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1431#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画家邵飞访任南老师 [复制链接]
143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林中秋雨:庄主:任南合影(2011.3.14)
143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143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频道 >> 2010专题 >> 舟曲泥石流灾害 >> 最新报道 任南红山文化网 10万爱心款捐助舟曲民警 http://www.gscn.com.cn 时间:2010-09-27 08:57:2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法制报 进入论坛>>   中国甘肃网据甘肃法制报讯(记者 张芳芳) 9月18日,承载着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十位网民爱心的10万元捐款,由该网站版主孙志远送到了省公安厅英烈基金会。此笔爱心款项将由英烈基金会统一接受安排使用,主要用于支持此次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舟曲公安民警及家属的灾后重建。   8月8日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让舟曲公安机关遭受了重创,民警及家属伤亡惨重。截至目前,共有9名民警和1名聘用人员遇难,3名民警和1名聘用人员失踪,86名民警受伤、39名民警家属遇难,16名民警家属失踪,5名民警家属受伤。县公安局办公楼和在建办公楼全部被冲毁,受损面积5175平方米,城关派出所被淹没,受损面积1200平方米,看守所、拘留所倒塌,受损面积2500平方米;公安机关30余辆业务用车被掩埋和毁坏,办公设施、通信设备和业务装备全部损毁,造成直接财产损失7600多万元。
  • ( 编辑:薛东明 本文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法制报) !!
1435#
发表于 2011-3-16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DSC09303.jpg(244.53 K) 2011-3-16 12:06:27 任南,林中秋雨,任凭,红山帝国
143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减字木兰花·玉缘 容颜虽老,万卷于胸藏奥妙。智慧凝晶,世代流传一段情。 人心如玉,浩瀚江河支干曲。玉养心神,今世尘缘前世因。 算起来自己玩红山玉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了,大大小小淘了几十件回来,但对红山玉的了解仍很肤浅。从小自己就喜欢摆弄跟艺术有关的小玩意,比如父亲的根雕,珊瑚,木刻。有缘在网上识得红山文化,被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器物变幻无穷的造型所吸引,开始喜欢上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翻阅书籍,并从网上获得了红山文化的知识。自己便同朋友去大大小小古玩市场寻找红山玉。世间一些事物全靠缘分。卖玉得这么说,佛家也这么说。自己手上的每件藏品都是自己通过了解红山知识,一件件淘得。行家说,宁可买一件精品,不买一百件劣制之物。从开始的买几件,逐步走到去几次买一件。拿回来之后研究,欣赏百玩不厌。但是自己解除红山文化毕竟时间短,从朋友那得知红山论坛。于是自己注册了也开始发帖自己淘得之物,没想到版主与网友对自己之物并不十分认可,逐渐自己失去了信心,近来去淘宝的心思也越来越淡了。 认识一个人,就能改变你的一生。由朋友引荐,在三月的一个周末,拜访了红山文化论坛坛主——任南先生。央视采访过很多次任南先生,先生被称为红山文化第一人。去之前要见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非常紧张,没想到见到之后才发现任南先生非常平易近人,脸色红润平和,但语出惊人,几句话就说出了我的藏品的弊病所在。虽是第一次接触,我又是个无名小辈,但任南老师对我像对老朋友一样,令我十分感动。 当先生在几件仿品中拿起这件玉枭时,神情几乎有些凝重中带着兴奋。他用显微镜头二百倍,四百倍在荧屏上放大,并告诉我这件东西价值的原因时,自己这段时间失去的信心才失而复得。任南老师在红网将我收藏的玉枭拍了照片上传红网,让朋友们一起赏玩。帖子标题为“晶晶珍藏欣赏,高155mm厚61mm宽56mm”,并出示鉴定根据:目视表层极光滑,因水融其表在显微下呈脉状解理态!