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08-5-9 23:11:51的发言: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关键

质变内外要对应!

62#
发表于 2008-5-9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谢谢!

辛苦了!

[em23][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9 23:22:36编辑过]
63#
发表于 2008-5-10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5-9 23:04:10的发言:
红山古玉是一面镜子!

映射出

內心深處

 

 

[em25]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二、红山古玉收藏的怪圈

    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红山古玉的价值日益凸显,但也伴随着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注重红山古玉的交换价值,忽视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有些甚至错误地把红山古玉的价格与其价值等同起来,有些极度不负责任的专家的行为严格地来说是一种欺诈行为,因而导致红山古玉收藏的混乱,以至大家对这些鱼目混珠的红山古玉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了仿品的泛滥,基于这种现状,大量的仿品,贩运式的唯利是图经营,造成了大批假冒仿红山文化玉器上市,使收藏家们不敢问津。从而导致了真品流失,仿品层出不穷的欺骗着热爱红山古玉的人们。红山古玉的收藏跌入了一个被仿品包围起来的怪圈之中。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先生通过几十年以来,从海内外收集到的大量的红山古玉进行的研究,首创的红山古玉的十二字鉴定法,解决了红山古玉的真假鉴定问题,任南先生无私的将他首创的《红山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奉献给了广大的红山古玉爱好者,奉献给了社会。随着《红山古玉十二字鉴定法》的推广应用,收藏界的“谈红色变”的状况将成为历史。散落在民间的红山古玉会被更多的学会鉴别方法的爱好者收集起来。

66#
发表于 2008-5-21 14:35:00 | 只看该作者
[em17][em17][em17][em23][em23][em23]
67#
发表于 2008-5-22 01: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5-20 21:42:41的发言:

任南先生通过几十年以来,从海内外收集到的大量的红山古玉进行的研究,首创的红山古玉的十二字鉴定法,解决了红山古玉的真假鉴定问题,任南先生无私的将他首创的《红山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奉献给了广大的红山古玉爱好者,奉献给了社会。随着《红山古玉十二字鉴定法》的推广应用,收藏界的“谈红色变”的状况将成为历史。散落在民间的红山古玉会被更多的学会鉴别方法的爱好者收集起来。

红山古玉,对于收藏界来说并不是近几十年来的新生事物,早在很久以前古人们就对红山玉件有所发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器形难理解,材质具有争议性,科技鉴别至后及以和田为首的各地方玉的打压)而没有受到重视,多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各代玉件的拍高更上让红山古玉相对沉迷,但是(金子)宝贝总要发光的,随着几次红山玉在拍卖会的惊人走高,直追老三代而令今人重视起来。然而就是这春天般的形式却使红山玉走向了两难难,三难难甚至是多难难的地步,这其中包括造假(当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玉界这已是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了),在仿商周、春秋、战汉、宋、明、清三代中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仿造大军,毫不费力的将他们的“红山”以批量的形势推向了市场,搞得专家们纷纷落马,更有端着铁饭碗一边观虎斗的也不占少数。一时间谈红色变!专家盯不住了,拍卖会自然就盯不住了,本着对客户的负责的态度,拒红于门外这样的事也就不新鲜了,大量的真品就这样只能私聊了,而这一后果就是真品外流,专家不说话,海关没咒念,所谓的工艺品就这样,让老外用那没事偷着乐的人民币价格带到地球的另一边了,就这样等等、等等的问题,放在了我们的面前,从而不难想象国人一定很生气,后果和结果一定很严重。

让我们祝愿任南红山文化网征征日上,成为红山爱好者心中的雅虎、新浪!

──盘古原创(要转载不用打招呼)

68#
发表于 2008-5-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收藏的一个新学者,刚刚上路没几年,实实在在没有发言权.看了高版主等各位的认识和论说,很受启发,亮亮自己的想法,请大家帮助剖析校正,以便尽可能快些步入正途.开始时抱着消磨时光,试着看,小打小闹,花点小钱,免上大当的想法.就这样一步步几年下来,深刻感到收藏这个行当水不浅那,尤其红山古玉的收藏更是水深不可测.路没少走,汗没少流,钱没少花,东西没少买,真品却不多,按件论顶多能到3~4%,多是近一二年收的.其实,收藏之道,道理很简单,知识在于学习,眼力在于锻炼,经验在于积累,教训在于总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正是这日积月累,才能使我们从简单的欣赏把玩跨入比较复杂的鉴赏收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学习`从事任何事情都不能例外.当然,天时`地利`机遇或者缘分等客观情况也同时左右着你的收藏实践和业绩,需要我们密切注意把主客观因素调整结合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一点粗浅认识,敬请批评指正.---路峰.2008.05.23

69#
发表于 2008-5-23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路峰在2008-5-23 18:21:15的发言:

红山古玉收藏的一个新学者,刚刚上路没几年,实实在在没有发言权.看了高版主等各位的认识和论说,很受启发,亮亮自己的想法,请大家帮助剖析校正,以便尽可能快些步入正途.开始时抱着消磨时光,试着看,小打小闹,花点小钱,免上大当的想法.就这样一步步几年下来,深刻感到收藏这个行当水不浅那,尤其红山古玉的收藏更是水深不可测.路没少走,汗没少流,钱没少花,东西没少买,真品却不多,按件论顶多能到3~4%,多是近一二年收的.其实,收藏之道,道理很简单,知识在于学习,眼力在于锻炼,经验在于积累,教训在于总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正是这日积月累,才能使我们从简单的欣赏把玩跨入比较复杂的鉴赏收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学习`从事任何事情都不能例外.当然,天时`地利`机遇或者缘分等客观情况也同时左右着你的收藏实践和业绩,需要我们密切注意把主客观因素调整结合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一点粗浅认识,敬请批评指正.---路峰.2008.05.23

“活到老学到老”

向路峰老前辈致敬!

[em27][em27]
70#
发表于 2008-9-10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4-26 14:11:00的发言:
藏家展物,评家评物,论坛交流全都对物无何厚薄。藏家收物,真金白银,评家评物伤神费心哪有贵贱?若真谈贵贱论斤两,我觉得一人声誉比真金白银更其可贵,在此所有评论之人大都是积数年十数年数十年之经验,哪一个的收藏经历不能写几篇辛酸坎坷的故事出来?哪一个真心评论的人对自己所说出的话毫不负责任?对自己声誉又毫不介意和看重?有的人评论只一字两字,但我们不能当一两字看待;有的人评论态度有些偏激,但我们不能拿它当偏激言语理解;我们应学会剥开师友们简洁语言的外壳,去仔细品咂咀嚼吸收其中包含的晶莹的营养。

值得学习的短文与人品.宽广的胸怀,深远的目光,高贵的品德.求知以解惑,博爱又可爱的智者,向您学习.---路峰2008.09.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4 17:06 , Processed in 0.0728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