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1321#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5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22#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51:06 | 只看该作者
1323#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51:51 | 只看该作者
1324#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1:35:01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红山文化石器风化自然态质变

P1020519.jpg (324.46 KB, 下载次数: 16)

红山文化石器风化自然态质变

 红山文化石器风化自然态质变

P1020520.jpg (325.77 KB, 下载次数: 18)

红山文化石器风化自然态质变

 红山文化石器风化自然态质变
1325#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9:01:29 | 只看该作者
玉色之赤如鸡冠

和田
玉是否有 “赤如鸡冠”的,在两岸的故宫旧藏里看不到,现今甚至很少见到有确定无疑的和田红玉,但答案却仍是肯定的,至少无法否定古人的说法,大概红玉本就少见,而鸡冠赤玉则更为罕见而已。
《格古要论》就说:“赤玉,其色红如鸡冠者好,人间少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说云梦:“其石则赤玉玫瑰”, 集解郭璞注:“赤玉,赤瑾也。见楚辞”。

《后汉书.东夷列传》说夫馀国:“出名马,赤玉”。

《诗经•卫风》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瓊琚”。《说文》:“瓊,赤玉也”。 这里,唐代张守节注《史记》中有关的一字似有点问题,《史记•五帝本纪》说:“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正义注曰:“说文,璿,赤玉也”。璿,见《说文》为:“美玉也”,而未说是“赤玉”,或许因瓊璿字形较为相近的缘故。《史记》的记载,与《尚书•尧典》中的:“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相近,似原本就与赤玉并不相干。其中的璇玑一说,则被近代有学者将带几个齿状的器物称作璇玑时,当做了一个来源。

赤玉在《玉纪》中为:“赤如丹砂,曰瓊”, 瓊为赤玉显然是源自《说文》,这种复古行为也得到了《古玉辨》的沿袭。瓊,简体为琼,常见字。认为古时以”琼”为赤玉的单称应是正确的。

史书也有对赤
玉器
物的记载,如《晋书•载记》说:“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紫玉笛、
珊瑚
鞭、马脑钟,水陆奇珍不可胜纪”。张骏为前凉王,乱世之中是一个独立的势力,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其中陪葬的赤玉箫、紫玉笛都应是稀世珍宝。其后,吕纂“诛安据党五十余家,遣使吊祭骏,并缮修其墓”,但宝物已不知所终了。

紫玉,或近于赤玉,《玉纪》和《古玉辨》都认为紫玉“曰璊,则紫如凝血”。《说文》:“璊,玉赪色也。从玉暪声。禾之赤苗謂之虋,言璊,玉色如之。玧,璊或从允”。 赪,《康熙字典》为:“《尔雅•释器》再染谓之赪。《注》赪,染赤。《诗•周南》魴魚赪尾。《传》赪,赤也。魚劳则尾赤。又《集韵》通作竀。《左传•哀十六年》如魚竀尾。《注》竀,赤色。俗作赪”,解的相当详尽。可见有人以“璊”为红玉不无道理,但《说文》明确以“瓊”为赤玉,而陈性将璊列为玉色的一种,虽然尚缺少实物进行分辨,琼璊二者之间可肯定是有区别的。

琼璊如此稀少,似乎无需做太多的考究。但我们面对的是玉文化的整体系统,既不能割裂其中的某一部分,遇到类似的红玉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从开采的和田玉原矿中,还未见有原生色是红色的,这样的色泽通常只出现在和田籽料中。但所说红色应是一块籽料的整体肉色,而不仅仅是指它的皮色,和田籽料的皮色常见或多或少带有红色,但一般都只是相当薄的一层,并不深入肉中。据有对清档的研究认为,自乾隆25年后有玉贡的数十年间,并无进贡赤玉之类的“璊”玉或“瓊”玉的记录。在如此前所未有的大量玉料中,带红皮的籽料应有不少,而显然清代人并没有将红皮籽料列作赤玉。

