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黑皮玉墓群揭开神秘面纱(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1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皮玉墓群揭开神秘面纱() 

一个叫小井金喜镛的韩国人历经十六年的追寻,正在逐渐掀去沉寂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地下庞大王国的神秘面纱。中国最古老的文明盛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继万里长城、兵马俑之后,..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3119453631322.jpg[/upload]

一个叫小井金喜镛的韩国人历经十六年的追寻,正在逐渐掀去沉寂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地下庞大王国的神秘面纱。中国最古老的文明盛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继万里长城、兵马俑之后,中国古文明的又一惊人发现。

  从未有人发现,从未有人说起,从未有人想像,从未有人相信。

  2006年的夏天,在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上,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巨大的石室墓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件精美绝伦的黑色玉石雕像,他们或人或兽,全都面向中央高台上的一具骸骨,似乎在表达着某种敬畏。

  其后更多的调查和发现带来了令人惶恐的惊异:

  1. 这些雕像外表是一层粗糙坚硬的皮壳,内为岫玉(以下简称为黑皮玉,除昆虫外,人、神、兽型雕像全部呈膝盖弯曲的半直立形态,有的人像与北京猿人的体貌极为相似。而那具骸骨则同样呈弯曲状态;

  2. 墓穴中散布着数不清的代表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

  3. 这些雕像中,小的有10公分左右,大的竟高达160公分。较之中国称为国宝的26公分高的 C 型龙,这里的 C 型龙大都高达50公分。经过先生的初步勘查和了解,此类墓穴可能多达数以百计,分布在大约5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

  4. 这些墓穴埋在地下数米深,上面有火山灰样物质。几十公里之外,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5. 这些黑皮玉有很多与中国约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相似,但无论在规模、艺术表现,还是形态的多样性方面,都远胜于后者。如果说黑皮玉年代在红山文化之后,它们的墓穴中却有大量的旧石器,而且据有人初步分析,黑皮玉的年代已有一万年左右。要说在红山文化之前,那是否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一次倒退,造成了旧石器的再次登场呢?

  由于各种担心,先生对于黑皮玉埋藏地点守口如瓶。他希望带领或陪同一支考古队,以及中外新闻记者,尽快赶往神秘古老文明的遗址进行挖掘 -- 他坚信他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证实他的伟大发现,并使政府相信,有必要立即对遗址实施严密保护。

  小井金喜镛呼吁中国的考古界,对庞大的黑皮玉墓群给与足够的重视。他决定在适当时机,向中国政府捐献数百件自己呕心沥血收集到的黑皮玉。他认为,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来源:新华美通)

(即时新闻)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7 17:18:54编辑过]

0.jpg (31.08 KB, 下载次数: 0)

[转帖]  黑皮玉墓群揭开神秘面纱(图)

[转帖]  黑皮玉墓群揭开神秘面纱(图)
2#
发表于 2007-8-3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8-31 19:46:10的发言:

 黑皮玉墓群揭开神秘面纱()

一个叫小井金喜镛的韩国人历经十六年的追寻,正在逐渐掀去沉寂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地下庞大王国的神秘面纱。中国最古老的文明盛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继万里长城、兵马俑之后,..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3119453631322.jpg[/upload]

一个叫小井金喜镛的韩国人历经十六年的追寻,正在逐渐掀去沉寂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地下庞大王国的神秘面纱。中国最古老的文明盛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这是继万里长城、兵马俑之后,中国古文明的又一惊人发现。     

  从未有人发现,从未有人说起,从未有人想像,从未有人相信。     

  2006年的夏天,在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上,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巨大的石室墓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件精美绝伦的黑色玉石雕像,他们或人或兽,全都面向中央高台上的一具骸骨,似乎在表达着某种敬畏。     

  其后更多的调查和发现带来了令人惶恐的惊异:     

  1. 这些雕像外表是一层粗糙坚硬的皮壳,内为岫玉(以下简称为黑皮玉,除昆虫外,人、神、兽型雕像全部呈膝盖弯曲的半直立形态,有的人像与北京猿人的体貌极为相似。而那具骸骨则同样呈弯曲状态;     

