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孙守道先生-”开市场考古之先河,树实事求是之榜样“自然太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1-2 00:17:00 | 只看该作者
 

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

孙守道

  三星他拉玉龙发现于1971年①。我们经多年探讨考证,初步认为这件玉龙属于红山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兹从形态对比、工艺特点、考古验证等五个方面,论考于下。

     三星他拉的玉龙,就其昂首、弯背、卷尾这一基本造型而言,与商周玉龙,特别是与妇好墓所出玉龙②(图一)有所近似,但从细部深入比较,则差异至为显著:
    1、商玉龙多有角有耳;而此玉龙无角无耳。
    2、商玉龙背上多起脊,无鬣;而此玉龙不起脊,却有鬣飘扬高举。
    3、商玉龙额上正中常有一菱形纹;而此玉龙却刻有罕见的方格网状纹。
    4、商玉龙有眼有睛,多呈臣字形;而此玉龙则有眼无睛,眼呈梭形。
    5、商玉龙鼻端多呈尖圆形,如妇好墓408号玉龙;而此玉龙则截平,刻并列鼻孔二。
    6、商玉龙口张齿露,似虎;而此玉龙口闭吻长,似豕。
    7、商玉龙颚下向无特殊纹饰;而此玉龙饰方格网状纹。
    8、商玉龙身尾满刻菱形或“臼”形鳞纹;而此玉龙全身光素无纹。
    9、商玉龙如有足爪,常为上肢的二足爪;而此玉龙无足无爪。
    10、商玉龙的龙体一般多扁平或作方棱形;而此玉龙为椭圆形。
     综观辽宁以至毗邻地区相当商周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不论地区或民族间有多大差异,总有一些共同的时代特点。可是在这件玉龙身上,却找不到相当于商周时期的特点,而显得较为原始。那么,这件玉龙要早到什么时候?
     在我国偏北地区早于商周时期的二里头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虽无玉龙发现,但在所出陶器上有龙形纹饰,可资对比。
     先看二里头文化中龙的形象。出于遗址第二期堆积中划有龙纹的陶片,属二里头文化前期③。龙纹有两种:
    一种为带爪龙(图二)。虽首尾不全,然仍可见龙首上伸,巨目侧视,躯身左曲右盘,蜿蜒上行。背起脊如鳍,趾爪俱全。由于是侧行,仅露一足.
另一种为一首二身龙(图三)。龙头近圆形,吻短而尖,眼作目字形,额上有菱纹。龙身似蛇,满饰链状鳞纹,可能是菱形鳞纹的简化或是其雏形。头无角,比妇好墓所出司?母方壶上的一首二身龙④简单得多。
     二里头这两种龙的形态,确比商代龙形简朴、粗率,显示出较早的特征。但若与三星他拉龙比较,就显得成熟、进化。所以,二里头龙,不妨视作夏纪年范围内的龙,它早于商龙,却晚于三星他拉龙。
     再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龙的形象。以敖汉旗大甸子M 3 1 7M 3 7 1两墓所出陶器上的彩绘龙纹为代表,可以辨认的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黑陶折腹盆上彩绘的龙形图案(图四)。形如夔龙,躯体伸直,昂首前行,身涂白,眼或点朱,带黑瞳孔,吻长突,翻卷如钩,尾亦上下勾卷,很象商周青铜器上那种夔龙纹,是相当概括的传统龙形图案。
     另一种是在磨光黑陶鬲上彩绘的一首二身龙(图五)。它与二里头一首二身龙相比,显出自己的特点。龙首侧向,有目,其下双身作“几”字状分开。配色亦别致,朱眼,白首,黑躯,饰白边U状鳞纹。龙首除眼外,耳口吻鼻皆已抽象化。龙首上加绘四道竖直相连的朱色条纹,似是鬣的象征。
     大甸子龙纹已具有:1、图案化了的夔龙形象;2、身上出现了鳞纹;3、分化为一首二身。这证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龙的形象也接近商代龙,远比三星他拉龙显得成熟、进化。大甸子墓葬的碳1 4
测定年代数据一为距3 2 9 O±9 O年、一为距今3 3 9 O±9 O年⑤,这应是该文化后期的年代,其前期上限可以早到四千年前,即接近龙山文化晚期。     山西陶寺龙山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已正式发表⑥。据推定,这龙纹盘属龙山文化早期,年代当不晚于4 5 O 0年前。这是早期龙的形象的一个重大发现。把这盘内朱绘的蟠龙同商代铜盘上的蟠龙纹样作一比较,不难看出,其间差异虽不少,然从整个形态看,前后承接的脉络是十分清楚的,无疑是上述几种龙纹的前身。但若和三星他拉龙相比,虽说两者同样头部无角,背不起脊,躯体如蟒似蛇,但从龙首的造型看,两者的不同则甚明显,三星他拉龙要比陶寺龙简朴、原始一些,因而年代要早些。当然目前还不能据此便简单地认为三星他拉龙是陶寺龙的前身。