浅裂随型且包裹,微坑斑减缩并对应质变。任南老师不愧是前辈,收藏古玉已经二十几个年头,一生只做一件事,在一次次打击中能总结失败的经验并站立起来的,才是强者。任南老师则是强者中的强者。任老师盘万件玉,坚守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好东西会说话,形神兼备。在一次次实践中总结出红山文化玉器十二字鉴真法,每个字都得到了朋友们的反复证实,是藏友的鉴宝准则。 人这辈子很难,做人难,做好人难。与任南老师短暂的接触中我只是悟出四个字,真诚、耐力。对自己喜爱的物真诚,对朋友真诚。自己认准的事就一门心思地做,不放弃。放弃了就什么都没了,最起码连失败也没了。一件件美玉在任南老师手中享受爱抚,是多么美好的事。在盘美玉的时候,不断的研究中国的历史,在时空中与祖国的文化作无声的对答。怪不得任南老师肤如婴儿,面如皓月,气韵若浩瀚江河,这就是人养玉语养人的最高境界吧! http://yizhutingxiao.blog.hexun.com/62217752_d.html#commentsList
143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许多的第一次,不足为奇,但我愿铭记我这最新的“第一次”——第一次在脖子上佩戴了一块红山古玉。  以前我也曾试挂过一两件玉饰,都因感觉不自在而瞬间摘下。这次是一枚红山古玉,像一只刚刚出壳、尚未睁眼的鹰雏儿,张着求食的大嘴,形神毕肖,如闻其声。我戴上它和人合影,身上或周围有时会出现一两个圆形白色的符号,人称曼陀罗。我视之为神奇、至爱之物,放在左裤袋、右裤袋、上衣口袋里,都觉不理想;放在抽屉或提包里,也不称心。于是试着挂在了胸前,果然如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红山古玉,送我古玉的任楠老师是位知名的红山古玉收藏家,当时他郑重其事地叮嘱我,“这是一件真的红山古玉,你好好留着。别人怎么说是假的你都别信。” 这件小古玉起初并不起眼,品相灰白,像只粗粝的石头,而且半大不小。但经我佩戴和用手磨盘一段时日后,逐渐变得细腻,活脱脱一只令人怜爱的鹰雏儿。形状也显小了,出落得大小适中,而且圆润如肉冻儿,细嫩似婴儿肌肤,我越发喜爱,须臾不离。白天把它贴身戴在胸前,晚上睡觉它则不是滑进了我的左胳膊窝,就是钻进了右胳膊窝,胳膊窝里的腋毛正像鸟巢里的树枝树叶,煞是有趣。 我与这件古玉很投缘,那神似鹰雏儿的造型,一幅天真无邪、柔弱无知的小样儿,正是我神往的“人之初”;它的全身弯曲,刚刚破壳,嗷嗷待哺,正是新生命的象征,有着纯洁的美感和无穷的生命力…… 于是这第一块古玉成了我心仪的吉祥物。 吴广生 发表于 2010-11-16 14:13:00
143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吴广生

红山古玉小故事:龟壳古玉到我家 [复制链接]查看:24回复:0 1#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11-20 11:22 |只看楼主   “真好啊,太美了。”“真是栩栩如生,天然完美,无与伦比。”每当我拿起我的龟壳古玉,心中便不由然地赞叹。 这件龟壳古玉与我有缘,它本是一位藏家转让郗庸先生的,但看上去郗庸先生并不稀罕。我却看上了眼,觉得是盘出来的这件好东西,更适合老年人把玩。我以为郗庸是第一次玩红山古玉,心想不如有一件更有代表性的东西。于是我试着与他商量,用一件玉猪龙与他交换。没想到他非常爽快,一口答应,还说“不就是个龟壳吗,没问题”。 但当他把龟壳古玉交到我手里时,我意外发现龟壳古玉显得又小又干巴粗糙,古玉表面还有小的白色石英石片,我甚至怀疑这是我当初看到的那件吗?觉得当时在灯光下和现在在阳光下看到的龟壳古玉品相反差不该那么大。但我依然执著地拿一件上好的古玉送他,不加思索地把龟壳古玉请了回家。 在聊天中得知,他接触红山古玉比我还早许多年,家中收藏古玉逾百件,不仅数量多,而且随身带来的几件盘透了的红色玉猪龙质量也比我的高,难怪他对龟壳古玉看不上眼,古玉显得干巴也正是因较长时间放置不上手的缘故。他一再表示,“只是一件龟壳,不用交换了,都是朋友,交换反而让我不意思。”我则坚持向他表示感谢。http://bbs.rn-hswh.com/showtopic-36643.html 也是我的缘分大,经我用手盘了以后,龟壳古玉又很快重现了它的天然润泽和暗绿如巴西龟的本色,我简直爱不释手。不仅龟壳品相栩栩如生,大小、轻重、颜色都恰到好处,无可挑剔,而且手感极好,似婴儿肌肤般细嫩润滑,太美了。 我感到,这哪里是红山先人所琢,分明是鬼斧神工,神人所为。龟壳自然没有龟头,像雕塑维纳斯没有手臂一样,我正思忖着,这是不是完美中的一丝遗憾呢?又忽然发现,惟妙惟肖的龟壳本身竟是一尊微侧的佛头像,容颜富态,眉眼清晰,恬静慈祥。
143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吴广生 !

