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史前高古玉的明天能否辉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史前高古玉的明天能否辉煌?     2008-01-11 15:41:56

该篇文章,已经刊登在总第13期《鉴宝》杂志上面,下面是未删改的原文。

 

 

史前高古玉,就是指三代(夏、商、周)以前,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高古玉器,因其制作年代久远而得名。一般都说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据考古发现,仅我国的玉文化就达8000年以上!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兴隆洼文化的一座墓葬中,就出土了一对玉耳环(玉玦)和小的玉器饰品和工具。在赤峰市的三星他拉村,发现了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C型玉龙(它也成为了华夏银行的标志)。此后的各个时期,中国人都把玉视为不可多得的宝物而备受人们钟爱。可以毫不怀疑地说,玉文化是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史前高古玉遍布在大江南北。在辽河流域及东北内蒙地区,有已知玉文化最早的红山文化,年代在距今约8000~5000年。红山文化的古玉以动物样子的圆形玉雕居多,造型古朴、原始。在长江下游一带,有已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古玉,年代在距今约5000~4000年。良渚文化的古玉以祭祀用的玉琮众多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古玉上面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组合而成的纹饰图案,为历代古玉雕刻所不及。在黄河上游的西北一带,有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古玉,年代在距今约4500~3500年。古玉为祭祀用的素面玉璧、玉琮,大量的“玉兵器”(祭祀用,非实战用)为特色。

 

史前高古玉在海外市场上非常得走俏,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和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追捧。海外的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曾经以8.5万美元的高价拍卖了一件红山文化的青玉马蹄形器(应是红山先民的玉质发冠),其它造型的红山古玉也都在数万美元之上。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在1996年以242万人民币拍卖了一件红山文化的玉太阳神,2000年又以264万元人民币拍卖了一件高16厘米的红山文化玉猪龙。除此之外,高古玉在国内的市场上却很难再创佳绩。近些年在国内的一些拍卖会上,竟发生了高古玉流拍和卖不过新玉的奇怪现象。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史前高古玉赝品充斥市场。

 

随着近些年古玩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赝品充斥市场,史前高古玉也不例外。在安徽蚌埠、辽宁锦州等地甚至出现了造假史前高古玉的工厂。出来的成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主要的古玩交易市场。一些造假者深知史前高古玉的造型特点,做出的赝品让一些长期从事古玉收藏的人都很难判断真假,更使不少刚刚步入收藏圈,喜欢古玉的人上当受骗,严重打击了人们收藏史前高古玉的信心。   

 

二、某些专家保守的观点,陈旧的鉴定方法制约了藏友对史前高古玉的认可。

 

虽然史前高古玉赝品较多,但笔者通过几年中对玉器市场的了解发现,史前高古玉也并非是一件难求。有些古玩店里的卖价,甚至远远低于拍卖价。可是,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专家在电视里说:“红山文化的古玉国家才拥有300多件,民间能有多少真的?”笔者亲耳听到一位从事玉器考古的专家肯定地说:“高古玉几乎都在国家的博物馆中,你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都是假的。”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三个文化的延续年代都在千年以上。以红山文化为例:它最远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较近的年代也要到辽宁西部距今约5000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时间跨度长达近3000年!3000年的时间里,红山先民仅能创作出300多件红山古玉吗?良渚文化的一个大墓葬出土古玉就达近百件!我国地域辽阔,没有被考古发现和数千年流失在民间的史前高古玉又会有多少?

 

除了某些专家的观念落后外,鉴定方法的落后也是造成许多史前高古玉不被认可的原因。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才开始对史前高古玉有了系统的研究。高古玉的鉴定往往采用比较鉴定法,也就是把需要鉴定的玉器与博物馆中的藏品和考古出土的古玉做比较。如果器物和国家拥有的藏品在造型、纹饰、工艺特点上一致就是真品,反之,很有可能就被判定成赝品。同一时代的古玉,由于它埋藏的环境不同,地域的差异和所反映的沁色变化、纹饰特点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多少专家没有见过的真品就在这种鉴定方法中被打成了赝品。我国的大部分鉴定专家还有很强烈的地域特点,有些专家只认本地区出土的古玉。古玉拿到另一地区,别处的专家有可能就不认了。再加上全国的博物馆在业务交流上比较闭塞,平时很少往来。博物馆里的古玉精品倍加谨慎小心的看护,外单位的同行没有上一级领导的审批根本不可能进入到库房。所以,整个行业对于高古玉的鉴定都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三、拍卖公司不敢收货造成了史前高古玉市场的恶性循环。