    三星他拉玉龙的雕刻风格、表现手法、加工技术,尤以圆雕工艺而论,与商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玉器有诸多不同,表现出比较原始的特点:
    1、商代以及二里头玉雕的表面,多平面浮起;而此玉龙,尤其是鬣部,平而下凹,有似沟槽。这种手法,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商文化玉雕中仅偶尔见之。
    2、以往所见的龙的纹样多勾彻而成,勾线常双道;而此玉龙首上的方格纹,只勾无彻,勾线为单道。
 3、夏商玉器一般通体滑润,抛光度高,有的莹亮可鉴;而此玉龙的研磨抛光程度相对说显得差些。若放大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此点。
    4、夏商玉器的穿孔,已多用管钻;而此玉龙背部一孔是对穿裎钻而成,与新石器时代那种环形或有孔石器的穿孔并无二致。
     综合以上几点,可见三星他拉玉龙的工艺,反映出较原始的文化性质与较早的时代气息。
22#
发表于 2007-11-2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三星他拉玉龙的出土地点,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存。这件玉龙与红山文化的联系,是我们几年来注意探索的问题。
     l 9 7 3年,发现和确定了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⑦。由于墓内出土一批玉石饰品,对于玉龙属于红山文化的考定,起了重要的印证作用。兹将观察到的现象列举如下:
    1、胡头沟墓所出玉环等一类扁平薄体的饰品,其剖面两端多成锐角,似刃,是时代较早的特点。玉龙鬣部的剖面两端也恰如此。
    2、胡头沟墓的勾云形佩饰的表面,细加研磨成浅浅的凹槽。这一表现手法也见于玉龙的鬣部。
    3、胡头沟墓出土了好几种小件动物形玉石饰,如玉龟、玉鹗、玉鸟、鱼形饰等,是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尚未见的。这些玉件都以线纹象征身首各个部位,无额外的装饰花纹;此玉龙除了头部的方格纹外,周身亦无额外装饰花纹,且都只勾无彻,表示出两者的一致性。
    4、与胡头沟玉鸟相同的另几件馆藏红山文化玉鸟腹下,细辨可见三角纹痕,以示腹尾分界。有的玉鸟腹尾三角线内加刻方格纹,成为三角网状方格纹。这种网状方格纹,
恰恰也为三星他拉玉龙所具有。
    5、胡头沟墓的勾云形佩饰四角的勾卷之状,与三星他拉玉龙长鬣尖端勾卷之状很相近。巴林右旗也出一件属红山文化的大型勾云形玉佩,其四角的勾卷十分尖锐⑧,几与玉龙鬣尖的勾卷度雷同。
     从以上五点,我们认为玉龙的时代应与胡头沟玉器墓的时代接近,属于红山文化时期。



