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外国的学者、日本的学者有意地污蔑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认为许多都是假的。那么尤其日本人很厉害,譬如说,认为我们的老祖宗尧、舜、禹,这些历史上的圣帝,说圣人的皇帝、明王他根本没有这个人。尧是个什么?尧是个香炉,你看拿土做的那个香炉,那个香炉两个脚翘起来,把这个字、中国字……舜是个什么?舜是个蜡烛台、插蜡烛的,庙子上不是有些蜡烛支着、立起来的吗?禹,大禹王治水,说那不是个人,那是个大爬虫,在地上爬啊爬,所以把黄河啊、长江爬出来的。 人家有意污蔑我们的文化,好想侵略。然后讲孔子呢?孔子——日本人!苏格拉底——日本人!好的都是日本人。这些都是。可是我们八十年代以前,很可怜的,中国一般学者包括梁启超先生在内,都受了这个传染病,都走疑古的路线;凡是我们祖宗都不对,最后我们祖宗不是人,然后呢跟着达尔文的思想,人类是猴子变的。我常说,达尔文的祖宗是猴子变的,我的祖宗是人变的!这个(是)莫名其妙的思想!哈!(一笑) 可是这样一来呀,产生一个问题了,所以梁启超提出《楞严经》(是)伪经、假的、后人造的,谁造的呢?梁启超也讲不出来,他说大概是中国人造的,学问很深的造的。因为中间也讲到神仙,《楞严经》也讲到神仙。梁启超当时认为这个神仙他是印度没有的,神仙之道、这种长生不老之道印度没有的,《楞严经》释迦牟尼佛怎么样会提到神仙呢?可见是中国人伪造的。他举出了三点证据,都是不准确的。 那么过去有位罗香林先生(这位先生现在过世了,也是过去“中大”的校长)写了一篇文章(《唐相国房融在光孝寺笔受<首楞严经>翻译问题》),批驳梁启超先生这个观念。他反证《楞严经》是真的,而且是唐代这位宰相——所谓讲宰相是好听一点、等于一个部长——房融先生亲自执笔的。翻译不是他翻译。古代的译经、翻译东西不是现在呦,我们现在一个人大学毕业,努力一点,学了几年英文,就会翻译经了。其实英文也没有通,中文也没有通,两头不通,中间落空。所以翻译的东西“土地堂”!不是莫名其妙,“妙(庙)”还大一点——“土地堂”——太小了!就是说是没有通的东西。要想真正一个翻译,两种文字必须要“通”,通很难哦!会写文章不叫做通噢!我们以前小的时候中国人读书,问:“哎,你这个孩子读书读通了没有?”通,不是呆呆板板的呦!戴了一千度的眼镜,只看前面一点路,其他都看不见;讲一个问题、问答题、考试第一等,做人做事草纸(还)是公文、公文(还)是草纸都搞不清楚的,那就是读书不通。读书要通的。等于古人说,当然这两句原文是《红楼梦》小说上的话,可(它)是真正的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世界上一切事情、古今中外知识都要俱备;“人情练达即文章”,做人做事都很高明,就是学问、就是文学。这样呢,就是读书读通了,不是变成书呆子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像我们小的时候读书碰到老辈子就问:你这个孩子读通了没有?“不敢!”当然自己不敢承认通啊!所以,“通人”是很难的! 翻译的东西,是两方面的学问到了顶尖了、通了,下笔才翻译得差不多;还只能差不多,不是百分百呦!譬如我们翻译的佛经,最高明的是鸠摩罗什法师,不是中国人哦,他是印度人,那个时候是北印度人,住于天山以南的。他到中国来,他当然本身不但是印度文、梵文好,中文没有几年也是绝顶地好!所以他的门下有四大弟子(中国的和尚),这四大弟子中国文学都是最高明的,尤其有一部著作流传、影响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最大的,就是僧肇,鸠摩罗什法师的弟子,是中国和尚,年轻、青年才俊,和尚里头青年才俊,叫僧肇。那么他著的一部书、一篇文章叫《肇论》,非常有名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最大的。他的学问融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深通般若,所以著作文字又好,思想又高。