 

拍卖公司对于史前高古玉的真伪也存在疑虑,为了公司的信誉,宁愿拍卖较容易辨认的明清玉器也不愿意接史前高古玉。拍卖公司越是这样,收藏者们越不愿意把钱投资到史前高古玉上,造成了史前高古玉甚至是明清以前的古玉都不被人们所看好,出现古玉卖不过新玉的奇怪现象。

 

那末,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吗?绝对不会的!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采用了科技的手段来研究史前高古玉的鉴定问题。民间的一些几十年从事史前高古玉收藏、研究的学者,他们的科学鉴定方法也已经得到了部分故宫专家的认可。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史前高古玉走入市场,转变人们以前的错误看法。

 

最近,《百家讲坛》等一些列历史题材电视节目的火爆,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诞生,浙江“良渚古国”都城的被发现等,都在预示着我国将有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独有的玉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化而发展的,承载着悠久中华历史的史前高古玉必然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玉海拾珍》

 

 

编者按:近几年,古玩市场上5000多年前的红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摊上"批发红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现代红山的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谈""色变。

 

    一本收录近300件古玉精品的《玉海拾珍》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书中百多件红山、龙山古玉首次面世,多属罕见珍稀。作者柏岳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柏先生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宠玉了。其中以红山文化玉器最为精美珍罕。它的造型种类、琢制技术及出土数量和功用,都令其他同时代文化产品相形见绌,文物收藏价值极高,因而也引发了疯狂盗掘古墓、走私、作伪等现象的产生。许多属于国家珍贵文物的红山文化玉器等被海外人士买走,轻易流失海外,令人痛心。

 

    20年来对红山古玉情有独钟的柏岳先生说,神秘的红山古玉真品是一眼看去即能令人心动,新仿的虽可以假乱真,但只能做到形似,却仿不出红山古玉的独特神韵。

 

    眼下市场上与时俱进的"红山文化"的确太多太滥了,究竟怎样去伪识真呢?柏老先生特别撰文将自己多年收藏所获经验悉数告诉了读者。

 

    对高古玉器的鉴识,一般地说,必须掌握每一个时期的造型、纹饰和制作方法等方面的时代风格。一种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和衰亡,都是和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信仰、生产力水平、审美观点分不开的,有人把它比作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都有它的时代特点一样。因此,对大量没法与标准器对照的玉器的识别,应从玉质、工艺、造型、沁色以及各种古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认。也就是一定要考虑时代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综合各个方面分析判断,而不能拘泥于一件或几件科学发掘出土的器物形制而轻下结论。

 

    分析时代特征,要抓住主要方面。既要掌握其共性(普遍性),更要掌握其个性(特殊性)。所谓共性,即一般古玉器都具有的特征,如光泽、熟旧感、质变等等。所谓个性,即那个特定时代的独有特征,如玉器的色质、形制、纹饰、做工乃至沁色等特征。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个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主要依据。确定一件古玉器的年代,最终决定于它的特殊性。特殊点是区别一件玉器不同于其他年代玉器的特殊本质。

 

    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的鉴识,不能脱离所有高古玉器鉴识的要点,但红山文化玉器又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甚至同一时代不同文化区域的诸多特点,因此,必须做全面综合的分析,才不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判断。

 

 

3#
发表于 2008-1-23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大伙

都這麼努力

輝煌的

史前高古玉

時代

將在

明天到來

 

 

[em01]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玉韵·杭州特展”秀出1368件玉石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神器、C型玉龙是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形象、见证独特丧葬文化的玉发箍……今天,“红山玉韵·杭州特展”在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开展。杭州市民将欣赏到1368件泛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省北部。此次展出将完美呈现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泛红山文化”。

  母系社会最时尚的耳环

  在玉器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珥玦(音同“决”),是迄今为止文物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神器,也是记者看到过的最时尚的耳环。

