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1501#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6:32:35 | 只看该作者
古玉“寻根”应用新技术 北京科技报
古玉“寻根”应用新技术http://shoucang.hexun.com/2011-08-29/132908577.html2011年08月29日18:28 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李荔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开心网|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在这场“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上,22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将为观众展现从6000年前,甚至万年前遗存下来的玉器实物,了解中华远古时期的玉文明。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16日。
  借助现代仪器辨别古玉
  从带孔石斧,到黑玉猪龙,以及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赤峰玉制甲虫……无论是自然赐予的原始之美,还是人为的鬼斧神工,亦或抽象思维的写意,这些远古时期的创意仍会让现代人赞叹不已。
  由于这些玉器的出土地点、年代、风土习俗、宗教礼仪等不同,玉器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也会不同。并且我国地域广泛,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分与年代不同。因此,大千世界里,古玉的变化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
  “这也就是说,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识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为古玉从生坑到脱胎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其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此次展览的负责人孙志远说,这次所有展品除了使用传统的鉴别方法外,还应用了一些现代科学手段。
  比如,玉器由于长久地埋在密闭的墓穴或是土壤中,受土壤、地温、地湿、坑内物质等的影响,玉器本身的分子发生质变,孔隙变大,土壤中的各类显色杂质会慢慢侵入玉质内部。像土壤中的三价铁离子侵入玉质内部,玉器便会呈现黄、红、赭等不同的颜色。
  而利用立体电子显微镜,从微观角度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玉器内部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古玉与仿古玉之间的细微差异。
  同时,由于玉器整体呈现水充盈的状态感犹如煮熟的萝卜,经过电子扫描测试,就可以得出古玉的含水量,从而与仿古玉进行对比分析。此外,科研组还利用超显微图分析古玉石微孔中的古微生物,从而让仿古玉现出原形。
  扑朔迷离的黑皮玉
  孙志远告诉记者,这些展品中,既有几千年前动物图形的古玉,礼、乐器类玉石,也包括有关神和人的玉石作品,来自京、津、沪等国内十余个省市以及加拿大等地的民间藏家。
  事实上,无论是收藏者,还是参观者,除了被古玉新奇的外表吸引外,它的年代、用途更被关注。
  孙志远举例说,这个猪首蛇身的猪玉龙,有考古学家认为,它是猪与蛇形象的融合。它体肥、蜷曲成C形,像一个人的耳朵。有的嘴与尾相连,有的嘴尾断开,与玉玦的造型相似,因此,民国时有人称其为“兽形玦”。有人说,首尾相连的玉猪龙脱胎于玉环,最初它们边缘是锋锐的,用来刮兽毛,后来经考古学者猜测,它是一种祭神的礼器。
  当然,此次展出的藏品中,最能让人大开眼界的莫过于这件鸟头兽身的黑皮玉。因为它并没有玉的洁白,反而全身发黑,并且“年龄”很大,大约为13500年。
  “说起黑皮玉,不少收藏爱好者可能还比较陌生。”孙远志说,2006年,一批包裹着黑色粗糙坚硬表壳、内里为岫玉的黑皮玉,出现在内蒙古草原。2007年8月23日,一黑皮玉墓群被发掘,顿时黑皮玉被推向全世界的视野,黑皮玉也成了藏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黑皮”是黑皮玉身份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记忆,这层看似画蛇添足的表层却记录着改朝换代、文明前进的脚步。黑皮玉远观似铁,密度很大,因此也比一般玉石要更重一些。它的表面附着一层黑色的外壳。
  黑外壳的形成与玉石所埋藏的地理位置的干湿度、酸碱度和温度等地质条件都有关系,这是经大自然之手历经数千年形成的“沉积物”。因为埋藏地点的不同,每件皮壳都不尽相同。每件黑皮玉造型奇特,有动物状,也有抽象复合式,每一件器形都不一样。有的是片状,从磨损的边缘可以看到内里晶莹透亮的质地。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雕像的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倘若黑皮玉真的来自数千甚至上万年前,那么远古的人类是怎样掌握这样高超技艺的?哪些左右对称天衣无缝的勾云型玉佩、表情生动的少女人像,面目形态各异的脸谱……一个个栩栩如生,不管是精巧的工艺、奇特的想象还是独具匠心的构思,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502#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6:34:46 | 只看该作者
150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6:36:35 | 只看该作者
1504#
发表于 2011-8-31 17:25:53 | 只看该作者
150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5:09:44 | 只看该作者
向深圳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任网精英致敬!在此感谢深圳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领导的大力支持!









150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2:49:27 | 只看该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观中国古玉探索展
本帖最后由 道家笃闲 于 2011-9-1 21:31 编辑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一行三人参观了中国古玉文明探索展。参观期间,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贾馆长陪同及讲解,沈德咏副院长通过介绍兴致勃勃地了解红山文化的起源,细细欣赏着一件件古玉藏品,并不断打断馆长的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沈德咏副院长对任楠及团队为保护、传承中国远古文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赞扬,殷切地希望任楠及团队继续深化对我国远古文明的探索及认识的漫长道路,并忠心地祝愿任楠及团队巩固业已取得的成绩,使民间藏品能够进一步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下载 (55.26 KB)
1 小时前


观看展板介绍
下载 (72.78 KB)
1 小时前


细品红山古玉
下载 (50.7 KB)
1 小时前


提出见解疑问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1:44:33 | 只看该作者
8月30日辽宁晚报记者参观采访展览 任南先生做讲解
150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1:47:17 | 只看该作者
韩国红山古玉收藏家观展 8月31日
下载 (147.16 KB)
昨天 11:43


1509#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1:58: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9月2日上午)

下载 (316.61 KB)
4 小时前




下载 (432.48 KB)
4 小时前



旅美华人(右二)接连两天来馆参观,任楠先生正在讲解。
15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1:59:26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420.3 KB)
4 小时前


玉友参观。

下载 (475.25 KB)
4 小时前



下载 (409.1 KB)
4 小时前



下载 (321.65 KB)
4 小时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家、学者、作家柯文辉先生题词。

下载 (412.4 KB)
4 小时前



下载 (422.77 KB)
4 小时前


北京电影学院段佳教授与任南先生交流。

DSC02975.jpg (281.88 KB, 下载次数: 10)

DSC02975.jpg

DSC08961.jpg (153.17 KB, 下载次数: 10)

DSC0896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8 00:52 , Processed in 0.058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