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5|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引用] 良渚文化网小寄三言两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8 09:03: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良渚文化被喻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地位之首无他可比.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的图腾氏族符号,作为文化署光在中华大地初涉衍生,被确认为中华文化的起源......任南网今天能瞻眺未来,成立良渚文化网其意义十分深远,探索之路艰难异常,全国在玩良渚玉石和良渚原始黑陶红陶的人可谓遍地都是,而真正掌握良渚文化内涵真谛之人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那些扒地皮卖假货之辈,为了一已私利,严重扭曲良渚文化的真实原貌,以及其恶劣的手段,拉帮结派,在全国形成一个贩卖圈子,大力推行假良渚文化之道,为谋取私利结党营私,使不少藏家倾家荡产买进成百成千的仿品,这些贩假买假之群体到最后也结成联盟,再次坑害预备收藏群体,使假货之道正行其中,这种现象如再演变下去,真正的良渚文化将被淹灭...良渚文化网的成立切入时机要害,卖假之类群体将在此被晒被指责,成为千古害人族而遭万人吐骂------良渚文化网在刚正不阿之征程上任重而道远,祝成功!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6:31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主要是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体部分大致可分为太湖以南、以东和以北三个较大的群落。太湖以南的群落以良渚遗址群为中心,还包括杭州地区的老和山、水田畈、辉山、横山,嘉兴地区的荷叶地、雀幕桥、庄桥坟、新地里、普安桥、千金角以及宁绍平原的慈湖、名山后和浦江的阔塘山背等一大批遗址。太湖以东群落的中心不甚明确,以上海福泉山比较突出,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和昆山赵陵山三地相邻,年代互有先后,似乎也是一个中心。其他还有苏州地区的东渚、俞家墩、绰墩、少卿山和上海地区的马桥、松江广富林和金山亭林等一大批遗址。太湖以北的遗址发现较少,可能与考古工作不够有关。不过江阴高城墩和武进寺墩都有规格甚高的贵族墓地,当是本区前后相继的中心遗址,其他遗址有常州和无锡地区的城海墩、罗墩、嘉陵荡、仙蠡墩等,镇江磨盘墩和地处太湖西北的江宁昝庙也有良渚文化的遗存。此外在太湖以西的溧阳洋渚也是一个重要的良渚文化遗址,它南面的小梅岭可能是良渚文化玉料的主要产地之一。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环绕太湖而发展的,只是因为西面多山,遗址甚少。但良渚文化并不局限于太湖周围,它还不断地向外扩张,主体部分之外的边缘地区可达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和安徽东部;至于某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所及,则北达山东,西至江西,南到福建和广东。甚至对山西的陶寺类型和陕北的神木石峁一类遗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是以快轮制造的黑陶和雕工精细的玉器而著称的。陶器的种类主要有鼎、豆、簋、圈足盘、双鼻壶、宽把带流杯和小口高领瓮,还有少量的大口缸、鱼篓形壶和捏流鬶等。在良渚遗址群中还常见长椭圆形的盛鱼盘和带漏斗形过滤器的圈足碗等。圈足器特别发达是其特点。器物表面多打磨光滑,显得素洁高雅。只有在一些特别讲究的陶器上才有朱绘或针刻的花纹,其母题有龙蛇纹、鸟纹和云雷纹等。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之精湛与造型之优美,在同时代或稍晚的诸考古学文化中,只有山东龙山文化可以媲美。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7:46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的玉器特别发达。仅良渚遗址群中的反山墓地就出土了1100余件组。如果按单件计算则多达3200余件。其中有用作仪仗的斧钺,有用于宗教法事的琮、璧等,有用于装饰的璜、珠、项饰、佩饰、手镯等,有餐具匕、勺等,有纺织具、纺轮等,有穿着上用的带钩、纽扣和穿缀于衣服上的各种动物形饰品如鸟、龟、鱼、蛙、蝉等。有在漆木器上镶嵌用的各种形状的玉块、玉片和玉珠,还有许多不知用途也难以正确命名的玉器,如三叉形器、锥形器、柱形器、圆形和三角形牌饰以及各种形状的端饰等等,种类繁多。其加工更是十分精细。现代加工玉器的基本方法,如线割、锯切、管钻和抛光等,当时均已采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某些高档玉器上还应用了先进的砣具。管钻的直径小的只有1—2毫米,大的可达4—5厘米,长度可达20厘米以上,而且两头对钻,如果没有稳固的钻架是无法操作的。