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收藏不是单纯学术问题。
王先生身上所发生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民间藏家基于水平的原因,或者是其他原因,著书立说常常出现问题,而很多存在问题的图书出版物居然一版再版,甚至“好评如潮”。
在学术交流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探讨,但是,在收藏领域,很多问题却没有办法讲。以红山古玉为例,有专家整个后半生都在与红山文化作伪周旋,竟然无法抵挡,完全不能控制话语权,最后无奈说出“你们这些东西再过多少年之后也会变成文物”,这是很令人感到悲哀的。
红山古玉已经被公认为造假的“重灾区”。由于造型比较简单,材料要求不高,容易模仿,又是近年才爆发出来的,于是被大量仿制,甚至把玛雅文化以及其他地域的东西拿过来仿制冒充红山文化。像红山的C形龙,目前出土的只有两件,但玩红山古玉的,哪一个手里没有几件C形龙?造假古玉也堂而皇之地进入拍卖场。在某次拍卖会上,我一次见到过6个汉代玉仙人奔马,都要当作真品卖掉。我们知道,真品只有一件,而且存放在博物馆里。
从未来发展看,古玉收藏市场走向有序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社会潮流的发展不积累到“成熟”的时候是不会“破”的,就像书画市场,假画泛滥到一定程度之后直接对市场造成了打击,然后市场慢慢走向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藏家要有规避风险的观念。
华义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收藏古玉。
古玉收藏领域,一方面是一些专家学者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是民间各种声音以讹传讹,其直接受害者就是“可怜的收藏者”,而同时,藏家与专家争执不下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批文物流往海外,然后国内再花重金从海外买回来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苗头。
我到全国各地去做鉴定其实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告诉那些手中有好东西的,把东西好好留住,第二件事是告诉那些没有经验的收藏者,一定要在懂了以后再去收藏。都说盛世收藏,实际上是一个误区,收藏古玉并不是普及性的东西,要求很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玩古玉的。
所谓收藏,一定要懂得真东西,要以修身养性为出发点,要了解古人的习惯与水平,能与古人对话,能够进行赏心悦目的高水平欣赏,这才是收藏。
梁
言:民藏古玉有极大风险。
经过几年收藏市场的摸爬滚打并与各种专家一次次接触之后,民间收藏者越来越不信任专家,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些专家对待民藏古玉态度奇怪,另一方面,他们也提出,目前各种专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 对专家的质疑体现出收藏者从迷信专家的初级阶段走了出来,但是,民间藏家大多起步较低,既缺乏系统的学习,也得不到内行指点,往往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误入歧途。他们花费大把的金钱,同时总结出一套套似是而非的理论,顺着这样的理论越陷越深。我们承认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