     1 9 7 5年,我们看到赤峰市巴林右旗羊场公社出土的一件兽形玉雕,高约1 5厘米(图六)。它的特征,引起了我们极大的注意。我们用它和三星他拉玉龙对比,看到两者的共同点有:1、基本形制均作蜷曲状,造型、做工、抛光亦相近;2、头部都有五官刻线,周身光素无纹;3、背部同样对穿一孔,用于系挂,悬起时头尾都向下;4、都用青绿色软玉雕成。两者的不同点是:1、不论正看侧看,兽形玉雕的头很似豕;2、玉龙头小体长,而兽形玉雕头大身小;3、玉龙首尾不衔接,开口如玦,而兽形玉雕却首尾衔接如环。从以上比较可见,两者的共同点是基本的,意味着它们在时代、文化属性上的接近。兽形玉雕首虽似豕,但躯体弯曲如龙蛇,显然也是某种被神化了的灵物。所以,我们认为三星他拉玉龙和这种兽形一玉雕,关系是密切的。         兽形玉雕衔接妯环,很象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环形石器,尤其接近于红山文化的环形石器。兽形玉雕的制作、研磨、切割、钻孔等,同样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据目前所知,兽形玉雕以及类似胡头沟勾云形玉佩的发现,已不下十余起,其地域所及,西自河北围场,东到辽西朝阳、阜新,北至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恰与已知的文化分布区域相一致。据巴林右旗文化馆的同志告知,该旗收集的一件兽形玉雕,就出自一红山文化遗址。可以认为,这种兽形玉雕是属于红山文化的。
     1 9 8 1年春,辽宁省文物店把过去收集的一件高4厘米的小型兽形玉雕给我们研究(图七)。此件玉雕同样作勾形蜷曲状,首似豕,尾则似三星他拉玉龙之尾,头尾互相分离。我们认为这件玉雕可以看作从巴林右旗羊场公社那件玉雕发展到三星他拉玉龙的一个中间环节,三者构成一个演进的序列(图八)
     近年在阜新县福兴地公社收集到一件弦纹兽面圭形玉饰,作板状,长1 2·1厘米,方首歧尾,首端穿一孔,尾端雕双耳兽面纹(图九)这一兽面纹样与兽形玉雕兽首的面相、双眼及眼周的多道皱纹,全然相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是毫无疑问的。有意思的是,圭形玉饰除兽面纹外,约三分之二的部位上雕饰十数道弦纹。这种弦纹,正是红山文化陶器上习见的纹饰。兽面纹与具有此种文化特征的纹饰同存于一件玉饰上,可信玉饰的时代不会远离红山文化时期。这是上述兽形玉雕和玉龙属于红山文化的又一证据。
   
红山文化,依据考古断代分期研究,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仰韶文化。正如仰韶文化分早晚类型一样,红山文化也有明显的早晚类型之分。其早一阶段的类型约相当于半坡类型,晚一阶段的类型约相当于庙底沟类型。因此其年代的主要范围,不出距今六一五千年间。据最近得知,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的碳1 4测定年代数据为距今4 8 9 5±7 O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5 4 8 5±11 o年。这一遗址是属于红山晚期类型。我们据以推测:三星他拉玉龙的距今年代当不会晚于五千年。
  翁牛特旗文化馆:《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本刊本期.
  《殷墟妇好墓》彩版二六·1、二七.2,文物出版社,1 980年.
  《商周考古》第20页,文物出版社,1 97 9年.
  同注②,彩版八·2;图四三.12
  刘观民、徐光冀:《内蒙古东部地区青铜时代两种文化》,《内蒙古文物     与考古》创刊号,1 98 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1 97 81 98 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 98 3年第1期。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本刊本期。
  孙守道、郭大顺:《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图五,本刊本期.
23#
发表于 2007-11-2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学习

敬茶[em27][em27][em27]

24#
发表于 2007-11-2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本书还收录了红山文化第一件大型祖神,第一件大型玉骷髅,第一件大型女性生殖器,第一件玉琮,第一件熊形玉,第一件花果形玉,第一枚玉印章……这些奇异新品的发现和确认,在红山玉器发现史上无疑是一次突破,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书中收录的许多玉器新品有助于我们对某些神秘器型的解读。红山文化先民想像力之丰富、奇特,往往是我们今人难以理解的;他们创造的玉器造型变化莫测,内涵丰富,所涵寓意有些至今难以破解。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文物图录,而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性著作。因为本书收录的每一件玉器,都不是博物馆的藏品或考古出土品,而是作者从大量公私收藏的真假难辨的玉器中鉴选出来的;有不少器型目前尚无明确的出土实例可资对比,这需要相当的研究水准和鉴定功力。实际上,文物的鉴定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我们从孙守道先生《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及其他有关文章中就能看到这种研究过程。孙先生长于鉴定是很有名的,对一件文物的鉴定,他往往能从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和例证来诸项解析这件文物,所以,他的鉴定结果往往被大家所认可。
25#
发表于 2007-11-2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本书收录的每一件玉器,都不是博物馆的藏品或考古出土品,而是作者从大量公私收藏的真假难辨的玉器中鉴选出来的;有不少器型目前尚无明确的出土实例可资对比,

国家民间都在重视市场考古学.......民间保护的数量将占国藏品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大量的宝物将出在民间.......任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0:10:25编辑过]
26#
发表于 2007-11-2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民间都在重视市场考古学.......民间保护的数量将占国藏品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大量的宝物将出在民间.......任南

流散到民间的红山玉件的确很多,只是心有意,而钱不足.

[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07:03 , Processed in 0.0548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