那么这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弟子。 所以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当然很通,而且通的很高明。譬如我们平常念的《金刚经》,大家最流行的《金刚经》有七种翻译,我们平时流行的这个是沿自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那么还有几种翻译就不会流通。因为还有些人觉得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还不太满意,怕翻译不准确,重新又加翻译、又加翻译。到了宋代,义净法师,跟鸠摩罗什法师俩距离了七、八百年,八、九百年,他又翻译一道,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觉得更准确,但是还是不流行。为什么呢?因为佛经翻译的文学没有鸠摩罗什法师那么有才气、文字的流畅、简要、明白,在过去是很高明。 譬如第二个翻译好的呢?唐代玄奘法师的翻译经典很老实,非常非常地老实。六百卷《大般若经》给鸠摩罗什法师来翻,大概算不定八十卷就完了。玄奘法师六百卷。这个六百卷就长得长文了,那真是长文!为什么呢?他翻译得很忠实。 因为翻译文章、翻译文字,三个要点,所谓:“信”,就是真诚的、一点都没有假、不能加以自己的思想;“达”,文字写出来很明畅;“雅”,文学境界很高。所谓古人讲翻译经典是“信、达、雅”。 但是鸠摩罗什法师讲过一句话,无论如何,要做到翻译佛经百分百地准确他说做不到。说在这个事情上像什么样子呢?像我们妈妈喂孩子吃饭一样。诸位年轻同学大概没有吃过,像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喂我就是这样喂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牛奶呀、炼乳啊,这是外国货、洋货,很难看到;什么现代的奶粉啊,奶块都看不见,什么奶粉啊!而且牛奶可以人吃的,很希奇呀!人怎么拿牛来喂自己呀?很反对。那么我们那个时候小的时候、婴儿的时候,米浆啊、把这个营养的东西呀,都弄碎,母亲啊拿来嘴里咬咬咬,都变成浆了,然后抱着孩子,嘴对嘴吐进来的。中医,咬、喂孩子药。真的!像我小时候这种就吃过好多,也吃过奶妈的,也吃过妈妈的。那么,古人都是如此呦!所以鸠摩罗什法师讲,翻译的东西呀,等于母亲喂孩子,把最好的东西在嘴里嚼碎、嚼碎、嚼烂了,喂给孩子吃;他说自己拼命想尽量所有的营养、好的东西都归孩子,实际上做不到,一边咬的时候那个真正好的营养啊,他说十分之四已经流到自己肚子去了,所以吐给孩子的那个营养只有十分之六。他说做到绝顶的翻译不过到这个样子。所以鸠摩罗什法师之高明,他说不过是尽心做之而是了。所以翻译的东西你说百分百地好,做不到的啊!所以现在人想把中国的诗翻成英文,我说怎么“撕”嘛!你把它撕烂了,都没有那个味道!把外国的诗翻成中文也不是那个味道啊!莎士比亚的诗在英文有他的味道,也有音韵、也可以唱念、也很美,一变成中文了有时候就不美啦!这个没得办法的。 所以玄奘法师翻译经典呢,他本来回来以后,所谓唐僧取经,回来以后,也想照鸠摩罗什法师的那么翻译,可是他不敢:“这样一来啊,恐怕违背了佛的意志。”关于翻译的三个重点:“信”,他自信不够。因此啊,他试试看。第一天试了,照鸠摩罗什法师那个翻译,就是妈妈喂给孩子吃一样,把东西拿到嘴里先嚼烂,自己到了那个境界了,再写出来。他试了一下,夜里就做恶梦,啊!梦得不得了啊!这些鬼神啊都来找他。他第二天起来:阿弥陀佛!不敢!还是照老实翻译。所以一老实翻译啊——《般若经》六百卷。 譬如我们念的《心经》也有五种翻译,我们念的这个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有些人考证是玄奘法师——不是的。我们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那么,譬如念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字念完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同这个一样,就过了。