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7-11-9 23:22:25的发言:该玉件浆呈亚光型,非人为短时间所能仿制,上手的感觉粘腻感,微观工痕自然态明显,工痕边缘尤为突出,左下脚沁斑自然,该玉件现还在佩带中,也算是经过盘玩过的.有机会看实物更清晰些.手中仅此一种表象的东西,我觉得该表象与部分馆藏品较接近. 才洪: 再谈谈对此件的看法。 首先,第一感觉是生、硬的感觉; 其次是缺乏层次,整体一个光面。如果说此件与13楼属同类的,相比较的话,则这一点更加明显; 第三,黏腻感并非高古玉的独有特征,岫岩的透闪石老玉稍盘后都会有这种感觉-----岫岩的透闪石,尤其是河磨玉, 与和田玉相比油性较大,其雕件只要佩戴个一年半载就有这种感觉,也很漂亮,在辽宁市场上很常见; 第四,此件的亚光感不是史前古玉,尤其是红山古玉盘后的那种欲透不透的熟透感、厚重感(极似寿山石中的冻石类)。尽管此类材质在红山古玉中比较少见。和田玉新玉,尤其是子料,盘玩后可以用滋润,莹润,油性等来描述,但绝没有红山古玉那种熟透的感觉; 第五,看不出鹰处于这种姿态时应有的神韵感,却有显得拘谨的感觉。 以上谈的都是感觉或直觉的东西,没有理性的东西,无以为证。“微观工痕自然态明显”此图难以看出。如果方便的话,不妨上全图和细图再看看。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0 10:25: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