红山古玉小故事:融入生命里 [复制链接]查看:12回复:0 1#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11-18 15:16 |只看楼主 自我与第一块红山古玉结缘,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除任楠老师送我的外,我在地摊上买过红山古玉,随红山文化科考队在废弃的被盗古墓地域偶尔也能捡到红山古玉,每次都让我欣喜不已,每件古玉都成为我的至爱和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废弃的被盗古墓地域面积大,捡拾古玉好比大海捞针,但我每次总有所获,藏友们都笑说我与红山古玉的缘分大。有时就像鬼使神差,不由自主地朝一方向走,果然眼前一亮,恰如“无缘人找玉,有缘玉找人”。我还特地捡了些有红山先人遗迹的磨石、石斧、石簇、骨针、玛瑙残片等带回家,虔诚地摆在家中最显眼处。 在地摊上,我会倾其钱囊,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也不讨价还价。有一次我看中一只好看的猪龙,别人都说是石头而犹豫不决,我却果断地买下,后请任老师帮我掌眼,确认是五彩沁猪龙,是件好东西。任老师积收藏古玉几十年的经验,曾率先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在收藏界被称为独创的鉴别红山古玉“任楠方法”。 我收藏的红山古玉,几乎每块都有一个故事。有一次在野外河滩,任老师做一小游戏,他边开车边从车窗外扔了一小古玉,然后停车让大家回头去找,看谁能捡到,谁捡到算谁的。在参与者的几位朋友中,数我的积极性高,我根据车速和时间,不断扩大范围,仔细寻找,始终不肯放弃。就在别人几乎绝望时,我找到了,众人刮目相看,我则喜不自禁。 常言说,玉养人,人养玉,尤其是古玉,古朴稚拙,神韵迷人,是五六千年前先人们的智慧结晶,有玉之魂美誉经人手长时间盘摸,会脱壳、吐浆,变熟、变透,最后脱胎成塑化,美轮美奂,不仅有其独特魅力,而且使人修心养性,其乐融融。 于是,我成了“玉不去身、手不离玉”的盘玉人,“盘玉养生,玉汝于成;享受过程,愉悦人生。”是我的写照。早上起床,我戴着第一块小古玉吉祥物晨练,一次又一次地把头向脚部靠近,直到小古玉平躺在床面上。这已然成为我首要的功课,做完后感到身心轻松空灵,而小古玉则成了检验我晨练效果的参照物。 平时有空,我不是轻盘我的一枚浅绿色玉猪龙,就是用布干盘我的一枚大的玉猪龙。任老师说我的这件大玉猪龙,方位感明显,大开门,就是不懂古玉的人都会说是真东西,还说这是我最好的一件红山古玉,如用布干盘出来会非常漂亮。这使我更是珍爱有加,每天锲而不舍,用干布盘玉不止,乐此不疲。 我对红山古玉真正做到了玉不离身、爱不释手。我深感“书中固有颜如玉,岂比手上婴儿肌;上天赐予古玉缘,爱不释手似胶漆”。我从未对任何身外之物的爱达到如此专一和痴迷,它们已完全融入到我的生命和灵魂里
144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吴广生:

红山古玉小故事:随缘来与去 [复制链接]查看:22回复:0 1#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11-19 14:01 |只看楼主 我对红山古玉的感情似乎与生俱来,心中充满了喜爱、痴迷、虔敬、神圣。同时知足知不足,贪多又慷慨。我说,我对什么都不太在意,唯独对红山古玉情有独钟,难以割舍,甚至不知足;但我绝不自私。 我自称是红山古玉的有缘之人、收藏之人,也是它们的遣送之人、随缘之人。我把一只我心爱的红山文化饰物鸹送给一位同道,对方一见如故,从内心喜欢,却笑着推辞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要不合适。”我说:“你收下吧,只要你喜欢它、善待它,就是它最好的归宿。” 我虽视红山古玉为至爱,但从未视为私有财产。我很欣赏马未都的一句话:“收藏是人生的享受。真正的收藏家,买东西就是为了欣赏,跟是否升值没关系。”还有贾平凹、王铁成所言:“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是藏于眼中……”“收藏的最高境界,不是收到家里边收起来,而是‘看过的就是拥有’……用眼睛收藏其实是最大的藏家。” 我对收藏红山古玉多多益善,但对遣送红山古玉同样慷慨大方,从不吝啬。古玉随缘来,也当随缘去。正如大收藏家王世襄所言:“由我得之,由我遣之”。我送我的至爱亲朋、同窗同道、有恩之人等的红山古玉不下数十枚,从不求回报。所有的得玉者无不笑逐颜开,恭敬、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凡事都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得玉者皆为有缘之人,善良之人,可谓有缘千“年”来相会。有一次,我欲将一枚透明的玉猪龙送给素昧平生的画家赵文竹弟子。我与他虽多次见面,但至今不知他的姓名。只知他大学毕业,对书院文化很有兴趣,执意在赵老师处做义工,是一个心地纯洁、勤快善良、非常难得的青年。我想送他的玉猪龙是两枚中的一枚,品相略有不同,我曾试将较好的一枚留下,但心中的感觉却怎么都不舒服,两次都如此,仿佛头上三尺有神灵。于是断然把好的一枚送他,心里顿觉坦然,如释重负。送贵人挚友等也一样,好像秉承上苍旨意,完成了一项历史使命。更多的则如同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找到中意的婆家出阁了一样甚感欣慰。尽管送出的古玉为数不少,也如同父母不会忘记每一个出嫁的女儿一样,它们都珍藏在我的心里。 诚如戏言:“上苍委我保管员,古玉进出皆随缘;秉承天意嫁‘千金’,有缘之人笑开颜”。http://bbs.rn-hswh.com/showtopic-36607.html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8 05:08 , Processed in 0.0594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