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 [转载]三星堆与西南玉石之路(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3 09: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桀伐岷山与巴蜀神话历史
叶舒宪



一、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二十世纪是中国考古学发轫的年代,继七十年代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发现,八十年代最让世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发现,就要算四川广汉的三星堆。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多年前文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以前闻所未闻的奇特宝物:神树和羊的塑像,贵金属打造的权杖,高达2.62米的巨型青铜人像(图1),其诡异形象和表情,迥异于中原地区考古常见的印象。此外,还有巨大如大车轮一般的玉石璧,眼珠凸出如舌的神像面具……。

        总之,三星堆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连同随后在成都市发现的金沙遗址,开始闪烁出极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中不仅有同时期中原文明也有的青铜器之光,玉礼器群的五彩之光,还有早期中原文明所罕见的黄金宝器之光。

        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发生史上的一个具有震撼性的“异数”。它的重见天日,让传统的中原中心历史观和华夏正统文化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前人们看待中华文明发生的目光大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陕西、山西为主,较少有人注意到巴蜀古文化在中国文化史总体格局中具有何种重要意义。自1986年三星堆两座祭祀坑的大量珍品发掘问世之后,一个在年代上相当于商代,在文化面貌上又与中原文明明显差别的青铜文明,进入当代视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的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点。这方面有两条路径的思考,一条是氐羌族群文化传播带,将四川盆地与秦岭以西以北的地区文化联系起来;另一条属于三苗族群文化传播带,将巴蜀文化与鄂西北、豫西南文化联系起来。这两条路线同样充满着未知数。原因在于,以中原帝国为主的汉文史籍对此记载严重不足。夏代究竟有无文字,目前仍然还不清楚。殷商的甲骨文字仅限于应用在通神占卜方面,不用于历史事件的记载。西周的文字应用稍微广泛,但殷周革命的形势导致周人的眼光主要朝向东方,有东封与东迁等重要事件为证,对西北西南的记录则挂一漏万,不足为凭。在这种“文献不足征”的情况下,第三第四重证据将再发挥主要作用。

        三星堆文明和非中原文化的关系,也是值得期待的全新研究领域。这个领域大致也有两条思考路线,一条是成都平原史前文化和甘青—河西走廊地区文化的交往互动关系。另一个是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青铜文化向南的传播路线,以铜鼓为代表的西南系青铜文化一直延伸向越南、缅甸、泰国,乃至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地。这就牵涉到所谓“南丝绸之路”的再发现及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在这两条路线之间,应该还有一条沟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文化通道,当代学者或采用民族学名号称之为“藏彝走廊”,或采用地理学名号称之为“岷山—横断山走廊”①。探究这一条文化走廊对于华夏文明发生的重要作用,应该是一项极具知识挑战性的当代学术任务。

       四川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的地形地貌特征,由于被夹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秦岭之间,成为相对闭锁和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四周群山环绕,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一直有大体相延续的文化积累,可谓自成一体。相对中原地区而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流行观念,已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中得到突出呈现。但是,后人无法弄清楚:“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迩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让国人第一次把目光集中到古蜀国的范围。在抗震救灾的电视直播画面让人惊讶地看到,从汶川到北川的南北向地震带上,布满着险峻的高山峡谷,居然连空军的直升飞机都无法顺利降落。这样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放回到三千年前的交通困难时代,其与外界的联系如何不易,也就可想而知。1929年,一位名叫燕道诚的农民,在自家旁的土沟里掘出一坑玉石器,包括玉璋、玉圭、玉琮、玉斧和类似玉的石璧,总计有三百多件。随后在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的葛维汉等专家初次在此地考察,发现上古文物。直到80年代,经过大规模发掘,出土的文物形成规模:如有18座房屋基址、3个灰坑、4座墓葬、70多件陶器和110多件玉石器、碎陶片多达10万件。一个曾经延续千年以上的古文明面影,逐渐呈现出来。后来查明的该地史前文化年代,自距今4500年开始,延续至距今3000年前后,就神秘地消失掉。这一年代大体上对应的是中原的虞、夏、商三个最早朝代。“三星堆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得到命名,终于使得华夏文明发生期的西南源头和动力问题浮出水面。