许多玉器上都有美丽的花纹。例如在一件号称琮王的玉琮上就雕刻了8个神人兽面纹,一件柱形器上更雕刻了12个神人兽面纹,只不过其中的6个稍有简化。有的钺、三叉形器、璜和半圆形牌饰上也雕刻有相同的图形。神人头戴羽冠,身披皮甲,并带一兽面护胸,显得十分威严神圣。整个画面只有3厘米高,却刻得非常细致复杂。有时在1毫米宽度内就有四五道刻纹,看过的人无不叹为观止。人们注意到这种图形仅仅出现在良渚文化中心最高等级墓葬中的高档玉器上,而次一等级的贵族墓中则以各种不同的简化形式出现,其覆盖面遍及整个良渚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成为联系整个文化的精神支柱。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8:08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的漆器也有很高水平。从某些大墓中发现的漆盘、漆壶和漆杯来看,都是黑地朱绘,并且镶嵌了许多玉饰,显得十分珍贵。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8:36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年代在公元前33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不过近年来从过去认为是良渚文化晚期的遗存中分离出了一个所谓广富林遗存,其年代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因此良渚文化结束的年代应适当提前,也许在公元前2500年比较合适。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09:21 | 只看该作者
良渚文化的早期是继承马家浜文化的崧泽期(也有称崧泽文化的)而发展起来的,因而还保留某些崧泽期的特点,同时又有显著的质的变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贵族坟山和高规格祭坛的出现。例如上海福泉山、江苏的吴县张陵山、昆山赵陵山、常州罗墩等都是在良渚文化早期堆筑起来的人工坟山。有的是在人工土台子上建房埋墓,例如浙江的桐乡普安桥便是这种情况。这些坟山上埋葬的多是较大的有玉器随葬的墓,也就是贵族的墓葬。当然也有一些较小的墓,但比起平地掩埋的墓葬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社会分化在埋葬制度上的反映。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10:11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崧泽期主要分布于太湖的东部和北部,东南只到嘉兴地区,杭州地区极为少见,良渚遗址群所在的良渚——瓶窑一带基本不见。可是一到良渚文化早期,这里便建立起高规格的祭坛,也出现了一些等级较低的聚落如庙前和吴家埠等遗址所表明的那样。这些居民显然是从外地迁来的。这好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它的背后显然存在着一个拥有很大支配权的权力中心。这一行动应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这里是浙西山地与浙东平原的交接地带,两边的资源都可以很方便地加以利用。从地形上看,这里被西天目山两支余脉南北夹持,形成一个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东苕溪从中间穿过,既便于防守,又利于交通,是建立政治中心的理想的处所。这种情况到良渚文化中期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进入良渚文化中期,良渚—瓶窑一带形成了一个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巨大的遗址群和以荀山为中心的规格稍小、规格也较低的遗址亚群,我们统称为良渚遗址群。至今在这里发现的遗址已多达120多处,其中许多地点因限于初步调查而无法准确分期,但从已发现的一些情况来看,似乎主要是属于良渚文化中期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9:11:31 | 只看该作者
到良渚文化晚期,以莫角山为中心的良渚遗址群是否还是整个文化的中心,抑或文化中心有所转移?是否像有些学者说的向北迁移了?应该说直到目前的考古发现还难以清楚地作出回答,只能从一些相关的线索进行分析和思考。早在1919年,美国人弗利尔从上海购买到一批据传出自浙江的玉器,现存弗利尔博物馆。其中有几件玉璧上有用极细的针刻的图画,画面是一只鸟站立在阶梯形台子上(试与瑶山和汇观山祭坛作比较),或站在台上竖立的柱子上。大家都认为这是良渚文化晚期最高级别的玉器,只是具体出土地点不明。很幸运前几年在安溪百亩山也出土了一件形体和质地都相象的玉璧,而且也有针刻的阶梯形台子。因此弗利尔博物馆的玉璧很有可能也出自良渚遗址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2-29 01:41 , Processed in 0.0584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