憨厚地说。

0-12.jpg (25.08 KB, 下载次数: 65)

0-12.jpg

0-14.jpg (22.2 KB, 下载次数: 70)

0-14.jpg

0-15.jpg (26.08 KB, 下载次数: 60)

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30:07 | 只看该作者
八,场外欺诈
       骗术特征:利用特殊环境,制造简陋假象。杀伤力★

       古玩市场的骗人伎俩有的是在古玩市场之外的地方实施的,譬如在卖日用百货的小摊上,在某一个小饭店的前台上等,在这样的地方出售古玩,往往给人平添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让人不知不觉上当受骗。

       案例:奇石市场上的假象牙

       1998年的一天,我与山东电视台的朋友去邻县采访,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顺路来去奇石市场,这天正赶上集市,市场内人声鼎沸。

       逛完市场,不见了同去的记者,过了好一会,才见她匆忙归来,手中还举着象牙一样的东西让我看,我一看就笑了,这件所谓的象牙雕塑其实是从机器磨具中压制出来的塑料制品。我询问其来历,他说是市场里一位商贩卖给他的,那人说是家中留下的古董,就花了500元钱买下了。

       听完他的讲述,我便不动声色地来到那商贩身边。这是一个卖石头的中年人,见我走近,就轻声问,“要瓷器吗,家里传下来的”。我说可以看看,于是他从腰上取下钥匙,小心打开一个木箱,木箱里还藏着一个锁着大铜锁的铁箱,打开以后,捧出一件崭新的玩意说,“清代的,底上有字,大清乾隆的”,“卖多少钱呢?”我问,“2000”。她回答,”还有象牙吗?”他警惕地看着我,没有作声。这时候,我那位记者朋友过来了,理直气壮地要求退货,商贩却死皮赖脸地坚决不退,最后,经过电视台的记者干预,商贩才很不情愿地交出骗来的钱款。

0-16.jpg (31.16 KB, 下载次数: 59)

0-16.jpg

0-18.jpg (20.2 KB, 下载次数: 59)

0-18.jpg

0-19.jpg (27.2 KB, 下载次数: 56)

0-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2:31:17 | 只看该作者
九,路边宰客
       骗术特征:信口开河胡说,守株待兔宰客。杀伤力★

       最近几年,在一些交通要道旁,忽然冒出可一些悬挂着古玩幌子的路边店,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里面几乎全是赝品。店老板和伙计们都人高马大,尽管对古玩知识一窍不通,却也开口闭口一嘴行话,说店中都是价值万贯的真品。他们的欺骗对象是那些对古玩一知半解的新手,尤其是那些做梦都想发横财的人,上当率最高。古玩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古话在这里演绎的非常到位,这就是骗子们为什么把古玩店设在繁忙路边的原因。

       案例:潍坊城外的路边店

       2005年的一天,我们途经离潍坊城区20多公里处的一家路边古玩店,停车进入,发现店内的东西尽是低俗仿品,店面很小,老板和伙计却有五人之多。

       我假装门外汉,顺手拿起一件赝品请教年代,老板有点不屑地说“这是明代的瓷器,龙泉窑的,没看过“鉴宝”吗,”问价格,老板伸出手指“100万”。我又拿起一件民国时期的青花笔筒,它的市场价格就是几百元,但是老板喊价为10万元。

       我们又乘车来到几公里外的另外一家路边古玩店,里面是一样的货色,内容也大同小异。看见店内那些虎视眈眈的壮汉,我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恐慌。果然,同去的同事中有人不屑“你们这不是明明用假东西骗人吗?”话音刚落,那几个壮汉们个个怒发冲冠,唬的我们立马逃窜。

0-21.jpg (16.27 KB, 下载次数: 67)

0-21.jpg

0-22.jpg (22.98 KB, 下载次数: 66)

0-22.jpg

0-23.jpg (25.23 KB, 下载次数: 72)

0-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3 17:52 , Processed in 0.0620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