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真伪的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7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红山古玉的考察辨偽中,學习者從歷年的相關出版品如:書畫冊集、拍賣圖錄等蒐集資料,少部分有幸者能到典藏單位或者收藏家中看到「实物」。若沒有長年的關注與完整的蒐集整理,寫出的真偽考察報告我也是不會認同的。

    我在看文章之前,會先看看是誰寫的,看誰寫的之前,會先瞭解此人平時的「研究態度與方法」,若是平時散漫不羈的人,寫寫心得感想倒還可以,若想分析真偽的話恐怕還沾不上邊。

    雖然目前的科技處理技術精進,作偽者能從各種管道獲得各種「擬真的物件」,但畢竟「作偽者」不是「學者」,百密中總有一疏,只要在某一個環節漏掉了,或者「多」了哪些東西,就會被察覺而知道非真也。

    但不是每個學习者都能隨時保持敏銳度,難保經年累月的研究收藏中不會失誤,所以我誠心的希望「作偽者」摸摸良心,不要為了一時的小錢,讓學习者花了大半輩子,收藏研究的都是「假」的東西,這種人我覺得是「超沒水準的」!

    經過嚴謹的考察研究後,雖然可以知道某些真假的要訣,但專精於此的學者也不能在論文裡「清楚」的寫下,那件是真的,那件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對某件作品保持存疑態度的語氣,論文裡白紙黑字,「真偽」牽涉的層面廣泛,雖然館藏單位還是一致對外表示收藏的一定是「真品」,收到假品仿品其實也沒啥好丟臉的,我們會發現真的流傳在市面上「真品」實在太少了,不過明眼人從文章中大抵也能看出個端倪。

    至於誰最瞭解藏品?對藏品最瞭解的人應該是某位對藏品非常感興趣,且投入大量心力盘过成千上万件古玉实物、并精心静心考察观察的學者。
2#
发表于 2007-11-7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敬茶

 

[em27][em27][em27]
3#
发表于 2007-11-7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世之大隐在2007-11-7 8:52:37的发言:
 在红山古玉的考察辨偽中,學习者從歷年的相關出版品如:書畫冊集、拍賣圖錄等蒐集資料,少部分有幸者能到典藏單位或者收藏家中看到「实物」。若沒有長年的關注與完整的蒐集整理,寫出的真偽考察報告我也是不會認同的。

    我在看文章之前,會先看看是誰寫的,看誰寫的之前,會先瞭解此人平時的「研究態度與方法」,若是平時散漫不羈的人,寫寫心得感想倒還可以,若想分析真偽的話恐怕還沾不上邊。

    雖然目前的科技處理技術精進,作偽者能從各種管道獲得各種「擬真的物件」,但畢竟「作偽者」不是「學者」,百密中總有一疏,只要在某一個環節漏掉了,或者「多」了哪些東西,就會被察覺而知道非真也。

    但不是每個學习者都能隨時保持敏銳度,難保經年累月的研究收藏中不會失誤,所以我誠心的希望「作偽者」摸摸良心,不要為了一時的小錢,讓學习者花了大半輩子,收藏研究的都是「假」的東西,這種人我覺得是「超沒水準的」!

    經過嚴謹的考察研究後,雖然可以知道某些真假的要訣,但專精於此的學者也不能在論文裡「清楚」的寫下,那件是真的,那件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對某件作品保持存疑態度的語氣,論文裡白紙黑字,「真偽」牽涉的層面廣泛,雖然館藏單位還是一致對外表示收藏的一定是「真品」,收到假品仿品其實也沒啥好丟臉的,我們會發現真的流傳在市面上「真品」實在太少了,不過明眼人從文章中大抵也能看出個端倪。

    至於誰最瞭解藏品?對藏品最瞭解的人應該是某位對藏品非常感興趣,且投入大量心力盘过成千上万件古玉实物、并精心静心考察观察的學者。

    同感。“依经不依论,依理不依人”。
4#
发表于 2007-11-7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世之大隐在2007-11-7 8:52:37的发言:
 在红山古玉的考察辨偽中,學习者從歷年的相關出版品如:書畫冊集、拍賣圖錄等蒐集資料,少部分有幸者能到典藏單位或者收藏家中看到「实物」。若沒有長年的關注與完整的蒐集整理,寫出的真偽考察報告我也是不會認同的。

    我在看文章之前,會先看看是誰寫的,看誰寫的之前,會先瞭解此人平時的「研究態度與方法」,若是平時散漫不羈的人,寫寫心得感想倒還可以,若想分析真偽的話恐怕還沾不上邊。

    雖然目前的科技處理技術精進,作偽者能從各種管道獲得各種「擬真的物件」,但畢竟「作偽者」不是「學者」,百密中總有一疏,只要在某一個環節漏掉了,或者「多」了哪些東西,就會被察覺而知道非真也。

    但不是每個學习者都能隨時保持敏銳度,難保經年累月的研究收藏中不會失誤,所以我誠心的希望「作偽者」摸摸良心,不要為了一時的小錢,讓學习者花了大半輩子,收藏研究的都是「假」的東西,這種人我覺得是「超沒水準的」!

    經過嚴謹的考察研究後,雖然可以知道某些真假的要訣,但專精於此的學者也不能在論文裡「清楚」的寫下,那件是真的,那件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對某件作品保持存疑態度的語氣,論文裡白紙黑字,「真偽」牽涉的層面廣泛,雖然館藏單位還是一致對外表示收藏的一定是「真品」,收到假品仿品其實也沒啥好丟臉的,我們會發現真的流傳在市面上「真品」實在太少了,不過明眼人從文章中大抵也能看出個端倪。

    至於誰最瞭解藏品?對藏品最瞭解的人應該是某位對藏品非常感興趣,且投入大量心力盘过成千上万件古玉实物、并精心静心考察观察的學者。

敬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3:16:5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00:06 , Processed in 0.0510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