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泛红山文化...杨天佑先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昆虫系列

    昆虫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首先是它们的品类多,其中有蝉、蜜蜂、蜘蛛、蝎、蚕、蝗虫、螳螂、蝈蝈、蝉蛹等。这表明在“万物皆有灵”的宇宙观为主导时代,泛红山文化先民发现了很多昆虫特异的灵性与本领,如蚕吐丝,蜂造巢、酿蜜,蜘蛛织网等都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在长期对昆虫活动的观察中,人们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可能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了养蜂、养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且从蜘蛛那里学到了织网捕鸟、捕鱼的本领。从甲虫那里学到了制作盔甲以护身。所以当时有些氏族是以昆虫为图腾的。如黄帝氏族的一支穷蝉氏即是以蝉为图腾的氏族。他们在泛红山文化时期曾是十分强大的族群,另外据史书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蜘蛛也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图腾之一。

    其次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有关昆虫的组合体与融合体的大量出现,特别是蝉、蛹、蜂、甲虫在本书的各章中都有它们的组合与融合造型。笔者认为其中一些融合体的造型已超出了氏族图腾的范畴。可能是在某种原始宗教理念的指导下的艺术创作或是改造基因创造新物种使之具备多种特异功能的科学实验。这在世界考古文化中是仅有的现象。

    在泛红山文化玉群诸多昆虫中的造型中,蝉的地位尤显突出,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类多。蝉的外形美,寿命长,自远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奇特的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有些蝉与外星人相关的造型,似他们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们或许借助蝉可与了解外星生命的信息。

举例如下:


 

高6.5cm,宽2.8cm,厚1.5cm。
熊胆青玉,棕红沁色,背面呈半红半绿,十分美观。
蝉体略呈半圆柱形,双目位于半圆柱一端呈半球状凸起,一红一绿,颈部有两道弦纹。双翅呈圆弧状,每翅以打窪法饰出三道弦纹,下腹部饰五道弦纹,尾端略上翘,吸针下折指向腹部,吸针两边有一对钻牛鼻穿。

 

蛙面蝉
高6.5cm,宽2.5cm,厚1cm。
白玉,玉质莹润,有冰裂纹及蚀斑。
其造型与现代蝉相似,不同处在于其面形似蛙。其双目似两粒红豆,高凸;鼻、口部下弯,有一对阴刻鼻孔,“一”字形大口;足未饰出;脑后有三道弦纹,颈部凸起一棱,棱前饰有阴刻纵向短线;颈后有两道弦纹,背部隆起,两翅贴于背部两侧。底面头部下方为一凹面,腹部有四道体节纹,颈下有一对钻牛鼻穿。

 

外星人抱蝉
高8cm,宽2.2cm,厚3cm。
墨玉,玉质温润,蜡状光泽,有灰皮。
其造型为一外星人怀抱一蝉。外星人生有一双半球状大目,眼珠高凸,鼻、口部前噘,其上饰有三道凸起弦纹,尖状双耳立于脑后,身体屈蹲,双手环抱于一蝉之颈部。蝉之头部贴于外星人之腹部,有一对凸起的眼睛,蝉之身体贴于外星人之膝部,蝉背有双翅。蝉之长度为2.5cm,约为外星人高度的 1/4 。若一蝉成虫为7~8cm,那么该外星人身高约30cm左右。外星人颈后有一对钻牛鼻穿。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1-8 13:55:02编辑过]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水族系列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水族生物的造型也很多,如鱼类、龟、蛙、鲸、海豚、海豹、对虾、龙虾、章鱼、蝾螈等。以及大量的水族类与其它动物的组合体与融合体造型。特别是许多人鱼的造型,他们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所特有的水生动物群。这些造型留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一、泛红山文化地域涵盖了部分海上地区。

二、沿海地区与海岛居民以捕鱼为谋生手段,并且已经掌握了造船与航海技能。

三、在水族系列中,龟或海龟所占比例较大。可知天鼋氏(即轩辕氏)是泛红山文化时期一个强大的氏族。并且海龟与其它动物的组合或融合造型也很多,这表明天鼋氏族曾与多个氏族有联盟、联姻等关系。

四、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多种人鱼的造型,其中有些与《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如氐人国等人鱼相似。人们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除了图腾的含意外。是否真有生活在海中的人鱼?这一问题也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也有与人鱼相关的传说和理论。并且人们已经发现了多处海洋文明的迹象,如海底巨型建筑等。故我们有理由认为:海洋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的文明都是紧密相关的。