与赤玉相关的还有一种红白相间的玉,《玉纪》称做“赤白斑花,曰瑌”。瑌,《山海经》有:“状猪(月者)之山,其上多瑌石”,郭璞注说:“今雁门山中有瑌石,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这大概就是陈性列出“赤白斑花”所依的文献。红白交杂色泽的和田玉也极少能见到。

陈性将“赤如鸡冠”说成是“赤如丹砂”不知因何缘故,将“赤白斑花”单独列做玉色的一种,同样也不易明白其原委,令人觉得似乎多此一举,可能这是他以亲眼所见,认为有需要而作的。不能说《玉纪》分玉为九色没有道理,如仅《说文解字》里,专门形容玉色玉质的字,就达数十个,多有不甚明其意者,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此亦可见一斑。

鸡冠红与丹砂红或者说朱砂红,都是相对稳定的色泽,容易作为比对用的参照物。在观察二者时,在质感上有一定的区别,虽难以用言词来表达,却是不难作出分辨。只不过这种分辨,用在罕见的和田红玉上,似并没有实际意义。鸡冠的红色,沉稳而润泽中带有鲜活的质感,表面的细小褶皱如橘皮却近似有些籽料的表皮。由是,谁又能断定汉代古人所说的赤玉,不会是指一种全红皮色的籽料呢?这种问题类似夫馀国远在东北,与昆仑几相去万里之遥,会有什么样的“赤玉”?是不是指巴林石之类的?则暂时未究其答案。

在现存极少实物的情形下,能看到一小块和田玉是温润而通体红色的,就好弥足珍贵,至于名副其实的鸡冠赤玉或许只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了。


1326#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9:02:53 | 只看该作者

玉有五色。王逸《玉论》中有“赤如鸡冠",

玉有五色。王逸《玉论》中有“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说的是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实际上和田玉只有白、青、墨、黄四色,不同颜色籽料质量也不尽相同,价格有所差别,其中白玉最为珍贵。其实从价值上说好的黄玉与白玉不相上下,因“黄”与“皇”同音,清代其价值甚至曾超过羊脂白玉。在现如今和田白玉籽料价格飞速上涨的市场下,正宗的和田黄玉籽料也不失为不错的收藏选择。

  白色系列: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糙米白、鸡骨白等。其中以细润莹洁的羊脂白最佳。在历史上称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

  绿色系列:在青白玉、青玉中常呈浅绿白色、淡绿色、灰绿色,在碧玉中为绿色至暗绿色。从青白玉、青玉、碧玉依次排列,随着颜色的加深,氧化铁的含量有所增高,碧玉中普遍含铬、镍、钻等超基性岩特有的元素。碧玉中组成矿物除透闪石外,开始出现阳起石或含铁较多的透闪石。因而呈现不同色调、浓淡的绿色。黑斑和玉筋明显。含少量杂质矿物。

  3. 黄色系列:黄玉中有黄色、米黄色、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葵花黄、鸡蛋黄、半色黄、黄杨黄等,其中以栗色黄、蜜蜡黄者为上.其他黄次之。黄玉其色黄正而娇,越浓亮越珍贵,其珍贵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还少见。多为含氧化铁引起之色。

  4. 黑色系列:和田玉中的墨玉(黑玉)有呈灰黑、黑色。黑色有时不均匀呈浸染状、黑点状、云雾状、纯漆黑等色。优质者黑如纯漆。因罕见而珍贵。墨玉又称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现青玉、也有在青玉、白玉中出现墨玉。呈色原因主要由于在透闪石粒间存在有微鳞片状石墨杂质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强有弱,深浅分布均有差别。

  5. 褐红色系列及其他色:和田玉中有因色似红糖而称糖玉。多呈紫红色、褐红色、血红色(罕见)。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闪石粒间分布有褐铁矿,说明糖玉是由于氧化铁污染透闪石而形成红色或褐黄色。含氧化锰可呈紫红色。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98886746/1.html



