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分析您能读懂多少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10-13 20:13:09 | 只看该作者
照妖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2-10-14 01:5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志先 于 2012-10-14 02:02 编辑




请教老师,学生看箭头处是自然的原皮残留,对吗?

逐格侵蚀,质变重处减缩明显且过度有序,请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2-10-14 02:38:12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但是还是不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2-10-14 08:46:05 | 只看该作者
admin 发表于 2012-10-13 10:06
在千变万化的古玉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判断错对都无妨!但固执是要不得的。
看净观熟知肥透,土古 ...

非常感谢老师指教!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2-10-14 09:34: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收藏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2-10-14 09:39:07 | 只看该作者
严谦 发表于 2012-10-12 17:15
看器形为春秋晚期,观沁相(侵蚀)为山西坑口!图片不太清晰,若有多角度详图更好辨识!欣赏! ...

--------------------------------

QQ截图20121014093610.jpg (181.3 KB, 下载次数: 79)

QQ截图20121014093610.jpg

QQ截图20121014093621.jpg (121.97 KB, 下载次数: 62)

QQ截图20121014093621.jpg

QQ截图20121014093641.jpg (131.19 KB, 下载次数: 56)

QQ截图201210140936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2-10-14 09:59:4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 17:18 上传
下载附件 (64.65 KB)



同一坑的玉器沁相可以大相径庭。
中间这一件显得净熟透,中部轻微土沁对应白化失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10-14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聽課 學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0:37:31 | 只看该作者

RE: 分析您能读懂多少

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RE: 分析您能读懂多少

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16 21:57 , Processed in 0.0577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