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高古玉高科技测年代

   关闭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08-3-8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8-3-7 10:35:16的发言:

玉种化学参考: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分析结果是: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7

含杂质少:2.74%  吸水强度小。

但古玉在土中变软状态下其含水量是会发生变化.

严谨科学求索! 学生谨记.

[em01][em01]
352#
发表于 2008-4-13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科研组笫七轮检测

五家中央台北京台联合记录检测史前玉器全过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53#
发表于 2008-4-13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5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史前遗址出土器的风化水融情况进行采样分类.证实任网理论正确.

“红山文化古玉研究.要建立在100%真品的基础上的.否则不会有意义的,这是原则....关于百分之百真品的基础这个问题.也是各网讨论的交点.这点己做大量工作.采集标本全部采自遗址.与国藏品. 关键点是各文化区与文化层.及土壤含元素不同.水文环境的不同其质变度与表层沁象是有很大差别的. 但我们又不可能全部采齐.即用有限的遗址物品表象.进行矿物学研究.联合各学科专家对此分析研究.此成果已成熟.

湖南史前遗址《任南红山文化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小组与文物部门一同对山上山下.土表器.土下一米器.二米器.和更深土层出土器的风化水融情况进行采样分类.证实任网理论正确.《各文化区与文化层.及土壤含元素不同.水文环境的不同其质变度与表层沁象是有很大差别的

35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62596743.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62583677.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62513377.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62548946.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62532239.png[/upload]
《任南红山文化网科技组》能谱元素分析《笫八次复检》
能谱元素分析《笫八次复检》
35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科技组》能谱元素分析《笫八次复检》
能谱元素分析《笫八次复检》[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189125.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181668.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16184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191805.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169490.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2832485.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2898203.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2872770.jpg[/upload]
[upload=pn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2818339.pn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2712292891633.jpg[/upload]
357#
发表于 2008-5-31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磁性黑珠,有些玉器上也附有,我见有些矿物质还是金色的!
358#
发表于 2008-6-3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矿物学家张如柏:鉴别古玉器真伪 高科技手段有独到之处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0527/14869357.html
2008-05-27 07:26:56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5月26日电(记者吴广生)“研究矿物离不开高科技手段,这是矿物学在研究古玉器方面的独到之处。”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知名矿物学专家张如柏教授近日表示,采用高科技手段完全有把握鉴别古玉器的真伪。

    张如柏介绍说,现代高科技手段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古玉的材料是矿物或岩石,都可以用研究矿物学的方法去研究,尤其是古玉器。”

    他说,鉴定和研究古玉器,离不开矿物学方法的介入,因为古玉器埋在地下数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表面会产生次生变化,即在不同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下,玉器表面会形成一种新的次生矿物。我们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次生矿物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确定构成古玉器原先的矿物是哪一种类,另一方面可以确定古玉器的真伪。这是矿物学在研究古玉器方面的独到之处,我们完全有把握鉴别古玉器的真伪。

    张如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博物馆尚未建立之前,因在成都理工大学矿物系从事教学与研究,与当时的广汉文管所专家一起鉴定过三星堆玉器,并长年跟踪和研究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至今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00余篇。2006年,他应邀在“首届高技术在文物珠宝鉴定中的应用”研讨会上作《利用高科技手段鉴定古玉的次生变化》报告。去年年底,他重新对三星堆博物馆内4块有千古切痕之谜的三星堆玉石年代做了检测,再次证明切割痕迹来自于久远的古代。

    据张如柏介绍,近年来,国家和民间的藏品不断被送交成都理工大学进行现代科技鉴定,种类包括三星堆玉石器、青铜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截至目前,成都理工大学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已鉴定各种文物上百件,其中包括近十件金沙遗址流失到民间的珍贵文物。

[upload=jpg,dsc00880.jpg]UploadFile/2008-6/200863134624850.jpg[/upload]
[upload=jpg,dsc00910.jpg]UploadFile/2008-6/200863134780932.jpg[/upload]
[upload=jpg,dsc01012.jpg]UploadFile/2008-6/20086313475550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 13:04:25编辑过]

0.jpg (182.5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13.3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07.3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13.31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82.5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0.jpg (107.3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359#
发表于 2008-6-11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upload=jpg,dsc08929.jpg]UploadFile/2008-6/200861111164858540.jpg[/upload]
[upload=jpg,dsc08940.jpg]UploadFile/2008-6/200861111164839865.jpg[/upload]

0.jpg (190.34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0.jpg (268.73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360#
发表于 2008-6-20 12:3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10、过:真品红山玉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玉软沁方入》,呈减缩态.质变与色变向上依次渐变呈包裹状。并少数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周身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和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upload=jpg,0011-7.jpg]UploadFile/2008-6/200862012374674695.jpg[/uplo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9 09:52 , Processed in 0.068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