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黑幕重重 争议事件频出
文物鉴定混乱局面的根源是长期以来这一行业无法可依。不但成立、注册无法可依,文物和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运作同样也得不到法律规范。根据法律规定,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卖真的出土文物就违法;如果是假的,卖赝品属于商业欺诈,也犯法。整个行业都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假金缕玉衣24亿元鉴定天价掀出骗贷黑幕
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
中间人牛福忠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
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全部]
在对这起巨额贷款诈骗案进行审理后,这些让人咋舌的“东西”现出原形:法院查明,商人谢根荣伪造“玉衣”,出钱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等专家给玉衣估价24亿元,借此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元的借贷作担保,而且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给假文物做鉴定、出真报告的专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这起24亿元闹剧背后,潜藏着艺术品鉴定行业怎样的问题? [全部]
谢根荣曾是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在2003年的“中国400富人榜”排名中,谢根荣位列第163 名。然而这位红极一时的中国富豪,在2000年-2008年间,以假合同骗贷及伪造的金缕玉衣为招牌,从银行骗取了金额高达10.1861亿元的贷款,上演了中国版的“庞氏骗贷案”。[全部]
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疑为赝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他认为,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在造型上和釉面均存在较大疑问,而白地黑花鼓则明显画工粗糙,与南宋风格不符。参与鉴定的专家承认,当年鉴定时,专家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有不同看法,但仍然顺利通过了鉴定。
电视鉴宝节目可别当真目前荧屏鉴宝收藏类节目不下20档,此类节目专家的鉴定水准引起不少质疑。如央视《鉴宝》中由专家鉴定为真品的吴作人《牧牛图》,后经由吴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鉴定为伪作。更有读者透露,自己曾经把一个宝贝交由某电视鉴宝专家来鉴别,对方斩钉截铁地说是假的,后来把宝贝交给在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别,却被认定为是真的。
央视《寻宝》专家卖赝品被告从鉴宝名家手里花387万元买的一只宋代汝窑碗竟然是赝品?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起诉鉴宝名家、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称毛晓沪造假骗他上当,要求返还387万元货款及损失的209万元。目前,北京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泰山文交所鉴定专家履历造假泰山文交所上市作品将由3-5名鉴定专家进行鉴定,估价则可能由济南美术馆与银座美术馆进行操作。而网站公开的鉴定专家一栏上,记者发现一名鉴定专家似有履历造假的嫌疑。而泰山文交所官网上,鉴定专家一栏已不见踪影,栏目已更改为公告信息。
文物鉴定之混乱局面堪忧 文物鉴定证书一文不值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机构,目前根本就不存在被国家承认的所谓“文物鉴定资质”。有一些个人或者机构提供开具文物鉴定证书的服务。这些证书谈不上什么国家承认与否,只可以作为判断文物价值的参考依据。
文物鉴定行业乱象
乱象背后的原因
目前国内没有对文物鉴定者的鉴定 “目前国内对文物收藏、鉴定方面,没有法律可依。”该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既没有鉴定中心的资质规定,也没有专家的资质规定。” 文物鉴定无规范无监管乱象缺失法律监管 从法律上来说,鉴定人将鉴定物品进行了价值评估,应该说是鉴定人认为这个东西值这个价值,但是他人因相信这个价值而造成了损失,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没有相应的追责规定。 文物鉴定乱象背后的管理漏洞 文物鉴定乱象可分成两类情形:一是“伪专家”满天飞;二是真专家也做“伪鉴定”。两种情况都可指向背后的管理缺失。“伪专家”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是发放文物鉴定资格证书的机构多、渠道乱、门槛低;真专家敢做“伪鉴定”的核心原因,则是因为他们出具“伪鉴定”后就算东窗事发,也既无法律风险,也无经济风险。 当文物鉴定成了拍卖良心的交易 - 鉴定专家帮凶化,已是潜规则,不仅蒙蔽了收藏者,加重了文物乱象,还伤害了公义。如果任由专家胡作非为,把声望当作敛财工具,最终必然导致更多诈骗案的出现。
国内现行的文物鉴定基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