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器物类可谓洋洋大观。其品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美在世界考古文化中独占鳌头。新石器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所发现的玉石器物类型,以及商周时期的一些玉石器物类型几乎均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找到它们的原型。这表明泛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和太平洋地区文明的源头。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器物若以其形状分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片状器、管状器及立体圆雕器物。若以其用途分类,大致可分作礼仪器、实用器及装饰器三大类。但有些器物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用途。 在片状玉器中,云形佩是泛红山文化玉群的特有造型,其形状奇特、富于变化、构图曲线流畅、富于美感和动感。其它片状玉器有刀、斧、壁、环、玦、圭、璋等。其中壁有圆形和方圆形两种,还有双联壁、三联壁、戚壁、出廓壁等造型。玦有圆形和蟹螯状两种,多为立体圆雕,其缺口常成齿状,佩带时不易脱落。还有出廓玦。璜有片状与立体圆雕两种。戚壁亦称璇机,是装饰器也是实用器,它是用来测定天体位置的,它也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重要器物。很多片状器物都饰有祖先或图腾的形象,且多以浮雕或出廓的技法 饰出。流行于夏、商、周三代的片状玉器很多是泛红山文化片状玉器的传承。 种类众多,制作精美的管状玉器是泛红山文化玉群的一大特色。有些管状器物为礼仪器物,其上常饰有祖先或图腾的形象,也有些是实用器或艺术品。如斜口玉冠、发篐和玉枕等管状器是实用器,饰有祖先或图腾形象的玉冠和玉枕也是礼仪器。兼有装饰和礼仪作用的玉仗首也始自泛红山文化时期。玉仗首多为有图腾标志的管状器。琮也可视作外方内圆的管状器。泛红山文化玉琮外形与良诸文化玉琮相似,也是略有锥度的柱形,泛红山文化玉琮其表面多光素,有的饰有横向瓦棱纹。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立体圆雕器物除管状器物外还有三孔器、玉手臂等饰物或表代权势的器物。小型的圆雕器物多为随身佩带的玉饰,除了装饰作用外,有些还有使用功能,如玉梳、玉刀、玉斧、玉匕首、玉觹、锥状玉饰等。它们可用作梳头、切割、解扣等,形如刀、斧或锥状小型器物还可用作医疗器物,如刮痧、点穴等。有关佩饰物,除了玉冠、发篐、壁、环、玦及各种墜饰外,还有手镯和带饰。手镯外侧常饰有图腾标志,如龙、鹰、云、外星人等。带饰多为扁方形,中间有扁方形孔,可穿在腰带上作为饰物,其正面也常有浮雕的图腾标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有些玉饰是仿造当时的一些具有特异功能器物的造型。腰鼓形珠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器物。它常常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如与人、与鸟、与兽、与昆虫、与水族动物、与外星生命体等组合形式。从这些组合造型看,有些腰鼓形珠体量较大,不是佩饰器,而是礼仪器或实用器。它可能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具有某种特异功能的器物。从多种组合造型分析,它可能是有助于生殖繁衍的灵物,也可能是一种特异的飞行器。它与龙、鸟一样在泛红山文化时期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可称之为“神珠文化”。 另一种特异的器物是饰有瓦棱纹的曲面形饰物。它像一块柔软的魔片,有隐形的功能。佩带它即可隐去形体的一部分或全部。 还有一种环也似有神奇的功能。第八章中有一外星人踏环的造型,它可能像是西游记中哪吒踏的风火轮,是一种环状飞行器。 璇玑呈涡旋状,似涡轮,有动感,也似宇宙中涡旋星系。本章图 9.21 是一个外星人附于一个椭圆形璇玑的旋臂上,好似从某个涡旋星系被抛甩向浩渺的宇宙,极富趣味性。璇玑可能是外星科技器物。 高水平的艺术是建立在高水平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众多精美器物,从礼仪器、兵器、生产工具、科技用品、美化生活的装饰品等诸多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远古先进的文明社会。 本章共有图片 79 幅。大致是依片状玉器、管状玉器及其它装饰玉器的顺序排列。 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