图例:


 

龟长11.5cm,宽9.4cm,龟背高3.2cm,头高4.2cm。
青玉,玉质温润,无杂色,有棕红沁色及蚀斑。
龟呈仰首爬行状,其四肢粗壮,掌指有力,以瓦沟纹饰出。双目呈半球状凸起,昂首望天,鼻略上翘,大嘴,短尾呈尖状。龟壳隆起,无纹饰,腹部平光。颈下有一对钻牛鼻穿。此龟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刀法简练,曲线流畅,艺术水平与工艺水平都很高。

     

海 豚
高3cm,长4cm,宽2.4cm。
青玉,有黑斑,棕红沁色。
此造型为一海豚,环状眼,张口,有背鳍、尾鳍及一对胸鳍,尾鳍呈“丫”字形,背鳍上有对钻穿孔。
 

 

蛹驮海豹
高5.8cm,宽4cm,厚2cm。
熊胆青玉,棕红沁色。
形为一海豹立于一蛹背之上,海豹昂首翘尾,尾鳍贴于颈后,双足立于蛹背之上,蛹略呈船形,双目圆凸,尾略上翘。

 

龟驮美人鱼
高 13.5cm,龟身长 8.5cm,龟耳宽 5.5cm。
墨玉,有灰皮及朱砂斑。
此造型为一龟驮一美人鱼。龟呈行走状,昂首前视。美人鱼尾折向臀部,立于龟背之上,面朝前视,眉目清秀,头发披向背后,双乳丰满,双手置于双乳下方。整体造型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见到它会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位美人鱼很可能就是爱斯基摩人传说的海洋女神塞得娜,她是创造北极海洋生物的造物女神,生活在海底。
如此生动传奇式的雕塑在世界史前文化中当是首屈一指。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1-8 13:53:29编辑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生殖文化及性文化系列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生殖文化与性文化的各种造型多有原始宗教的含义。对母祖的崇拜是生殖崇拜的重要内容,在第一章中我们已见到多种母祖的造像。本章我们将着重介绍有关男女生殖器的崇拜;男女性爱的崇拜。其中有些造型似乎超出了性爱的范畴,如人与兽、人与鸟、人与昆虫、人与水族生物的交媾造型或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交媾造型,这些造像常常是与氏族起源的神话相关的。也是与氏族的图腾崇拜直接相关的。另外,还有生殖图腾与性图腾的造型。如腰鼓形珠有生殖图腾的含意。“ C ”形龙与猪龙是男性的图腾。鸟嘴龙为女性图腾等,前文已经介绍,不作为本章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各种生殖崇拜的造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类似遗传基因 DNA 的双螺旋擬人化造型以及类似男性精子的蝌蚪形擬人化造型,若非偶然,它们即是在泛红山文化时期曾经有遗传基因改造科技的证明。

    生殖文化与性文化系列作品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难度很高的艺术创作,它们涉及各种姿态的人体造型,各种动物的动作造型以及他们的组合造型。同时这部分作品又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十分完美的一部分作品,它们为泛红山文化艺术宫殿增添了光辉的一角。

图例:

 

乾坤合璧
直径14cm,厚3cm。
青玉,质优,表面有一层黄色玉皮。
此圆形玉饰是写实性生殖崇拜作品,中央是女阴,周边有二男性生殖器环抱,二阴茎共一对睾丸。女阴阴唇略翘起,通往阴道处有一圆槽,圆槽底部周边有一沟槽,槽底有一小孔打通至反面。阴户部分饰以斜线纹,其余部分皆以打洼及磨制而成。反面成球台形,中间有一直径为6.7cm的球冠形凹槽。二龟头相接处有一缺口,玉饰之反面沿此缺口的直径方向有一沟槽。此璧设计奇巧,加工难度很大。此玉饰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重要物证。笔者称之为“乾坤合璧”即阴阳合璧的意思。从该玉饰的造型可以看出它是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社会的作品。此玉饰并非璧,只是其形略似璧,笔者用“合璧”一词是指将阴、阳组合为一体。
 


 

神、人交媾玉饰
高9cm,长19cm,宽9cm。
青玉,褐沁,有灰皮。
其造型为一神人与一女子交媾。神人体型硕大,其首似鳄鱼,人身。女子体型娇小,双臂弯曲,小臂贴于地面,双足上翘,头后仰,头顶有发髻,眼斜上挑,扁平鼻,口微张。乳房高耸于胸前。神人手扶于女子小臂, 神人手扶于女子小臂,唇部顶于女子小腿,长舌伸于女子二乳房之间,双腿屈蹲,身体前倾,阳具巨大,阴茎斜上插于女阴。神人环眼,双目圆睁,吻部较窄,其两侧有一对鼻孔,鼻梁及上额有旋纹。
 

