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良渚琮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4-16 13:25:56 | 只看该作者
老铁 发表于 2012-4-15 02:07



上下方位感明显
侵蚀在工上
原质残留如浮冰状
隐裂在工上随形
灰浆饱满外溢(吐灰)

个见大开门良渚玉琮,特征明显、古意盎然,
如有分析欠妥之处恭请铁兄及众师友指教……
春茶一杯敬……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2:2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铁 于 2012-4-16 22:38 编辑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4-16 09:20
铁兄,我刚才用看报纸的小倍放大镜仔细又仔细得看了你的几幅整体图,心中疑点顿时放大了。碰到这种神 ...


兄,我被你的执着和认真所感动,满足你的愿望,我重找出来拍了,可能拍的不太好,望谅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2:31:31 | 只看该作者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4-16 08:31
如非巨器重物,通常凭兄的照片,大致可以断真了,这个玉琮王一眼真的地方实在很多。但大凡重器, ...







谢谢兄的厚爱,再次感谢。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2:33:22 | 只看该作者
劝学 发表于 2012-4-16 10:44
浆壳、沁色、工法、开窗、神态都对!

  谢谢劝学兄的点评和欣赏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2:34:15 | 只看该作者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2-4-16 13:25
上下方位感明显
侵蚀在工上
原质残留如浮冰状

谢谢扎西兄热情洋溢的点评和分析,给兄敬茶
86#
发表于 2012-4-16 23:5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喋血文明 于 2012-4-16 23:52 编辑
老铁 发表于 2012-4-16 22:34
谢谢扎西兄热情洋溢的点评和分析,给兄敬茶


         铁兄,仔细看了你新发的图片。关于这个玉琮王的真点,前面有师友点评已经非常到位了。个见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但关于疑点,实话说同样不容乐观。但从目前来看,这个玉琮王至少与目前的标准器在某些重要方面完全一样(是一样不是相似)。但奇怪的是,某些方面又差异得有点离谱。
         简单地说吧,要么这个玉综王本身确立了一个新的标准,要么是造赝者的确不懂良渚器纹饰的要点,在关键处纯粹凭想象臆造。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0:00:32 | 只看该作者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4-16 23:51
铁兄,仔细看了你新发的图片。关于这个玉琮王的真点,前面有师友点评已经非常到位了。个见没有 ...

那请兄能否仔细指点一下你说的疑虑地方?不胜感谢
88#
发表于 2012-4-19 16:37:18 | 只看该作者
铁兄东西很开门!良渚的大件民间并不少,我曾见过一件冠状型器个头硕大,两面琢刻多个神人兽面图案,那真叫震撼!良渚时期那个富庶,用玉那个奢侈,后人真是难以想象!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6:53:46 | 只看该作者
司南 发表于 2012-4-19 16:37
铁兄东西很开门!良渚的大件民间并不少,我曾见过一件冠状型器个头硕大,两面琢刻多个神人兽面图案,那真叫 ...

谢谢司南兄点评
良渚文化的源,至今也没闹明白多少,大体上是从北方传输下来的,可是又超越了北方文化若干倍的精良和优秀,让人总是觉得神往。
90#
发表于 2012-4-19 17:04:16 | 只看该作者
    良渚玉器中最具原创性的器物—内圆外方造型玉琮传播和影响的波及面为证,北抵陕晋、南达广东、西北至甘青、西南到四川,还有哪件史前器物曾有如此的能量和风光?以玉器为代表的良渚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渗透、穿插,将其文化因子特别是玉器“随风潜入夜”般的“化”入到周边诸考古学文化的肌体之中,依赖于这些考古学文化对良渚玉器的禀承、传递和发扬光大,以琮、璧、钺为代表的良渚玉器最终才得以融会到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玉礼器系统之中,并占据醒目的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2 00:47 , Processed in 0.0668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