照老实翻译怎么翻啊?我们《心经》就不止两百六十个字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哎呀我的妈!那个十八空念下来,你念《般若经》啊,只听到木鱼“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自己也不晓得念空了。但是他翻的十八空的就是这样,大空小空、内空外空,空空,空空也空,最后我们也变成“嗡(ong)嗡”了!呵,台语讲起来空空变“嗡嗡”了!(众笑) 所以他翻译的经典信是真信啊!确实。大概自己少吃一点营养的啊,自己少吃一点进去了,多吐一点出来,消化就很难了。我们这些孩子们吃的这个佛的这个奶啊,消化就难了!所以玄奘法师这位妈妈,老实是老实啊,老实妈妈有时候带孩子也不大高明!(一笑)所以唯识学他翻译得很老实,可是啊,用那么陈旧的笔调一翻哪,我们研究唯识就更难懂了。 那么,我们讲翻译的困难。那么古人的翻译困难怎么翻译呢?所以译经,我们中国的讲翻译文化的翻译,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高明,那外国过去没有。现在,在文化政治组织上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没有做到。譬如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是皇帝主持的,古代君王(当然不是全国的皇帝,这个历史我们不讲了),那么他组织了一个译场(古代叫“译场”,现在等于翻译院)。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旁边的副教授数数一千多人,和尚、在家人都有,一千多人。一个人在旁边等于两个台子摆起来,梵文原音,他照原音怎么念,那么翻译的(当然鸠摩罗什法师自己正在那里当主席了,坐着)翻译中文,说这一句话中文是个什么意思?大家对不对?中国文字这样对不对?千把人同意了,说:哦,对了!再把它变成中国文字。有时候为了一个字、一句经典、一句话,好几天都通不过。所以译场的翻译是如此庄严、慎重。 就是到了唐代,玄奘法师留学回来,唐太宗还是给他开一个翻译院,这院长谁兼呢?唐太宗的宰相房玄龄兼。实际上这个宰相、这位副皇帝(古代宰相其实就是副皇帝)兼这个翻译院的院长啊,是办总务的、外办杂务的。自己然后把翻译好的书看一道,写个报告给皇帝送上。等于说通过了、传过了。所以玄奘法师的译场的翻译当时还有外教徒,譬如景教,这个景教唐代就来了,就是天主教的前身。唐代、唐朝很多宗教啊!还有个祅教——这个“祅”读“显”,祅教,不是妖教哦!不是妖怪的妖,这个字念“显”,不要念错。——祅教等于说也还不是老的犹太教,这个是波斯一带的宗教。还有些法术,这些宗教都来了。景教就是天主教、老基督教,唐太宗也给他在广州:好,你们来传教,可以啊!所以我们从古以来中国文化对宗教都是大度包容的,反正你劝人为善,总管好的。哪一个教理高深、哪一个好坏,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唐太宗给景教在广……[断录] 法师们把佛经翻过来,把中国的名经像《老子》、《庄子》、《大学》、《中庸》,他翻译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印度当时流行,后来没有了。 所以讲到这个翻译有如此之难!但是那么难的工作,所有佛经翻译的高明,除了鸠摩罗什法师以外很少,很少有高明的。两本经文学很高的,一个是《圆觉经》,一个是《楞严经》,文学境界都很高。可是梁启超他们因为文学境界太高了,都怀疑是伪书。那么,我们如果站在一个宗教徒的立场,只能说:“阿弥陀佛!罪过啊!罪过啊!”哈,只能如此了!有什么办法呢! 那么,这是介绍这一本经典被人推崇、被人怀疑的一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37: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