  今天的玉环是最普通简单的吊坠。其实,8000多年前的古人就佩带玉环,不过,此玉环非彼玉环,它是佩带在耳朵上的珥玦。

  珥玦比玉环要多一条细细的缺口,其佩带方法更令人称奇,台湾的专家林云腾告诉记者,她们的耳环不是穿进去,而是卡进去的!因为人的耳垂厚度比珥玦的缺口大1倍左右,佩带时,古人要先把耳垂拉薄,用珥玦的缺口套住耳垂,然后手一放,厚厚的耳垂就把珥玦牢牢地卡住了。相信今天的饰品店如果有这种佩带方式的耳环出现,一定会是最时尚的。

  C型玉龙 价值千万

  展馆入口的醒目处,一条独特的C型玉龙挺立在玻璃展窗里。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形象。该玉龙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体蜷曲呈“C”字型,故有此命名。它昂首扬颈、弯背卷尾、梭眼上翘、头似猪首。该龙除龙头部分用浮雕和阴刻的手法表现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通体磨光,使其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

  林云腾告诉记者,比此次展出大一圈的C型龙曾拍出1000多万元的高价! 


  “红山玉韵·杭州特展”将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展出30天,今日免票,之后几天的展出票价每人3元。个人不安排讲解员,如果有团体(10人以上)需要,可拨打86239517或86245461预约。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杭州余杭临平人民广场,开馆时间为8:30—16:3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杨晓政 徐无双  编辑: 童丽莉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1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玉韵惊艳金城 八成展品均是国家级文物

    “‘中华第一龙’原来是这样的”,“‘玉器之母’看着真精致啊”,在众多观赏者啧啧称赞中,八千年前的智慧与现代文明下的观众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昨日省博“红山玉韵”玉器展出中记者看到的一幕。

    本次展出中最受行家推崇的就是被称作“中华第一龙”的一件玉雕。“中华第一龙”是由整块墨绿色的软玉雕刻而成,身体卷曲呈现“C”字形,昂首扬颈。龙身上下无素无纹,看上去天真可爱。最让人惊异的是憨态可掬的“中华第一龙”竟然赫然长了个“猪鼻子”。

    展厅内还有一件先民造玉的工具,被称为“玉器之母”。这是一只长仅5厘米的石制工具,像一个楔子,表面有左右对称的凿痕,据介绍,这个工具叫做“压片石锥”。8000年前的先民们用它顺着石头的纹理用力向下压,再把压出的一片片石片制成各种工具。这种工具的运用让纹理细密的玉器制作有了可能。记者还从现场获悉,因为各种原因,大批早年出土的玉器流散到了国内外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本次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花费了数十年时间,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近百名藏家手中收集而来。这些展品经过国内十二位资深考古专家鉴定,其真实性达到九成以上,八成展品更可以列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记者 张子艺)

中国玉网·行业资讯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千余件流失海外的红山系文化玉石器在台北展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09:30 新华网

  新华网台北3月12日电(记者张玫李凯)有8000多年历史、散落于世界各地的1400余件中国红山系文化古玉及器物近日在台北中山楼展出。主办者说,如此数量众多而不乏精品的红山时期文物展览非常罕见。这个展览名为“东亚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之二--红山系古玉及其相关器物大展”,分为“人身佩饰”和“非佩饰器”两大类,包括,“骨器暨打制非佩饰器”“符节信物暨随身工具佩饰”“神兽异形佩饰”“环璧、珥玦形佩饰”等10大展示主题。

  展示的石器、玉器造形各异,反映了8500年前红山文化到4000年前夏家店文化时期,先民从石器使用演化到玉器的历程,体现了红山系文化高超的制造技术和艺术水平。诸如:开启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工具,具有某种威权象征、礼仪意义、祭祀用途等功能各异的玉斧,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神秘产物--“龙神”、“鸟神”,开启后世“英雄”概念的石雕“鹰熊”以及维妙维肖、巧夺天工的动植物造型玉佩等。

  据中山楼管理所所长、古玉专家曾一士介绍,此次收集展览的红山古玉及器物来自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的私人收藏者,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展示。一位加拿大人士的收藏就占了这次展览总数的六成。

