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辨》一壶谈学古玉:古玉辨伪古今善知识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4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缘起: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11-3 10:37:21的发言:

一壶在入高古玉门时,是踏马莲道、逛潘家园、蹲琉璃厂之实际阅历和教训之后,善知识暗中接引,“撞”到了任南先生处。善知识就是人品一流、德行好的人,具有慈悲心之师者,发愿入世行履救渡者。“撞”--可真不是一个撞字解得,也不能仅用一个“缘”字的浅表解得了.

[em2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0 14:51:03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善知识推荐一壶的一本书——《古玉辨》清.刘大同;

善知识推荐一壶的一个理——《红山古玉任氏十二字鉴定法》;

善知识推荐一壶的另一位古玉界善知识——任南先生。

善知识推荐古玉界善知识——任南先生时讲的话:刘大同先生你只能通过他的著述向师学习了,任先生嘛,你可以交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2:59:54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就按以上次序,先介绍善知识推荐一壶的<清.刘大同《古玉辨》>并谈与师单向学习(无法交流对话)的心得体会.

有缘人把玩一壶心得体会时,您别忘了品茶,将呼吸调匀。

[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3:01:59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辨自序

之著金石书者,如无参考之书,则书不易著,如无鉴别之识,则书不易著。即使有鉴别之识,参考之书,而见闻不广,搜集无多,则书仍不易著。此理之必然者也。

自幼嗜古有癖,独于古玉则尤甚。饮食起居,佩不去身,故族中老幼,皆以玉痴目我。既壮,好之愈深,是以庚子变后,有俄使白兰逊之赠品数百具,亦奇遇也。惜宁局被回禄,荡然无一存者。每一念及,不觉黯然。今老矣!而苦嗜之癖,仍不少减,殆所谓古欢清爱,年愈老而情愈笃,少时所得玉痴之名,原非无因而至也。

伏思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今人只知钻石翡翠,金银古铜瓷之为贵,而不知君子比德于玉之可宝。其数典忘祖,以大谬矣。

故毛氏有传,郑氏有注,许氏有书,以及宋宣和之古玉图,吕氏之考古图,元朱泽民所撰之古玉图者,皆恐后人不知古玉之名称,作何使用,为考古也。

今之作古玉辨者,是恐人不能辨古玉之真赝,为存古也。命名虽异,而好古之心则同也,顷于著研乘《补隶篇》、《释泉菁华》,诸书脱稿后,特以古玉考据之书,世不多见。如吴清卿之古玉图考,以螭为 之误,陈原心之玉纪,以六千年不出世之古玉,即化为泥之谬,一近 附会,一近臆断,其中固多错误。但其苦心著录,亦属不易。何者?自吴陈二君去后,近数十年来,弹此调者,尚有人乎?诚恐长此以往,则讨论者无人,研究者无人,精鉴著述者更无人,正如“坟”“丘索”之无人读,黄钟、大吕之无人闻,将古圣前贤所宝贵之球璧,视若沙砾,或破圆为方,毁赵氏之完璧,或染红煮黑,污处廷之白环,岂不大可惜哉!姑就耳目所及,以及六十余年把玩佩带之经验,约略记之。质诸同好,以供研究,如云著书则吾,岂敢!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之著金石书者,如无参考之书,则书不易著,如无鉴别之识,则书不易著。即使有鉴别之识,参考之书,而见闻不广,搜集无多,则书仍不易著。此理之必然者也。

--大同先生下笔写书严谨,对著述的见地真切!先生深信“因果”,否则误己误人,杀人慧命,“野狐禅”,果报在下一生“入畜生道--做狐狸”,可曾了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2:54:10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自幼嗜古有癖,独于古玉则尤甚。饮食起居,佩不去身,故族中老幼,皆以玉痴目我。既壮,好之愈深,是以庚子变后,有俄使白兰逊之赠品数百具,亦奇遇也。惜宁局被回禄,荡然无一存者。每一念及,不觉黯然。今老矣!而苦嗜之癖,仍不少减,殆所谓古欢清爱,年愈老而情愈笃,少时所得玉痴之名,原非无因而至也。

伏思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今人只知钻石翡翠,金银古铜瓷之为贵,而不知君子比德于玉之可宝。其数典忘祖,以大谬矣。

