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古玉工上自然态质变---非砣制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6-25 13:12:04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2-6-25 12:48
在没有发明砣具以前,琢玉都是非砣制的。旧石器时代是砍凿法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纯手工磨制、刻划为主;发 ...

谢谢,学习了
32#
发表于 2012-6-25 14:40: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体会中!
33#
发表于 2012-6-26 15:22:31 | 只看该作者
學習領悟~~
34#
发表于 2012-6-26 16:01: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35#
发表于 2012-6-27 12:18:37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2-6-25 12:48
在没有发明砣具以前,琢玉都是非砣制的。旧石器时代是砍凿法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纯手工磨制、刻划为主;发 ...

学习
36#
发表于 2012-6-27 15:47:36 |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2-6-27 19:04:22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学习
38#
发表于 2012-6-28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
39#
发表于 2012-6-28 11:58:0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学生敬茶!
40#
发表于 2012-6-28 13:04:4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并没有说这件东西是真的标准器啊。与很多师友看法不同,个见这是一件标准仿品的表观态。理由如下:
1、古玉器表见无端划痕的,多是春秋以前,可能与使用金属直接琢玉有关。当时的金属不够硬,容易偏离本意,造成差错。但这种划痕都与刻画主纹饰的目的浑然一体,而此件划痕显得乱七八糟,认为迹象明显。
2、镂刻方式不古。远古镂刻多用绳子搜弓,解玉砂痕多半隐约显弧线状。战汉以后可能采用铁丝搜锯,但也不太可能形成与器表如此垂直的痕道。搜锯痕迹应该是:一不规则,二呈斜线,拉过锯的都知道,斜线行进不仅省力,而且容易控制不易起蹦。
3、镂刻边缘过于圆滑,古代镂刻边缘一般不会精心抛光打磨,而是注重器表抛光,这样往往会形成向里凸起的尖锐角,如果生坑的话,往往有轻微扎手感。
4、镂刻内壁面的沁迹不自然,像屋檐漏水的滴痕。
5、器表的浮冰态不自然,缩与留之间过渡不清晰,而且留面过于平整,不见凹凸之像。
个人意见,但反映的是个人实实在在的理解,如有错误,请老师与师友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30 13:17 , Processed in 0.0539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