  展览由台北“国父纪念馆”的“认识古玉与玉文化”社教研习班策办,从收集器物到鉴定它们的年代类型共花费约3年时间。

  迄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的红山系文化,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南段、燕山北麓、内蒙古与西辽河平原交界处的赤峰。红山系文化包括8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一直到夏家店文化。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张元凯委员

    我区地域广大,历史久远,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的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深远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源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奇葩。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962年就指出:“内蒙古,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因为这里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游牧民族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舞台,而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活动又是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活动在世界史上也不能没有他们的篇章。然而这个历史学的宝库,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打开,至少没有引起历史学家的足够注意。”其中,主要产生于我区赤峰地区,进而又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红山文化,就是草原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值得广大有志之士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宣传和弘扬。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36:00 | 只看该作者

 一、要充分认识红山文化的重要性

 

    红山文化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06年日本学者乌居龙藏到赤峰进行考古调查,1914年完成了《东蒙的原始居民》一文,第一次向外界传递了赤峰大地的远古文明信息。随后又有了更多的国内外学者接踵而至,到赤峰地区特别是红山前后和英金河两岸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研究。1934年,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唯新派领袖梁启超之子、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发表了《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的调查报告。至此,神秘的红山文化才为世界所瞩目,此后至解放前的十几年里,由于内忧外患,红山文化倍经曲折,红山文化遗址屡经破坏,研究进展迟缓,文物大量流失。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西辽河流域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1954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尹达先生发表了《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遗址》一文,正式将其命名为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重的人文历史内涵,受到世界的瞩目,成为自治区历史文化非常耀眼的一个亮点。

 

    随着草原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之一这一论断日渐被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红山文化已成为草原文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红山文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中华文明必提到红山文化。那么,什么是红山文化?有人认为,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由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红山区北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也有人认为,红山文化是古代西辽河流域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的总称。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红山文化起源于内蒙古东部红山地区,具有一万年历史绵延至今的,以女神崇拜、玉龙崇拜、凤崇拜为其上层建筑,以农耕、狩猎、畜牧、采集、商业贸易为其经济基础的一种文化,尤其以女神崇拜、玉龙崇拜为其特征,这一论断越来越被国内外学术界所认可。可见,红山文化是一个大的区域文化概念,从一万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富河文化、辽文化、隋唐文化及金元文化以及一直影响至今的东部草原文化,都被称为红山诸文化。

 

    有的专家学者指出,红山文化为原生态文化,它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尽管它是土生土长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文化,但它不是死亡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其发展水平在同期诸考古文化中走在最前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中华第一女神”均产生于这里,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华第一村”。1983年到1994年,考古工作者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赤峰敖汉旗挖掘出兴隆洼聚落遗址,这个8000多年前的古聚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经过全面考古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古代聚落,是现代村庄的鼻祖,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在已发掘的3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中,有170多座不同阶段的房址、400多座窑穴、30多座居室墓葬,同时还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出土,特别是黍和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年代和种属上都确定无疑是最早的小米遗存,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粮食之一——小米的起源地之一。

 

    (二)“中华第一龙”。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精神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之中,被誉为民族之魂,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最早出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迷团才被揭开。19718月在赤峰翁牛特旗朝格温苏木沁塔拉嘎查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碧玉雕龙,经过专家学者10多年的研究,确认这才是中国龙的始祖,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此后,红山文化遗址又相继出土10余种龙的玉雕。这些发现证明,红山文化蕴育了龙的文化,赤峰地区是龙的故乡。碧玉雕龙的问世,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

 

    年。

 

    (三)“中华第一凤”。凤是与龙齐名的华夏祖先的图腾,几千年来,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物,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蟠凤逸”等,这些含有吉祥、喜庆的成语,反映了凤在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地位,与龙齐名,亘古不变。在1971年“红山玉龙”发现33年后,在距今6800年左右的赤峰赵宝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陶凤杯,陶凤杯上的凤冠、翅、尾的造型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凤极为相近,已经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是史前文物中首先发现的,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

 

    (四)“中华第一女神”。1983年至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距赤峰东山嘴50余公里的辽宁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出了被称为“女神庙”的大型遗址和积石冢群,特别是发掘出一尊女性像。这个独立于居住区之外、规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遗址群,它以确切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已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证据。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热潮中,各级领导、各方面有识之士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二、将我区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条件成熟,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20061215,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最新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辽宁省申报的牛河梁遗址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2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与其他34个项目一同进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就给我区开展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不宜迟、迫在眉睫。

