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902264273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9023824387.jpg[/upload]
四川广汉三星堆展室内陈列着五件巨大的饱经岁月的石头,实际上它们是从附近鸭子河出土的玉石璞料,重达三至五吨,时代为距今4000年前。这几件古玉璞料,虽不规则,但也不见棱见角。长期在河底深埋,泥沙冲刷,岁月沧桑 ,并非是普通的石块。在展室内是作为古蜀人使用工具对玉进行切割磨制的标本。此五件标本的表面积约均1平方米,其所表现出的人类切割痕迹有如下数种: 1、标本的表面有多处均0.4平方米的打磨面,其光平如镜。 2、在磨制面的尽头有多条切割线,此线的平行间距约1毫米。 3、有多处凹形弧线平面,其中有两处弧线平面在同一玉件的同一面,而且左右相邻。 4、有一件标本的切割槽深达10厘米以上,其间隙最宽处不足1厘米,尽头最窄处仅2毫米。 5、在切割痕中发现有两处金属碎屑。 同行有三人: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中国古玉研究会理事任南,四川理工大学教授张如柏。经过大家在现场的勘查实证,得出的推理结论是: 1、圆形的下凹切割线,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圆周上的一段,将其无限延长后即可以得到一个直径达1米左右的圆周。此一段弧线,说明是圆形片状盘式切割工具所走过的痕迹。此工具的直径极大,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类似的盘式片状切割锯直径也就2米,厚度1厘米。大多切割石材。 2、其光镜平滑的切割面,说明当时的切割工具非常坚硬。今天此类切割工具的锋口使用的是金刚石。 3、其深深的切割槽,窄窄的间距,说明此大型的盘式片状切割锯须具有极强的动力,极精密的工艺,极坚硬的材质,极快的转速。 4、类似金属碎屑的物质,显系切割的下料。坚硬的玉石与更加坚硬的工具互相切磨的结果。 5、一件玉石上的两处相邻的弧线,说明两个盘锯在同时运行,或同一锯而两次使用。 而传统上人们所做出的解释是:使用线切割、砣机、管钻的结果,显然是不能一概而定的。因为线切割只能留下上凸的弧线痕迹,陀机是无法达到大面积的平面。 这一发现证明了古蜀人使用的工具不仅仅是线切割、管钻和陀机的。同时也证明了远在4000年前的古蜀人所使用的工具并不一定比今人的落后。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909253172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90952974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9010454587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9 0:10: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