       这一特色鲜明的古文明重现于世,自然引起学者们对其渊源由来问题的兴趣,本土由来说、外域文化迁移说乃至外星人降临说等相继出现。随后的考古发现表明:三星堆文明虽然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却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巴蜀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在它之前,至少有一两千年的史前文化发展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封闭的和与世隔绝的。恰恰相反,三星堆文明是黄河中游地区华夏文明同中亚、西亚文明及南亚、东南亚文明相互联系的纽带。就华夏文明自身而言,则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在上游地区相互联系的一条纽带。构成这种纽带作用的基本要素有人和物两个方面。就人群而言,是远古的氐羌族群的迁移活动,实现这种纽带作用。就物而言,则是岷山岷江一带出产的玉石,充当着链接巴蜀与中原的最初纽带作用。

       三星堆文明的本土之根,如今可梳理清楚的有三条新线索。第一是“宝墩文化”,指在四川盆地相继发现的一批龙山文化至夏代的古城群,如新津宝墩村、都江堰芒城村、郫县古城村、温江鱼凫村等史前城址。这些古城建筑建于四千多年前,比中原二里头遗址的年代还早,略相当于山西发现的陶寺文化古城。“宝墩文化”起止年代为距今4500~3700年之间,刚好处在三星堆文化繁盛之前。有专家将这些史前城郭建筑的族属认同为如今还居住在这一带的羌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郫县古城村出土的遗址中发现少量玉器残块①。这是目前在三星堆文化之前所看到的最早蜀地玉器。发掘报告没有说明玉料产地,估计出自当地玉矿的概率较大。第二是营盘山遗址。2003年在茂县县城附近发现史前遗址,距今约为5500~5000年。在周围的岷江上游也发现距今6000年的波西遗址等。这些史前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其出现的时间比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要早许多。这就将古蜀文明的历史渊源上溯到了6000年前,大约与中原的仰韶文化同时。换言之,蜀地的史前文化发展到古蜀青铜文明,是在当地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变异过程。其间虽有不少外来影响的因素,但是毕竟有蜀文化自身未曾中断的传承脉络。

          2008年汶川地震后,考古工作者在对汶川县“布瓦群碉”进行文物灾后重建保护中,发现了史前期“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与后来的三星堆文化初期的4500年,在时间上还有三百年差距。布瓦遗址地处岷江西岸、杂谷脑河东北岸的四级阶地之上,与黄河流域龙山时代文化的早期相当,海拔高度2100米,遗址分布面积约为五万平方米,发现大量陶片、石器等遗物,其中石器为磨制的残石斧2件,砺石1件,打制饼形器1件;陶器与三星堆陶器形制风格不尽相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布瓦遗址是什么族属的人群所留下的文化遗迹?他们和三星堆文明的人群是何种关系?是新旧交替后的继承、部分继承还是征服、毁灭后的重新开始?这些疑问都有待探究。

        初步的判断是,文化断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布瓦遗址时期的没有玉礼器和金属器,到三星堆、金沙的大规模的玉礼器和金属生产,使得在中原地区先后依次出现的玉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几乎同时出现在成都平原。换言之,巴蜀的古文明同时经历玉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当与外来文化影响有关。从布瓦遗址不见玉器,到三星堆文明大量使用玉器,肯定离不开外来影响所带来的玉石信仰及神话观。据目前掌握的考古材料,这外来影响的主渠道发生可暂定在夏末商初,良渚玉器和齐家玉器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为什么说夏王朝就有可能给古蜀国带来玉石神话呢?
2#
发表于 2012-10-23 11: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23 17:40:07 | 只看该作者
“......从布瓦遗址不见玉器,到三星堆文明大量使用玉器,肯定离不开外来影响所带来的玉石信仰及神话观。据目前掌握的考古材料,这外来影响的主渠道发生可暂定在夏末商初,良渚玉器和齐家玉器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为什么说夏王朝就有可能给古蜀国带来玉石神话呢?”
关注学习。凤凰贵宾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0-29 16:24:1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30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6 19: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9 15:55: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版主心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06:34 | 只看该作者
红山玉迷 发表于 2012-10-23 11:18

问好,回贴迟了,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09:47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2-10-23 17:40
“......从布瓦遗址不见玉器,到三星堆文明大量使用玉器,肯定离不开外来影响所带来的玉石信仰及神话观。据 ...

三版主问好,回贴迟了,罪过,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13:02 | 只看该作者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10-29 16:24
拜读,学习.

问好!回贴迟了,罪过,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8 15:54 , Processed in 0.0615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