 

    (一)红山文化的主体在内蒙古境内,我区应抓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上世纪30年代红山文化被最初发现,到上世纪50年代正式命名,红山文化主要发现地大多分布在我区境内,“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均发现于我区,特别是红山文化的最初发现地和命名地就在我区赤峰境内。从分布的广度、延续时间的长度,及发掘文物的丰富,承载历史的信息量,都是其他地区不可攀比的。牛河梁文化遗址尽管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但它只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一个遗存,我区红山文化遗址应该属于红山文化的主体,牛河梁文化遗址应属于旁支,二者地位不应颠倒。牛河梁文化遗址经过辽宁省的积极努力后,成功进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就为我区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引路作用,同时也给我区开展这项工作起到了督促作用,使得我们应该加快步伐,脚踏实地地开展申遗工作。如果牛河梁文化申遗成功,而我区的申遗工作还没有开展,错失难得的历史机遇,那将是一件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很遗憾的事。

 

    (二)要充分认识开展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重大意义。首先,可以和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我区锡盟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在我区中东部形成一段世界文化遗产链条,打造黄金旅游线,对发展该地区乃至全区的旅游事业,甚至全国的旅游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资金,用于该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促进该地区文物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科研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第三,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我区的知名度,对全区经济发展和建设文化大区产生积极作用。特别对我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我区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很有必要,完全可行,条件具备,应积极开展。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藏玉难道仅仅是石头

 

 

http://www.jrj.com  20070607 19:44  中国商报 

 

 

  韩涧明

 

  随着时代的日渐开放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古玉民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更多的民间藏家开始思考自己的社会位置,并挑战权威专家的话语权——

 

  由于各种原因,民间古玉收藏一直是一个令人欲言又止的敏感区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玉民藏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愈积愈厚,诸多问题令人无法漠视。

 

  专家说“假”有玄机

 

  近日,民间古玉收藏者毛先生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称,在某巡回“鉴宝”活动中,他把自己珍藏的古玉拿给现场专家看,被专家认定为现代仿品。毛先生认为,从鉴定过程来看,“鉴宝”专家的表现难以令人信服,古玉收藏领域在这样水平的权威专家认定与把持下,广大民间收藏者已成为“当代卞和”。在古玉收藏领域,与毛先生深有同感的民间藏家大有人在。

 

  毛先生:权威专家制造“当代卞和”。

 

  多年来,我对古玉一直很感兴趣,也收藏了几件古玉,略有些心得。几年前,我在收藏市场买到一件玉瑗。我观察这件玉的材质、沁色、雕工,认为具备春秋风格,十分喜爱,也先后和一些专家就此探讨过,这回来了玉器方面的鉴宝专家,我就想把东西拿给专家看看,也想通过这个活动与专家就古玉收藏探讨探讨。可是,专家看到玉瑗后当即断言,像这样的东西在收藏市场里也就10块钱一个,没什么收藏价值,我想让他说出道理来,但他却什么都说不出来。结合观察他的表现,我觉得,专家的水平可能有问题。

 

  我家里还收藏着一件大玉璧,轻易不敢示人,于是我就赌了一口气,把这个拿到鉴宝现场,看专家认识不认识。结果专家看后第一反应果然是“你可把我考住了”——对于材质、沁色,专家看不明白。我们不要求专家什么都认识,我遇到过有素质的专家,有的能看懂,有的看不懂,看不懂就说看不懂,很让人尊敬,可这位专家看不明白,就说了句“机器工”,把我的藏品否定了。我还不知道机器工什么样啊?这哪是机器工啊?

 

  后来他们评的玉器结果出来以后,周围的人知道我是玩古玉的,都问我专家评的东西怎么样,我说“太次了”。通过这样的事,我很困惑,都说老玉卖不过新玉,专家都这水平,好的古玉怎么出得来?我们民间藏家都成当代卞和了,那些专家就像过去楚王宫里不识玉的玉工。

 

  华义武:被承认的古物为何都是300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0 07:58 , Processed in 0.0771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