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 宋钧朱砂红描金嵌宝双系罐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 16:48: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钧朱砂红描金嵌宝双系罐欣赏

                                                                         作者 任晓君

  罐: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生活器皿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器型。它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江苏吴县澄湖古井群中发现的一件器绘陶罐,据科技检测,其年代距今已有5500百年的历史。说明我国至少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陶罐问世。
  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罐的造型更是丰富多彩,大体说来有带盖不带盖之分,戴系不带系之别。系又有双系、三系、四系、六系、八系之不同。按质地又有:黑陶、白陶、灰陶、红陶、釉陶、硬陶、夹砂陶以及原始青瓷,青瓷,炻器、瓷器等。其用途也不单一。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多做汲器、炊器、咸貯器使用;入宋以后,除做生活用器之外,搢绅豪富,皇族显贵多做陈设观赏器。这件均釉朱砂红描金嵌宝双系罐就是明显的例子。
  朱砂红钧釉,是钧窑中名贵品种。由于它的烧成难度大,正品少而又少。所以一般人很难一睹芳容。
  钧红釉是在1250度左右的还原气氛下烧成。其烧成温度比北方同期的其它各窑为高,烧成过程中要经过氧化气氛,还原气氛的转化,才能形成钧瓷的红色。与南方龙泉窑相比,其温度上升和冷却比较缓慢,这对于冷却过程中液—液分项的进行有利。但产品烧成时间过长,增加了烧成控制难度。这种难度主要指氧化铜的蓝色对窑内气氛特别敏感而言,气氛浓度和纯度的变化都会对釉色产生重要影响,在较长的烧制过程中,气氛稍有变化而偏离所要求的标准,就会前功尽弃。窑工们常有十窑九不成的感慨。可见烧成钧红釉的难度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能够见到这件“朱砂红”,应该说也是“缘分”,这是藏家多年来收藏的一件珍品。现在将它介绍给大家,也算是精品共欣赏吧。
  此罐,口径12厘米,底经9.5厘米,腹径18.5厘米,高20.5厘米。敞口短颈,肩部环饰六枚鼓钉纹。颈、肩、腹、至足根呈弯曲的弧线状。轮廊线条遒劲硬朗,气势雄健。及其商周铜器之气韵。圈足较深,足墙较宽,圈足向外卷撇,旋削纹清晰可见。具有典型的北宋圈足特征。制作规整,比例匀称,工艺考究。除底外施酱色护胎釉外,余皆满釉。内施青釉,外施朱砂红釉,即所称的“内青外紫”。釉层肥润如玉,色彩明快艳丽,光彩夺目,灿若晚霞。还有那:针尖般的点点气泡,菟丝般的色线、蟹爪般纹片,蚯蚓般爬过的泥纹;这些北宋钧瓷独有的特征,在这个罐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印证。特别是器身的描金嵌宝装饰,更赋予罐体雍容博大的气韵。造型仿商周铜器样式,端庄肃穆,古朴雄浑,及其艺术感染力,是北宋钧窑朱砂红的代表作。它的绘画艺术,更会使人产生无限的暇想。
  这是一幅秋日庭院婴戏图画面。
  此图描绘三个婴孩和两位中年妇人。院中央放置一张长长的条案。二夫人面对面分别坐在条案的两端。一人坐在靠背椅子上,一人坐在卧榻上。一婴孩坐在左边母亲的怀抱里。靠背椅左边,两个婴孩正在嬉戏打闹。卧榻右侧设一香几,香几上的香炉里,插着两根点燃的熏香,香烟袅袅散发着阵阵清香。香几的右侧,搁一张平头案,案上摆着花瓶、笔筒和几涵书籍。花瓶里插一枝盛开的菊花,笔筒里插着几支长短不齐的毛笔。从设置看,应是文人学士之家。坐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孩正准备与对面的夫人对弈,棋盘已在案上摊开,棋于分别盛在两只棋罐里。对弈的夫人,一只手伸向棋罐,另一只手伸向婴孩,婴孩的手也同时握住夫人的手臂,像是打手击掌输不回棋的动作。两位夫人的年龄均在三十岁开外。两人的装束无异,都是身穿长衫,腰束裙带,衣宽袖广,袒胸裹腹,鬓发如云,叠叠耸起。这两位妇女的面部表情,从画面看,她们像是在这里教孩儿玩棋,实则内心郁闷不乐,教子玩棋只不过为一时消愁解闷而已。这其中的缘故大概与罐的背面那首诗词有很大关系。
  那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名诗。被宋代书法家用调制好的金汁篆书在这个罐上的。诗的原文是:
                                                     《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DSCF0022_副本.jpg(8.63 K)

2013-2-11 17:47:39



DSCF0021_副本.jpg(9.22 K)

2013-2-11 17:47:39



DSCF0023_副本.jpg(124.43 K)

2013-2-11 17:47:39
                        
  这幅画的寓意,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从绘画艺术看来,此画构图均称简约,线条细劲、疏朗。从各个角度观看,立体器物上的图画都没有明显的疏密变化。人物景致轮廊,貌似工笔人物画法。实际上是摹仿木刻版画、线条,以均匀的细线勾勒。明成化以后的青花,斗彩都是以细线勾勒纹样的。“白描”,也是用墨线勾勒纹样,不着彩色的画法。
  瓷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写实照片未出现之前,我们只能靠文字去想象古人的面貌和活动。然而文字描写并不足以把古人的生活具体地表述出来。唯有绘成图画才能使当代人看到、感受到他们的实质形态。瓷画为研究我国古代器物及各类艺术收藏品,提供了重要史料,成为一种佐证,对比文字的记述,是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尤其是以婴戏图为绘画题材的作品不多,但以婴戏图为主题图案却广泛地应用于瓷器、铜器、古家俱等古物器中,因此对婴戏图的认识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鉴定其他文化艺术品时,也能融类旁通,得心应手。
  从观此罐。在整体造型布局上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集多种工艺与一身。描金嵌宝,相相益彰。更呈现出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品位,凝聚了宋代人的审美精髓。是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的真实再现。描金嵌宝工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单纯的以釉色取胜的审美格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面貌。它是我国瓷器历史中的杰出魁宝,千载之下,仍然是我们为之赞叹和倾倒。


                                                   2013年2月10日编辑于郑州 作者任晓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3 17:27 , Processed in 0.0501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