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08-2-26 02:09:00 | 只看该作者

禮讚

 

[em24]
172#
发表于 2008-2-26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2-26 2:05:09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26231329367.jpg[/upload]

宇宙轮转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

人类文化何年始,红山古玉传到今。

真假难识古人玉,纷纷扬扬人亦云。

我今学得任氏法,辩识古玉传世人。

[em02][em02]

奥斯卡最佳美术奖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262117239761.jpg[/upload]

0.jpg (159.2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174#
发表于 2008-2-26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2-21 19:55:15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2119544458621.jpg[/upload]

万年文化玉为先,
     

地气精炼生玉浆。
     

几度轮回到人间,
     

为有宠爱换新装。

您太有才了.

 

[em17]
175#
发表于 2008-2-27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1-21 19:37:38的发言:

中国古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8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中国历史,必须研究中国古玉,这几乎已成为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由于古玉这种古文物的特定文化历史属性,它末被发现时绝大部分埋藏地下,尽管100多年来不断有外敌入侵,贼寇掠夺,但古玉真正的精华毕竟还留在国内。应该说,这是中国古文化的最后一方圣地。保卫、研究和发掘好这方文化圣地,我们今天的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以上系高翔原文)
    坚决支持***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过去凭借四大发明而闻名于世五千年;现今伴着常娥号飞天而震惊中外;未来,则必将随着任南红山文化古玉的科学研究而把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向前推进万千年.我们企盼有朝一日再站到牛河梁的神坛上,欢呼燕山南北,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山黑水,藏域疆原,五湖四海都将象红山古玉里的金色结晶体一样,辉煌灿烂,永放光芒.向任南,高翔等老师们学习致敬.---路峰08.02.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5 14:31:07编辑过]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一世莫等闲,休将名利挂心田。

学习任氏十二法,遇兴高吟一百篇。

红山古玉为伴侣,任南论坛如婵娟。

立志研究归何处,只为中华玉相传。

177#
发表于 2008-2-28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感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2-27 21:16:51的发言:

人生一世莫等闲,休将名利挂心田。

学习任氏十二法,遇兴高吟一百篇。

红山古玉为伴侣,任南论坛如婵娟。

立志研究归何处,只为中华玉相传。

读高翔版主雅作,深有同感,步其韵习作志之."人生在世休等闲,展翅腾飞揽九天.大志鸿鹄千万里,无为家雀串屋沿.追名逐利寻常辈,望岫息心意稍偏.牢记高翔良善语,任南字理要深研"---路峰于<天立堂>2008.02.28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22: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路峰在2008-2-28 12:36:18的发言:

读高翔版主雅作,深有同感,步其韵习作志之."人生在世休等闲,展翅腾飞揽九天.大志鸿鹄千万里,无为家雀串屋沿.追名逐利寻常辈,望岫息心意稍偏.牢记高翔良善语,任南字理要深研"---路峰于<天立堂>2008.02.28

路峰前辈您过奖了!!!我们共同探讨学习,发扬光大中华玉文化.

17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22:4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292244174458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2922443221466.jpg[/upload]

“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真品红山玉自然态坑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其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呈梯田状,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质变应明显,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非自然态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则无以上表象。

0.jpg (64.34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0.jpg (88.09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红山古玉新篇章-------08序曲
180#
发表于 2008-3-1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em17][em17][em27][em27][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0 02:05 , Processed in 0.0574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