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1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中国古玉欣赏 玉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1 09:5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高6.9厘米、射径8.3厘米、孔径5.9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南瓜黄色,沁蚀较甚。方柱形,内圆外方,四方角分上下三节,每角以角棱为中线,向两侧对称展开一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组成上下神人夹一兽面纹的结构。神人头顶饰以两组弦纹,管钻重圈双眼,线纹刻划眼角。兽面纹以重圈为眼,再以椭圆形雕琢成眼睑,鼻梁部凸起为倒梯形。神人和兽面纹的眼鼻间均减地凹下,下方以凸出的横档为宽鼻,上刻卷曲纹作鼻翼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11:06 | 只看该作者
高7.5厘米、射径5.5厘米、孔径5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横山遗址出土
  两玉琮器表带灰褐筋斑,均呈长方柱体,上大下小,内圆外方。中有对钻孔,每面中间有竖槽一分为二,另有横槽将玉琮分为四个单式节,每节以转角为中线,各刻一组神面纹,分另以两条横棱、两个圆圈和一个凸横档表示羽冠、眼睛和鼻子。两琮上下连接正好吻合,并有一道上下纵贯的裂纹,说明其原系由一只长琮分割而成为两件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9:58:31 | 只看该作者
通高8.8厘米、射径17.6厘米、孔径4.9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南瓜黄色,有紫红色瑕斑。出土时大致位于墓主左肩上方,正置,矮方柱体,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内圆外方,上下射面中间对钻圆孔,孔内留有台痕。琮体四面中间有分割角边的直槽,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分别琢刻一幅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图像上部浮雕一神人,其脸面作倒梯形,重圈圆眼,两侧有小三角形的眼角,宽鼻以上以弧线勾出鼻翼,宽嘴中刻出上下两排十六个牙齿。头上戴高耸宽大的“羽翎”冠帽,内层帽缘线刻卷云纹。神人上肢以阴纹线刻而成,平抬,弯臂转肘,手作五指平伸。关节部位均刻出外伸尖角。在神人胸腹部位以浅浮雕琢出兽面,重圈眼,椭圆形凸面象征眼睑,连接眼睑的桥形凸面象征眼梁,宽鼻勾出鼻梁和鼻翼,宽嘴刻出双唇、尖齿和两对獠牙,獠牙伸出唇口,上下交错。兽首下方阴刻一对蟠曲的前肢,兽爪尖利,据地做俯卧状。神兽肢体上密布由卷云纹、弧线、横竖直线组成的繁缛纹饰。神兽形象上下相合,如驾驭之形。在四个方角凸面上,由横槽分为两个复式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小节。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两节琢刻一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图。上节顶端有两条平行的凸起的横棱,每条棱上有六根细弦纹,横棱之间刻纤细的连续卷云纹饰,这是神人所带宝盖头冠的变体。神人重圈作眼,两边有线刻眼角。眼下凸横档为宽鼻,下部兽面纹浮雕重圈眼,椭圆形眼睑,桥形眼梁及横档鼻翼。主体五官上均填刻由卷云纹、弧线、短直线组成的纹饰。在兽面纹的两侧各雕刻一鸟纹,鸟的头、翼、身均变形夸张,刻满卷云纹、弧线等。这种简化了的人兽组合结构,代表了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它们与直槽内的神人兽面纹并列呼应。此件玉琮重约6500千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0:09 | 只看该作者
通高7.5厘米、射径8.2厘米、孔径5.3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南瓜黄色,局部沁蚀。方柱形,内圆外方,四方角边缘略作弧形,每角以角棱为中线,上下两组复式节,分刻两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纹饰较为繁缛,肉眼难识。每组神人头顶均饰以两组弦纹,弦纹中间还隔以刻划细腻的螺旋纹带。神、兽眼睛下方以凸出横档为宽鼻,兽面纹之眼睑斜上侧细部刻划也较有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2:01 | 只看该作者
