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白玉。有黑色斑块,晶莹滋润,微有浅褐沁痕。圆雕立人,有宽沿冠帽,尖长脸,臣字眼,粗眉、宽鼻、卷云耳、薄嘴唇,双手捧圆筒琮于右肩上,胸、腹饰臣字眼面纹各一,以双钩阴线遍饰云纹、菱形纹,系殷代技法特点。此件属殷代玉器罕见珍品。
玉双鹦鹉铲状盘 殷末周初长19.5厘米,宽10.1厘米,厚2.5厘米
青玉。晶莹滋润,半透明,正面满布黄褐色沁痕。盘作铲状箕式,柄部为相背双鹦鹉,勾喙新月眼 ,冠作扉棱状,遍体饰一面坡凸纹,两鸟间对钻一圆孔。同形器在殷墟妇好墓有1件11.8厘米,出土时盘底满染朱砂,定为调色盘。此件形体较大而时间略晚。
玉双鸟纹大钺 西周早期高50厘米,背部宽24.8厘米,刃部宽29厘米,厚0.6厘米
玉料呈青绿色,黄白色沁,中间本色为压在上面的另一件玉器的形状。扁平片状,平背、弧刃、左侧较宽,中有单面钻圆孔,左侧上、下各有一小圆孔,正背两面,大孔下有双线阴刻的双鸟纹饰带。钺为王者权杖,甲骨文、金文的玉字即作钺形,《尚书·牧誓》:“(武)王左杖黄钺”,《诗经》称玄鸟为周人祖先,此件为周王祭天祭祖所用礼器。
鸟纹大玉琮 西周高16厘米,宽10.8厘米,孔径9.2厘米
青玉,系透闪石软玉,属甘肃祁连玉,大部分受沁呈灰白色。长方柱体,上下对钻圆孔,孔壁有一圈台痕,上下端有圆口,外有四面,皆长方形,以一面坡阴线碾出鸟纹,全器共四组。《周礼》称“黄琮礼地”,此系周代王室祭祀礼器,罕见珍品。
庶人龙纹玉四璜联璧 西周直径23.5厘米,孔径4.2厘米,厚0.5厘米
玉呈黄色,晶莹滋润,部分有黄白色沁痕。扁平璧形,均分为四片成璜。每片呈扇面形,外缘弧边两旁各有一侧体屈伸扶边庶人,正背两面扇面以阴刻斜坡双线碾龙纹,扇面四角各钻一小孔做连缀用,全器共八庶人四龙纹十六小孔。《周礼》称“苍璧礼天”,此件系西周王室祭祀礼器,罕见珍品。
玉兽面龙纹琮 战国高5.6厘米,宽8.2厘米,孔径6.8厘米
和田青玉。晶莹滋润,部分有灰白沁痕。矮方柱体,外方内圆,中有对钻圆孔,孔壁有台痕,外方四面皆饰网纹。主体以浮雕、阴刻技法碾琢兽面,两侧浮雕双龙,遍布云纹。此件形体大,做工精,优于同期随县曾侯乙墓所出玉琮。
龙纹大玉鼎 西汉高22厘米,口径13厘米
和田黄玉,晶莹滋润,灰褐沁痕。玉鼎一组九件,大小不一。此第三件,鼎作直口竖耳,鼓腹圆底,三柱足,腹上部有六条扉棱,其间有侧体龙纹,两两对应,共三组。足跟部有一凸起兽面,共为三个。鼎为肉食器,按大小置猪、牛等肉食,用以祭祀天地祖宗,故为重器。
九鼎,代表王(皇)权,因而“问鼎”成为窥测政权的专用词。
凤鸟玉角杯 西汉早期通高16厘米,长口径11厘米,短口径6.8厘米
和田白玉,晶莹滋润,灰褐沁痕。杯作角形,杯底为回首凤鸟,展翅挺立。口呈方角椭圆形,有流,立一凤鸟,两侧浮雕双凤,流下浅浮雕展翅立凤和龙首。全器精雕细刻,造型、做工皆高于南越王墓所出玉角杯,系皇家用品,玉雕瑰宝。
玉羊座灯 东汉高12.6厘米,长11.2厘米,宽5.8厘米
和田碧玉,晶莹滋润,有灰褐沁痕。伏羊器座,头顶椭圆浅盘,羊作卷角、阔鼻、露齿,眼为直径6mm圆圈,背部掏膛挖空。羊系吉祥物,此灯座非实用器。
“长乐”双龙谷纹大玉璧 东汉高28.2厘米,直径19.7厘米,孔径4.8厘米,厚0.8厘米
和田黄玉。晶莹滋润,遍布黄褐沁痕。体扁平,上部正中透雕篆书“长乐”二字,两侧各有透雕张口龙纹,龙体细刻鳞纹,下部为圆璧,边缘和孔缘皆饰剔地弦纹一圈,璧面满饰排列有序的谷纹。此件超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题诗汉玉“长乐”佩。
玉观音坐像 唐代高26.4厘米,宽18.8厘米,深4.4厘米
和田碧玉,晶莹滋润,部分有褐色铁锈沁痕。圆雕,观音趺跏式坐于莲花座上,高髻宝冠,圆脸丰腴,双手合十,背有五对手,最上对手托三佛座像,余四对手分握莲花、宝瓶、铃、珠等各种法器。背衬莲花瓣佛光,系碾玉观音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