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美石逢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网的定位在哪里?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6-28 11:36:18 | 只看该作者
马不识途 发表于 2012-6-27 14:39
学习古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除了下功夫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悟性并不是人人可以有的,那是一个 ...

说得好,赞同!!!
62#
发表于 2012-6-28 13:26:36 | 只看该作者
话语中肯,本人支持。在任网学习,多看老师的贴子,多学习多思考,个人认为会提高的。其余的事情可不作计较。
63#
发表于 2012-6-28 13:48:16 | 只看该作者
風之頌 发表于 2012-6-27 22:10
我不要這種門面話。


64#
发表于 2012-6-28 14:41:5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任网给了我们爱好古玉的玉友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是主流。任老师功德无量。来任网几月有余。学了很多看了很多。感恩是主要的。可任网近来的一些现象确实值得思考。往往有说的冲动,然而话到嘴边有缩了回去。不说吧又如鲠在喉,感谢楼主仗义执言。其实我们都是为了任网未来好,也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的任网大家爱”。不然确实辜负了任老师的良苦用心。虽然平时发言很少潜水多,但却从未远离。这就是任网的魅力所在。但正如楼主所说,近来任网一些趋势确实让我等爱任网之士担忧。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我也补充三点:1,不要让老师为自己的藏品背书。藏品拿出来就是任人评说的,不要打着老师的旗号出场。你让玉友们如何下嘴?2:不要大唱赞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是大智慧的人。群众眼睛也是雪亮的。任网主流以学习为主。以学习为重。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对学员上传藏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不和稀泥,不给人情评论。有一说一,以理服人。这样方才显我任网实力和公信力。也只有如此才能“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最后借用宝宝的一句名言“知我罪我,为其春秋”。
65#
发表于 2012-6-28 16:24:53 | 只看该作者
老铁 发表于 2012-6-28 13:48

66#
发表于 2012-6-28 17:07:18 | 只看该作者
任飞翔 发表于 2012-6-27 20:04
支持探讨!大家都来关心任网的发展大事,是好事!您所提出的三个定位,并不矛盾,可以兼顾:
     定位 ...

67#
发表于 2012-6-28 17:08:15 | 只看该作者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6-27 18:44
辨玉之道,在于谨思、在于明辨、在于博学。学玉之途,在于化前辈先生和师友之经验为自己的经验,所 ...

68#
发表于 2012-6-28 17:11:11 | 只看该作者
马不识途 发表于 2012-6-27 14:39
学习古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除了下功夫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悟性并不是人人可以有的,那是一个 ...

精辟!
69#
发表于 2012-6-28 17:54:45 | 只看该作者
马不识途 发表于 2012-6-27 14:39
学习古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除了下功夫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悟性并不是人人可以有的,那是一个 ...

       学习古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除了下功夫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悟性并不是人人可以有的,那是一个机缘巧合的事情,对于多数人而言,期待获得悟性并不现实。这个话不好听,但是确实。
    如同各行各业,多数是一般从业者,达到顶尖级别者总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人生当中,谁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人物”,所以有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天生我才必有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等。可是,我们最后发现,成为人物者终会离我们远去,那仅仅是我们的一个梦。
    这样说是不是很悲观?真实的东西常常真的是难以接受的。如果认同这个看法,那我们不过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学习,一步一步接近真正的古玉,那种希望驾驭它、能够拿它当做筹码去做某一种类的博弈,只是虚妄的空想罢了。古玩收藏不是大众事业,更不是合适的投资标的,它从来就是少数人的寂寞空间,因此它才有了高雅、脱俗的气质,也才神秘和美丽起来。不幸的是那种神秘和美丽在这个国度不正常的时期竟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来进行了一次长达20年的炒作,并被冠以“文化普及”“盛世收藏”等等堂皇的概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仿佛当年在深圳买股票似的疯狂投入其中,结果正像股票市场,各种假冒报表、假冒公司、假冒项目层出不穷一样,各种赝品、伪品堂堂正正地把收藏者的口袋抢个精光,而证券公司和股评家、拍卖公司和伪专家个个吃的脑满肠肥。
    所以,我们只有自行选择。如果是爱收藏,就在学习中使自身获得提升和自由,不必为一品一物的证明而苦恼,快乐其实已经在过程中丰富了你。如果是投资,就在市场中打拼,按照价值规律去衡量各个标的,更不必去追究真假对错,市场接受就是惟一目标。
    残酷和虚伪的生存环境下,这大概是一个明智些的选择。
    至于交流,那是各抒己见的事,既不要强加于人,也不必盲从轻信。多识、多行、多闻、多思,保持愉悦的心境就是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好文章,开悟之钥
70#
发表于 2012-6-28 18:24:51 | 只看该作者
评判藏品时 要只对藏品莫看藏品持有人无论是什么级位各抒己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5 08:06 , Processed in 0.0563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