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高古玉高科技测年代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12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红山文化热爱者的希望!!!

 

[em01][em01][em01][em01]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转帖]

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研究古玉的沁色对鉴别真假古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形、工、沁是古玉鉴定的四大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假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和工本来就是人为的,五千年前的先人们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都能做出来的东西,现代人也同样做得出来,而且是可以乱真的。所以重点应集中在质与沁的研究上。质也有两种含意:一是玉本身的质地。玉本身的质地是指它的矿物属性及产地;二是指质的变化,这就和沁分不开了,有沁才能有质的变化,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古玉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次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1)结晶体、(2)竹叶状次生物、(3)针状结晶、(4)蚂蚁脚、(5)霉点、(6)鸡骨白、(7)皮壳、(8)蛀孔等。

  玉的表层沁色有其内在的原因,质地疏松、多孔缝隙的玉材比致密玉质有更大的表面积,经科学实验测定,表层透闪石(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基本次生变化成滑石(属层状硅酸盐矿物)而比链状硅酸盐矿物有更强的表面化学活性,这将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埋藏于潮湿偏酸性土壤中长达数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跃元素(主要为钙,包括杂质矿物方解石和透闪石次生成滑石后的剩余钙)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铁比内部高,并且出现的元素往往与有机物相关,在红山古玉黑色皮壳的检测时,检测到30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断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学元素往往比较单一)。一些玉器的表层有绿色沁,这是铜器和玉器同时埋藏形成的。竹叶状纹和草叶纹应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后显露出的特征。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总之,古玉的受沁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为的染色有着本质的区别。经验是一种感知,真与假的认知,天然沁色应当是产生于偶然的。而在这种偶然产生的自然色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偶然的色彩构成(这种色彩构成又有别于纯天然的色彩构成,因为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为造成的)——就是这种发现令人惊讶和愉悦。但是反之,对于一块具有相近色彩的人工染色的仿古玉,在审美上就不会令我们产生同样的惊叹与愉悦,反而让人生厌——因为在我们看来,它的色彩和形式是经过人工设计和加工的,它应当如此,因此是理所当然的。

  沁——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她赋予古玉新的生命,让爱玉者如醉如痴。它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0 21:35:14编辑过]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0 21:36:43编辑过]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沁......质的变化,这就和沁分不开了,有沁才能有质的变化,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26#
发表于 2007-1-14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人们的眼睛看,是“眼识”与红山古玉相“对待”,即是人们的主观的作用,通过科学仪器--光学的、电子扫描的以后,就相对‘客观”,面对科学仪器的客观成像,有些人就消除了他的主观,但有些人仍是消除不了的,有些人是要随着时间消除了的!时间可以说明问题,但要有“缘觉”种子和具“缘觉”根器之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0:37:55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07-1-14 03:26: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些北方网大老们的言行吧!

一个声称科学仪器无用……,一个自我标榜高尚……,另一个声称“忽悠”……,还有的在摆大老的架子…………。

别人提出了一些研究心得,先不论正确与否。试问一下,各位大老们又都做了什么?弘扬红山文化的大旗一直在你们的头上晃动着,可行动呢?

你们否定显微检测,可你们又能做什么检测?你们自称在唱真正的赞歌,可又弘扬了多少红山文化?你们声称别人在忽悠,可你们又为走进红山铺了多少路基?你们要求检测器物的原图,请问你们又有什么权利和资格来要求?

本来民间对红山的研究是一盘散砂,东湖先生与任南先生都在努力联合大家,以求壮大民间对红山的研究力度。如果把这几个帖子仔细的看看,不难看到这些阻力的来源。

28#
发表于 2007-1-14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甲田老师

大部分北方网朋友还是友好的.测定数据还是可共享的.不过应有区别.

任南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415101776115.jpg[/upload]

二十个气压下电子束下的成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5:40:11编辑过]

0.jpg (72.46 KB, 下载次数: 3)

0.jpg
29#
发表于 2007-1-14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沁坑的表象.表面及坑中元素和洞中砂砬非人为能仿.皮上有钙元素.包浆/孔边孔底.孔形.非人为能仿

.

国家顶及岩象专家将用岩象学给予解读.

元素测定.排除了伪的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3:00:06编辑过]
30#
发表于 2007-1-14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41543918755.jpg[/upload]
万倍电子成像,玉表出白部分的表象.人为不能仿

古玉器的白化作用是地下水长期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当超基性—基性岩中辉石—角闪石类矿物,经长期风化时,会转变成蛇纹石类矿物。有些蛇纹石亦可以地表风化壳层的粘土矿物中存在,在水文地球化学允许的情况下,含有蛇纹石成份的胶体在温度升高脱水时,会从水胶体逐变成胶凝体,最后脱水结晶成极细的独立矿物,风化壳的粘土矿物,其X—射线衍射峰往往都较为弥散,有的峰形宽而低,其原因就是因为矿物的颗粒接近于超细粉末,甚至接近纳米极,粘土矿物(高岭石等)的超细粒度早已为电子显徽镜观察所证实。充分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下当温度变化在一一范围内,透闪石变成蛇纹石的可能方式是:
3Ca2Mg5Si8O22(OH)2+6H2CO3+28H2O
             透闪石            含碳酸的地下水

比针尖小的孔内天然融合物.目测是看不到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91529148295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8-9 17:39:56编辑过]

0.jpg (46.02 KB, 下载次数: 3)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

0.jpg (90.54 KB, 下载次数: 2)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2 08:59 , Processed in 0.0600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