 

熊、人交媾玉饰
高11cm,长16cm,宽5cm。
黄绿玉,质佳。红色沁色,灰色蚀斑,沁色很美。
其造型为一熊与一女子交媾,女子之双目上挑,蒜头鼻,口微张,头顶两侧各有一发髻,双腿跪于地面,小臂支撑于地面,背部弓起,仰首面向前方,双乳发达。熊立于女子后方,双腿微屈,双足立于女子小腿两侧,前臂抱于女子腰部。熊首朝前,枣核形双目凸出,双耳立起,张口,吐出长舌。熊尾贴于臀部,阴部饰出一对睾丸。
 

 

男性精灵
高 6.2cm,宽 3.5cm,厚 2.3cm。
熊胆青玉,棕红沁色,有灰皮。
此造型为一人首精灵,其身体似蛇,呈卷屈螺旋形。整体造型似一大头、卷尾之蝌蚪,其头略呈卵形,水滴状大目,大鼻,翻鼻孔,大嘴,竖耳,其耳从头顶环绕至脑后。颈后有一对钻牛鼻穿。男性精子形似蝌蚪,其身体卷屈呈螺旋形。此精灵之造型正是男性精子的拟人化造型,正如图7.3将男性生殖器塑造成一个生动的小动物。在泛红山玉群中,还有鸟首螺旋体的造型,也是代表男性的精灵。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1-8 13:58:00编辑过]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6: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外星生命体系列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众多外星生命的造型是世界考古文化中一大奇观,它向人们提供许多远古奇特的信息。

    根据近年来有关外星人的目击报告,外星人的形象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外星人外形与人类无异,如有的形似蒙古人种,多数外星人是大头小身体、双眼特大,占去了面部大部分面积。眼睛的形状有的呈圆凸形,有的呈水滴形。服装多为紧身衣裤。手呈爪形,或三指或四指,也有指间有蹼的。也有带翼会飞的。还有形似蜥蜴或形似螳螂的外星生命体。另有些奇异生命体则是根据古史传说,如《山海经》或玛雅文化的记载,如带翼大足、奇异骷髅人等。笔者将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具有上述特点的生命体造型或地球上未见过的特异生命体通归于外星生命体一章。

    由于目击报告中讲有一部分外星人的外形与人类无异、或与人类相似,只是体形高大或矮小,这使得我们难以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人物造型中区分地球人或外星人,故第一章“人、神系列”中所列人物造型其中有些可能是外星人。特别是形似蒙古人种的外星人正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人物的普遍造型。这类外星人与地球人有何异同?他们能和地球人产生后代吗?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泛红山文化时期,有些外星人曾与地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现代人的产生与他们有关。现代人的产生可能是某种高智能的外星人对当时的地球上的晚智人施行基因改造的结果。这种改造可能是以无性生殖的方法进行,也或是外星人与地球人结合产生的后代。基因改造后的新人即现代人。他们在智能与体能方面均有飞跃发展,正是这个原因,才出现了,末次冰期晚期的高度文明。

    本章所介绍的外星生命体,很大一部分是融合体造型。前面各章也都有融合体造型。实际上,众多融合体造型是泛红山文化玉群最突出的特点。前面谈到融合体造型不完全是图腾的含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某种宗教理念指导下的艺术表现或科学实验。可能有一部分高智能外星人,他们掌握了遗传基因改造技术,可将不同物种融合为一体。如前段所说我们现代人也可看作是原始地球人与高智能外星人融合的生命体。如此说来我们可能有许多近亲和远亲以不同形式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他们时常来造访地球,而地球人自古以来也时常想遨游太空,寻找他们的踪迹。基于这种想法出现了许多人间、天上美丽的传说,直到科技进步的今天,人们仍不惜代价进行宇宙生命的探索,迟早人们会发现我们地球人不是孤独的。

    本章共有图 77 幅,其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外星人、外星生命体以及各类组合与融合造型。

图例:

独角、巨爪外星人

独角、巨爪外星人
外星母子

外星母子
饮水外星人

饮水外星人
饮水外星人

双猪龙外星人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1-8 13:59:56编辑过]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器物系列

