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引用] 高古玉市场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9 09:01: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古玉市场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8日 09:07 北国网-辽宁日报 微博



  高古玉绝大部分由博物馆收藏,市场上的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最近几年,古董市场中的书画、瓷器等艺术品价格火爆上涨,而承载中华六千年文明的高古玉,却一直坐冷板凳,即使有上涨,也是非常小的幅度。高古玉即汉代以前的玉,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收藏界有高古玉是顶级奢侈品的说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古代传统文化的回归,未来高古玉收藏将掀起新一轮热潮。

  藏家对古玉看法不一

  据中国网报道,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际上的著名拍卖行和大博物馆馆藏的玉器,都是以收藏中国高古玉为主。而在国内,拍卖行对高古玉拍卖非常谨慎,一是高仿古玉防不胜防;二是国家明文规定,高古玉拍卖必须是海外回流或有明确著录的才能上拍。所以,拍卖行宁愿选择量大而且流通不受限的书画、瓷器等古董,而对高古玉拍卖不置可否。

  藏家对高古玉的市场潜力持完全相反的两种意见,一方认为 “买旧不如买新”,即古玉的收藏价值不如新玉;另一方则认为,再过20年,高古玉可能会排在字画和瓷器之前。

  一直以来,古玉在收藏市场如同被妖魔化的幽灵一般,谁也不能忽视它的地位与价值,但谁也不愿过度涉足。正如成都资深古玉藏家何如所言:“不被社会所承认,不被市场所接纳,高古玉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带着沧桑来到我们身边,却像弃儿一样流落街头和地摊”。

  市场表现曲高和寡

  北京翰海早在2000年,就以264万元高价拍出红山文化兽形珏,创造出当时国内玉器拍品价格之最。在2009年伦敦佳士得(微博)秋拍中,一件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最终以82.525万英镑成交,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拍卖市场上,从来都是明清玉器受宠,在国内近年玉器专场中,成交价格位于前列的都是清一色的清代玉器。高古玉拍卖纪录“可遇不可求”,市场零星出现的天价古玉不足以引领行情。

  古玉鉴赏家周季告诉记者,现在即使汉代精品古玉的价格也不过20万元,与书画、瓷器的价格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而就在近几年书画、瓷器价格一路飙升,迅速达到天价的时候,古玉市场价格却不愠不火,涨幅每年仅有5%左右。

  高古玉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包浆古朴,有着现代仿品缺少的独有神韵。由于国内拍卖高古玉的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懂的人少,“高仿”古玉又防不胜防,所以敢碰的人不多,颇有些曲高和寡之意。

  周季坦言,除非是流转有序的特别好的古玉可以进入拍场,一般的古玉器物,如果藏家带着它们去拍卖行,拍卖行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除了国家对古玉上拍有限制,关注与收藏古玉的群体也比较少,很容易流拍,拍卖行一般都“知难而退”。

  文化价值被严重低估

  古玉是有断代的。一般而言,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汉代到唐宋为中古玉,唐宋至清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

  说到古玉收藏,古玉收藏家杜平(微博)从1993年至今,玩古玉已有20年时间。他表示:“高古玉的文化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是一块价值洼地。 ”

  为高古玉鸣不平的专家还有周季。他表示,由于对古玉的文化认知不高,藏家的投资重心停留在明清时期玉件,甚至对以料取胜、外观华丽的现代玉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因为明清玉器多采用新疆和田料,一块料好工好的玉件,就算是新仿,价值也会不菲。而高古玉器,大多采用地方玉,所以倘若买到赝品,这块料本身是不具备什么价值的。加之目前高古玉还缺乏一套公认的定价体系,就造成了高古玉文化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严重错位。

  古玉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2011年底,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出2.2亿元天价的 “汉代玉凳”,竟是邳州玉雕艺人的高仿艺术品,成为业内笑柄。专家介绍,古玉造假非常简单,市场中的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因为高古玉数量少、赝品多,鉴定不易,交易的风险极大,所以收藏的群体也很小。

  目前,高古玉真品的残片已卖到数千元,完整的雕件、玉璧价格远非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玩古玉的人都是高文化认知与高资金投入的资深收藏家。黄金有价玉无价,一件和氏璧换15座城池的传奇演绎,早已深入民心,传国之玺、皇室之珍都离不开古玉器,可见其“顶级奢侈品”的魅力。



2#
发表于 2012-10-29 09:10:24 | 只看该作者
不被社会所承认,不被市场所接纳,高古玉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带着沧桑来到我们身边,却像弃儿一样流落街头和地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介普(永增)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12-10-29 09:20: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0-29 09:3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29 10: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29 10:52:31 | 只看该作者
記者捕風捉影
報導交差
師友參酌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29 11: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29 18:41:0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高古玉什么时候能抬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29 19:28:53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消息

024.gif (17.28 KB, 下载次数: 20)

024.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30 11:40:14 | 只看该作者
高古玉器具有“顶级艺术品”的魅力,但又不被市场所认可。这里存在着巨大反差。其魅力,是世界公共文化价值尺度的总和,这里有着学者们自身文化知识储备反映在道德领域的高度的良知。但同时他们既并不能直接干涉当局政策,又与绝大多数民众的认知不合拍。因而,这种魅力就显得如若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若即若离。至于八、九十年代有国内拍卖公司曾创造高古玉器高成交记录的神话,那也是为打开自身生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意识行为的翻版,而成为渐行渐远的美好的记忆。针对当今国内这种现实,若想回归高古玉器应有的价值,更好地传承中国玉文化,同时使这些“顶级艺术品”找到最好的归宿,呼吁有识之士实行开明的开禁政策,谁想收留这些流落街头的“弃儿”,谁又是有钱的好心人,那就给了谁吧!谁保管也是保管,保不准那样会更好些,是不是呀?当今的问题,甚或重要的问题,不是真伪鉴定的问题,也不是无人问津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上不了位的问题,致使高古玉器成为了“先撇的弃儿”,至今流落街头。哀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 20:51 , Processed in 0.06060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