1327#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9:06:30 | 只看该作者
通灵宝玉之谜
红楼千古梦,倾倒文人雅士无数,这其中,最重要的“道具”,是一块沟通天地人神的美玉。说来很多人都认为这仅仅是文学作品的虚构,或者是个美丽的神话,其实并非这样简单。《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成立的事实”,这块宝玉的确浓缩了中华数千年玉石文化的精华。
        通灵宝玉的来源和经历虽然是臆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也就是说它是有一个生活原型的,这涉及玉文化的地理和品类。所以众多好玉石者多年来都在苦苦追索着通灵宝玉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通灵宝玉原型说约略有以下几种:
一是“红丝石”说,产于山东临朐县老崖固。
二为“红丝雨花石”说,出于江苏六合县。
三是“玛瑙”说,产地很多。
四是“赤玉”说,其产地主要在新疆和田。
综上几说,可思“通灵宝玉”确属神奇!“八方来应”,各地都有自己的通灵宝玉。可遗憾的是,按照一般规律,原型应以一个为主。原文对“通灵宝玉”有这样的描述:“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有五色花纹缠护。”这里玉的大小、颜色、质感、花纹都提到了。以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通灵宝玉多作白玉或青白玉,其实这里很清楚,是“灿若明霞”,显然是红色的。
细看以上所提的石头,山东红丝石虽是制砚佳材,但并非玉;雨花石虽近书中描绘,但毕竟是石英质之物,且历来无“雨花石通天”之说;至于玛瑙也应该说“虽似而非”。那么玉中到底有无相类相合者呢?答曰:确有!这就是古贤一直视为奇珍的“赤玉”。
古人对玉的划分,主要是依色而别,曾有玉分五色之说,即赤、黄、白、青、墨。五色玉中常见的是青色、白色,赤、黄较少而贵,其中赤玉更加显得扑朔迷离。赤玉与人的血液同色,古人对“血”有特殊认识的,对此非常敬畏。以此类推,凡属红者皆为古人所贵所宝,自然红玉就被古人高看一筹,其质通神,其色通命,所以明代皇帝还曾专门下诏天下以讨赤玉做器,可见那时赤玉已为珍罕,不为世人所常见。设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深通玉者必然极推崇赤玉。曹雪芹生长在康乾时期的一个文化豪华之家,是大玩家之子,少年时期阅历无数异宝可以想见,其见识眼力非一般人所能及,他断不会选择寻常之物,惟有最珍贵的赤玉可以来做这通灵神器。
在漫长的玉文化发展期中,玉类的划分除了颜色之别,最重要的就是按产地划分……主要就是岫岩玉及和田玉。这两种玉中都有红色调者,只不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后,形成了玉玩以和田玉为贵的局面。作为大玩家之子曹雪芹,其理想中的“通灵宝玉”必然与时代环境相合,和田赤玉集二者之最珍贵,所以最有可能是通灵宝玉的原型。

1328#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22:16:36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真的关键!
辩玉本领学成后您将一生受易,
一知半解到头来真品与您失之交臂!


200887163352985.jpg (33.6 KB, 下载次数: 14)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201161622359998.jpg (21.49 KB, 下载次数: 16)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DSCN7591.jpg (162.39 KB, 下载次数: 16)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DSCN7592.jpg (70.63 KB, 下载次数: 14)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DSCN7594.jpg (241.25 KB, 下载次数: 9)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DSCN7598.jpg (110.63 KB, 下载次数: 12)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h.jpg (86.91 KB, 下载次数: 17)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是小学生!
1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22:27:12 | 只看该作者
中华古玉文明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所见到少的可怜的馆藏器能全面解释的.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土古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三过渡色不散--质变由内的晶格间渐进质变

1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6:53:32 | 只看该作者
刀无锋,槽等宽,圆收头,底无砣,(机仿工艺所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5 14:45 , Processed in 0.0560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