目录上一章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器物类可谓洋洋大观。其品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美在世界考古文化中独占鳌头。新石器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所发现的玉石器物类型,以及商周时期的一些玉石器物类型几乎均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找到它们的原型。这表明泛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和太平洋地区文明的源头。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器物若以其形状分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片状器、管状器及立体圆雕器物。若以其用途分类,大致可分作礼仪器、实用器及装饰器三大类。但有些器物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用途。

    在片状玉器中,云形佩是泛红山文化玉群的特有造型,其形状奇特、富于变化、构图曲线流畅、富于美感和动感。其它片状玉器有刀、斧、壁、环、玦、圭、璋等。其中壁有圆形和方圆形两种,还有双联壁、三联壁、戚壁、出廓壁等造型。玦有圆形和蟹螯状两种,多为立体圆雕,其缺口常成齿状,佩带时不易脱落。还有出廓玦。璜有片状与立体圆雕两种。戚壁亦称璇机,是装饰器也是实用器,它是用来测定天体位置的,它也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重要器物。很多片状器物都饰有祖先或图腾的形象,且多以浮雕或出廓的技法 饰出。流行于夏、商、周三代的片状玉器很多是泛红山文化片状玉器的传承。

    种类众多,制作精美的管状玉器是泛红山文化玉群的一大特色。有些管状器物为礼仪器物,其上常饰有祖先或图腾的形象,也有些是实用器或艺术品。如斜口玉冠、发篐和玉枕等管状器是实用器,饰有祖先或图腾形象的玉冠和玉枕也是礼仪器。兼有装饰和礼仪作用的玉仗首也始自泛红山文化时期。玉仗首多为有图腾标志的管状器。琮也可视作外方内圆的管状器。泛红山文化玉琮外形与良诸文化玉琮相似,也是略有锥度的柱形,泛红山文化玉琮其表面多光素,有的饰有横向瓦棱纹。

    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立体圆雕器物除管状器物外还有三孔器、玉手臂等饰物或表代权势的器物。小型的圆雕器物多为随身佩带的玉饰,除了装饰作用外,有些还有使用功能,如玉梳、玉刀、玉斧、玉匕首、玉觹、锥状玉饰等。它们可用作梳头、切割、解扣等,形如刀、斧或锥状小型器物还可用作医疗器物,如刮痧、点穴等。有关佩饰物,除了玉冠、发篐、壁、环、玦及各种墜饰外,还有手镯和带饰。手镯外侧常饰有图腾标志,如龙、鹰、云、外星人等。带饰多为扁方形,中间有扁方形孔,可穿在腰带上作为饰物,其正面也常有浮雕的图腾标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泛红山文化玉群中,有些玉饰是仿造当时的一些具有特异功能器物的造型。腰鼓形珠是泛红山文化玉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器物。它常常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如与人、与鸟、与兽、与昆虫、与水族动物、与外星生命体等组合形式。从这些组合造型看,有些腰鼓形珠体量较大,不是佩饰器,而是礼仪器或实用器。它可能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具有某种特异功能的器物。从多种组合造型分析,它可能是有助于生殖繁衍的灵物,也可能是一种特异的飞行器。它与龙、鸟一样在泛红山文化时期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可称之为“神珠文化”。

    另一种特异的器物是饰有瓦棱纹的曲面形饰物。它像一块柔软的魔片,有隐形的功能。佩带它即可隐去形体的一部分或全部。

    还有一种环也似有神奇的功能。第八章中有一外星人踏环的造型,它可能像是西游记中哪吒踏的风火轮,是一种环状飞行器。

    璇玑呈涡旋状,似涡轮,有动感,也似宇宙中涡旋星系。本章图 9.21 是一个外星人附于一个椭圆形璇玑的旋臂上,好似从某个涡旋星系被抛甩向浩渺的宇宙,极富趣味性。璇玑可能是外星科技器物。

    高水平的艺术是建立在高水平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泛红山文化玉群中的众多精美器物,从礼仪器、兵器、生产工具、科技用品、美化生活的装饰品等诸多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远古先进的文明社会。

    本章共有图片 79 幅。大致是依片状玉器、管状玉器及其它装饰玉器的顺序排列。

图例:

鹰形云纹佩

鹰形云纹佩
喇叭口形管状玉饰

喇叭口形管状玉饰
饰外星人玉镯

饰外星人玉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鹰形云纹佩 |目录上一章
[此贴子已经被rn于2007-11-8 14:18:38编辑过]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 21:03 , Processed in 0.05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