通高4.7厘米、射径9.3厘米、孔径5.7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南瓜黄色,除上射口光泽感较好外,其余部位多沁蚀,方柱形,内圆外方,两端圆孔对钻,孔内壁尚留有管钻痕迹。四方角以角棱为中线,向两侧对称展开一组简化的神人面纹。神人头顶饰两道凸棱,上刻数道细弦纹代表羽冠,管钻眼,眼角不明显。眼鼻间减地凹下,下方以凸出的横档为宽鼻,上刻卷曲纹作鼻翼。琮体局部保有弧状线切割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3:06 | 只看该作者
通高6.6厘米、射径7.15厘米、孔径5.65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局部沁蚀呈粉白色,夹青斑,透光。整器呈圆镯形,转角部位不明显,上下分两组复式节,界限也不明显。每个转角雕琢两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神人头顶均饰以两组弦纹,纹路细腻,肉眼难以辨识。眼为管钻,宽鼻微凸;兽面纹保有椭圆形眼睑、拱形鼻梁、凸出鼻翼等特点。整体雕刻的刻划力度较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4:10 | 只看该作者
高4.5厘米、射径7.95厘米、孔径6.3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
  有灰褐色瑕斑。圆筒形,中间钻大孔,孔壁微有弧突但经打磨。器表凸起四个对称的长方形弧面,各饰一组神兽图纹。以浅浮雕琢出椭圆形两眼、额及鼻翼的轮廓,并以管钻刻眼珠,阴线刻鼻。鼻下以浅浮雕琢遍横长形嘴,微弧凸表面阴线刻左右两对獠牙,内侧往上,外侧向下。神兽图纹上端有三组向上发散的羽状纹,象征神冠。主题纹饰之外,阴线刻饰繁密的卷云纹为地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5:12 | 只看该作者
通高6.8厘米、射径8.65厘米、孔径5.65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出土
  浅青白色,夹青斑,光泽感好,有透光效果,微沁蚀。方柱形,内圆外方,四方角分上下二节,每角以角棱为中线,向两侧对称展开一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纹饰繁缛细密。神人、兽头顶均饰以二组弦纹,弦纹中间还隔以刻划细腻的螺旋纹带,它们是神人羽冠的简化形式。神人以管钻的重圈为眼,两侧各刻尖线为眼角,兽面纹在重圈管钻的眼睛外围刻以椭圆形的眼睑,眼睑及凸起的眼梁部位填刻卷曲纹饰。神人和兽面纹的眼鼻间均减地凹下,下方以凸出的横档为宽鼻,上刻卷曲纹作鼻翼。琮之下方尚保留有片切割痕迹。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其形制大多作成方柱形,少部分为圆形。典型的琮,内圆而外方,圆孔对钻而成,有的孔壁经过打磨,圆孔的孔壁一般都高出其外围的四个方角,称为射。每个方角以角棱为中线,向两侧对称展开一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琮体四面中间多有竖直槽将琮边一分为二,另有横槽将琮体上下分节,可分为复式节和单式节两大类。琮的功用说法不一,文献记载“黄琮祭地”,指明是祭地的礼器;有人以为它是男女阴阳结合的象征;更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通天的祀神法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08:39 | 只看该作者
高15.5厘米、射径7.3厘米、孔径5.3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吴家埠遗址出土
  绿色,带乳白色斑,柱形,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圆孔对钻而成,孔壁留有对钻错缝台痕,外表分为六个单式节,每节以转角为中线,上面由两组平行刻线、圆圈、凸横档构成,分别表示羽冠、眼睛、鼻子或嘴巴,全器共分二十四组。良渚文化后期,玉琮的形制变得越来越高,作圆筒方柱式。不见神人和兽面上下组合的形式,也见不到钻刻出来的双眼和繁复细致的刻划纹样,神兽形象趋于符号化,概念化。这些现象也许表达了良渚人宗教观念方面发生的某种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 14:39 , Processed in 0.0617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