故毛氏有传,郑氏有注,许氏有书,以及宋宣和之古玉图,吕氏之考古图,元朱泽民所撰之古玉图者,皆恐后人不知古玉之名称,作何使用,为考古也。

--大同先生自我介绍与古玉的缘分之深,与古玉的情挚切,对民族世人之慈悲情怀,因此在遍览汲取前贤“故毛氏有传,郑氏有注,许氏有书,以及宋宣和之古玉图,吕氏之考古图,元朱泽民所撰之古玉图者”,其愿望: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今人只知钻石翡翠,金银古铜瓷之为贵,而不知君子比德于玉之可宝。其数典忘祖,以大谬矣!愿望是:“君子比德于玉”,慈悲世人别误入旁门左道,有道是“旁门八百、左道三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3:07:10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今之作古玉辨者,是恐人不能辨古玉之真赝,为存古也。命名虽异,而好古之心则同也,顷于著研乘《补隶篇》、《释泉菁华》,诸书脱稿后,特以古玉考据之书,世不多见。如吴清卿之古玉图考,以螭为 之误,陈原心之玉纪,以六千年不出世之古玉,即化为泥之谬,一近 附会,一近臆断,其中固多错误。但其苦心著录,亦属不易。何者?自吴陈二君去后,近数十年来,弹此调者,尚有人乎?诚恐长此以往,则讨论者无人,研究者无人,精鉴著述者更无人,正如“坟”“丘索”之无人读,黄钟、大吕之无人闻,将古圣前贤所宝贵之球璧,视若沙砾,或破圆为方,毁赵氏之完璧,或染红煮黑,污处廷之白环,岂不大可惜哉!姑就耳目所及,以及六十余年把玩佩带之经验,约略记之。质诸同好,以供研究,如云著书则吾,岂敢!

--先生进一步阐明此著述的目的和愿望“是恐人不能辨古玉之真赝,为存古也”指出前贤著述有谬,有会,有臆断之处,但对前贤仍尊重有佳,慨叹世人“长此以往,则讨论者无人,研究者无人,精鉴著述者更无人,正如“典坟”“丘索”之无人读,黄钟、大吕之无人闻,将古圣前贤所宝贵之球璧,视若沙砾,或破圆为方,毁赵氏之完璧,或染红煮黑,污处廷之白环,岂不大可惜哉!”,先生有“六十余年把玩佩带之经验”后的慈悲之心更切,跃然纸上!

“六十余年把玩佩带之经验,约略记之。质诸同好,以供研究,如云著书则吾,岂敢!”先生谦谦君子,一壶顶礼膜拜大同先生,惟恐不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3:20:50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7-11-4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413571610212.jpg[/upload]

刘建封 (1865—1952.7.1)又名刘大同,字桐阶,号芝叟道人,芝里老人 。山东安丘(原属诸城县)人。清末贡生,奉天候补知县。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奉命勘查奉天(今沈阳)、吉林两省界线兼查长白山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之源 ,任领班。5月28日 ,率队出发直临天池。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踏遍了长白山的山山水水,查清了长白山的江岗全貌和三江之源。为天池十六峰命名,写出了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等著作 ;拍摄 《长白山灵迹金影》 ,绘制长白山江岗全图。1909年12月,安图设治,为第一任设治委员。1911年积极响应辛亥革命,举义旗在安图成立“大同共和国”,并将名字改为“大同”,给三个子孙各取名为“平等”、“平民”、“平权”。但起义终因势单力薄而失败 。同年9月,卸任避至奉天,辗转日本。后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中国革命党东三省首任支部长。曾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立碑、铭长诗《九哭黄花岗》。1925年在上海主办《野语》杂志,进行反迷信宣传。1933年11月,冲破蒋介石的阻拦 ,特通电积极响应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西安事变”前后,在天津法租界主办《渤海日报》,进行反蒋宣传。其人不仅是诗人,而且擅长书画,尤其左右手的书法,笔力遒劲豪放潇洒,水墨画别具风格。著有《岭南吟》、《梅花吟》、《玉石辨》、《复太古》〈醒迷魂〉等。曾将多次个人画展所得捐给山东医院(今天津河西骨科医院)购买医疗设备,还为家乡建设校舍捐款捐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14:05:31编辑过]

0.jpg (178.72 KB, 下载次数: 0)

一壶谈古玉:古玉辨伪古今善知识说

一壶谈古玉:古玉辨伪古今善知识说
9#
发表于 2007-11-4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414121175387.jpg[/upload]
刘大同的书法一幅

0.jpg (75.97 KB, 下载次数: 0)

一壶谈古玉:古玉辨伪古今善知识说

一壶谈古玉:古玉辨伪古今善知识说
10#
发表于 2007-11-4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认得红山有古玉,自然状态如诗吟。

但随天地明消息,方识阴阳有信音。

识古辨玉如学道,感悟来自清净心。

古玉神韵在其中,何用区区向外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12:05 , Processed in 0.0600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