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土的红山文化标志性文物,一个玉制的像猪,又像龙的东西。于是,学者给他起了个学名,叫“玉猪龙”。
   
“玉猪龙”是什么,是猪和龙的杂种吗?这,好像连命名者也说不太清楚。今天,学者肖不然,对“玉猪龙”这一怪名进行了否定,并对其内涵,提出了自己的新解。
   

转载 

        在猪年,“否定”一下猪,“强调”一下龙,很有意思,也很有必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土了红山文化标志性文物:一个玉石雕刻成一团的东西。这玩意儿像猪,又像龙。于是学者就给他起了个“玉猪龙”的名字。“玉猪龙”是什么,是猪和龙的杂种吗?这,恐怕连命名的人也说不清。 今天,学者肖不然,对“玉猪龙”这一怪名和学者对这一物件不大准确的解释,进行了否定,提出了自己的新解。您想知道“玉猪龙”到底是什么东西吗?请看肖不然先生的文章——   

误读的文明—也说红山玉猪龙

肖不然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山玉龙的发现,是人类正确解读自我发展进程的大事件。非常可惜的是,专家们受知识水平所限,把神圣的人本崇拜错判为对猪的崇拜,还为玉龙起了一个谬种流传的名字—玉猪龙。这一识读的结果,不仅亵渎了祖先,也让今天龙的子孙坠入了不明就里的雾霭之中。

不同型制的胚胎玉饰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30519175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31124931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8 21:31:16编辑过]

0.jpg (4.95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5.7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2.8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5.7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29.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53.74 KB, 下载次数: 0)

0.jpg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稍有胚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脊椎动物的胚胎在一定阶段十分相似。人也好,猪也好,羊也好,马也好,甚至是鱼的胚胎都有着在一定阶段的相似之处。相似揭示了事物一种联系,可如果把相似的东西认定了是一种东西,或者张冠李戴必是大谬不然。把人的胚胎型玉饰判定为猪的胚胎型玉饰,便是这种谬误的源流。

 

 胚胎玉饰和胚胎照片对比  

 

 胚胎玉饰和胚胎照片对比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32155194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322679864.jpg[/upload]

0.jpg (4.9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0.jpg (6.92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人类凭肉眼对自身形态的认知只能是胚胎,那里的人类根本不可能把生命认识到精子、卵子阶段。初形的胚胎(在母体内三到四个月)使那时的人寻找到生命的根源,并产生了神圣的生命崇拜。以玉制胚胎作为饰物或祭祀物,是红山文明中最具人本特色的文化现象。 

在红山文化层中,发现了不同形态的人胚胎型玉饰,造型多大同小异,只有被命名为云龙的发生了突变,形如半环,头部出现马鬃一样的纹饰。这件玉龙被称为天下第一龙,原因是它更接近了后世演进的龙的形象。这一形象似已脱离了胚胎型玉饰,但毫无疑义它却是脱胎于胚胎型玉饰。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云龙玉饰

    后世的龙,同胚胎型玉龙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别的共同点是给龙增加了诸多超凡的功能,特别以农耕文明的思路,让龙可以耕云播雨,福佑苍生。神话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龙产生于人,人又把希望寄托在龙的身上,进而对龙顶礼膜拜。 由此说来,龙的崇拜是人的自我崇拜,是人的生命崇拜,生殖崇拜的复合体。它所体现的人本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由远古一直遗传到今天。这是中华民族所以生生不息的缘由所在,也是本文要为玉龙正名的因由所在。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343038693.jpg[/upload]

0.jpg (28.48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5872494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821582160323.jpg[/upload]

0.jpg (20.6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0.jpg (22.95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00: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uanmeitan在2008-4-27 19:06:01的发言:

    大家普遍不认民间的真红山,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大家都完全以国藏品为标准来看,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_我们见到的国藏品都是以目前流传的照片为依据,殊不知,这些照片可能因为追求拍摄的效果和照片的视觉效果,极有可能经过一定的处理,也就是说,我们根本看出到这些国藏品真皮壳的放大的清晰的表象特征,而这一点其实极其重要啊!按图索骥,关键是所按之图是否到位,若不到位,定会误导很多人啊!

   建议有能力的志士,能否搞些国藏品的显微"玉照"!让我们看看这些国藏品的真表面!

[em03]

国藏品“玉照”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05791163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0572621562.jpg[/upload]

0.jpg (33.93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0.jpg (40.5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05757139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058970315.jpg[/upload]

0.jpg (51.82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0.jpg (44.51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01:0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1139960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9115416811.jpg[/upload]

0.jpg (35.91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0.jpg (121.07 KB, 下载次数: 0)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讨论]请大家侃侃收藏红山古玉的感触
49#
发表于 2008-4-29 01:13: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試解

國藏

已做表面處理

寶光四射

若經

深度盤弗

紅沁

將會暈開

真正

紅光艷目

 

[em04]
50#
发表于 2008-4-29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15:55 , Processed in 0.0752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