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修复月球 太空人在驾驶月球临近地球时,曾发生过与另外一些太空人的战争。这场意外的战争使地球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使月球受到了创伤。这期间,几乎有十艘与月球相差不多的飞行器飞临月球左右,“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的传说,都是当时修复月球和空中战争在人类早期留下的残存记忆。 无论从历史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神话都具有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更是如此。这里,我们之所以说“更”,是强调了中国神话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最著名的神话中,似乎都有着相互的连带关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娲伏羲、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不难发现,女娲的故事可作为这众多传说的一个中心事件。确实,有学者在一本社会通俗读物中曾写道,女娲补天是拥有最多听众的中国神话。 提出女娲补天是历史的真实,是建立在广泛的民俗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时援引人类探月的有关资料作为佐证。如果抛开这些让作者论证这一命题,那便无从谈起。 深入探讨这则神话,我们有必要指出其如下特点:一是如上所说它的广泛性,在我们看来这无疑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口授身传中,这则神话居于数一数二的地位。换句话说,远古先民认为必须要把这则神话世世代代传下去。二是它在神话中的作用,它“生发”出更多相关的神话故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故事一般的逻辑关系。三是它奇特大胆的“艺术”构思,足以使任何一位当代作家自叹弗如。四是它与现实人类世界天衣无缝的结合,“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故日月星辰移焉”,简直如同在气象卫星上观测到了地球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移向20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对照一下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 在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中,失败的记录多是控制失灵。近年来,由于太空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正试图对失灵的太空航天器进行“修理”、“回收”,例如对哈勃天文望远镜的维修等等。 在里根时代,美国曾提出了“星球大战”的计划,试图构建一套强大的空间防卫体系,这在当时就使全世界觉得,地球人类之间的战争,已经拓展到了空间。到了布什时代,一场真实的海湾战争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只不过由于空中力量(包括空间技术、侦察等)的悬殊对比,这场战争进行到一半便戏剧般地结束了。如果伊拉克同样具有相当的空中力量,这场战争就别有一番景象了。 引出这些题外话是为了说明,我们在本书中提出的女娲补天是对神话的“破译”,其内容情节尽管相似,然而主题却截然不同。 在神话中,女娲是人间的神,她补的“天”是地球的屏障,“补天”目的是保护地球人既定的生存环境。 而在本书中,女娲是太空人,所补的“天”即是月球,“补天”的目的是为了修复月球——自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国某些民间传说中,也确实有“补天”就是“修月”的观点。1、带伤的飞船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科学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提供的253张“探测者”卫星照片表明,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排列十分有序,甚至是直线分布。研究认为:这是遭受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的结果。 墨西哥古代《编年史》:天空已“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无不兼覆……火爁炎而不灭。” 近年,科学家在南美中部及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陨石粉尘,有些含有大量的镍,普遍认为是宇宙大灾变的结果。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不远不近地环绕地球飞行,犹如地球的忠实卫士。阿波罗探月资料表明,月球表面是百孔千疮的,多数人认为月球的伤痕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如果我们照此看法来衡量地球,地球未免太幸运了,地球受到陨石伤害的痕迹与月亮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这可不可以说,月球真的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了呢。 月球是一架飞船本身就是一桩谜案,现在又说月球是一架带伤的飞船,难免要使人怀疑它的“故事性”。 翻阅史册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典籍众多关于神秘飞行器的报道中,有很多被古人认为是与月亮有关的,有的甚至明确指出是从月亮上“起飞”而来地球,古人的结论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但仅这说法就足以使我们想象月亮作为“航天飞船”的种种可能。请看《拾遗记》中的这段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搓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西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挂星槎”,几乎明确点明是“挂靠于大航天器(星)的小航天器(槎)”! 作为巨大的、负有造人使命的航天器,月亮在它“灾难性的事变”中负伤,应当说是在情理之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