  2. 墓穴中散布着数不清的代表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     

  3. 这些雕像中,小的有10公分左右,大的竟高达160公分。较之中国称为国宝的26公分高的 C 型龙,这里的 C 型龙大都高达50公分。经过先生的初步勘查和了解,此类墓穴可能多达数以百计,分布在大约5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     

  4. 这些墓穴埋在地下数米深,上面有火山灰样物质。几十公里之外,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5. 这些黑皮玉有很多与中国约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相似,但无论在规模、艺术表现,还是形态的多样性方面,都远胜于后者。如果说黑皮玉年代在红山文化之后,它们的墓穴中却有大量的旧石器,而且据有人初步分析,黑皮玉的年代已有一万年左右。要说在红山文化之前,那是否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一次倒退,造成了旧石器的再次登场呢?     

  由于各种担心,先生对于黑皮玉埋藏地点守口如瓶。他希望带领或陪同一支考古队,以及中外新闻记者,尽快赶往神秘古老文明的遗址进行挖掘 -- 他坚信他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证实他的伟大发现,并使政府相信,有必要立即对遗址实施严密保护。     

  小井金喜镛呼吁中国的考古界,对庞大的黑皮玉墓群给与足够的重视。他决定在适当时机,向中国政府捐献数百件自己呕心沥血收集到的黑皮玉。他认为,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来源:新华美通)

(即时新闻)

[em17][em17][em17]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7 17:20:11编辑过]
3#
发表于 2007-8-31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内蒙古赤峰再现罕见玉器

来源:中广网赤峰  发布日期:2007-8-30 9:10:46

    中广网赤峰8月29日消息(记者陈青平 赤峰台记者王忠阁)继“玉猪龙”之后,赤峰古玩城又发现两件红山文化时期玉器,专家为这两件玉器取名为“日月同辉”,它们比“玉猪龙”更加珍贵和罕见。
    从外观上看,象征太阳的玉饰玉质呈深绿色,直径为13.3厘米,呈六角放射型,共分3层,中间一层六角最长,其两侧琢有小型六角,上面有白斑。另一件月亮形玉饰大小、颜色与太阳形玉饰近似,两件玉饰中间均有孔。

    中国鉴宝专家张寿山先生说:“在中国考古史上,仅发现过魏晋时期的太阳状玉饰,红山文化时期的这种玉饰从来没有发现过,日月同时出现的情况更是没有。目前,对这两件玉饰的用途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不过两件玉饰的象征意义很明显,一个象征太阳,一个象征月亮,两件玉饰代表日月同辉,表现了先民对日月的崇拜和对光明的追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31 20:11:49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7-8-31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内蒙古发现一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期古墓群
2007-8-30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8日电(记者 柴海亮)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期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墓葬群,其出土器物独具特色,不排除是一种新的考古学类型。

据此次考古工作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平介绍,这个古墓葬群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境内一名叫南宝力皋吐的地方。200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2007年6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继续进行清理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两次发掘工作累计已清理古墓葬约300座,出土陶器、石器(包括玉器)、骨蚌器等800多件。

吉平表示,南宝力皋吐墓地有不少独特之处,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整个墓地非常崇尚美。

在随葬的陶器中有一些彩陶,绝大多数随葬陶器上有繁复的纹饰,而且还出土了刺猬、乌龟、鼠类等动物造型的陶器。多数墓主人身上有装饰品,其材质有石、玉、玛瑙、绿松石、骨蚌等。

出土器物中有5件十分罕见的骨冠,可能是用大型动物的獠牙削成片串缀而成。 也挖掘出不少骨梗石刃刀及骨梗玉刃刀,这种刀用骨做刀身,镶嵌石头或玉做刀刃,极为精美。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塔拉说,经国内知名文物考古专家初步考证,这一古墓葬群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与中国东北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有部分相似因素,但又有较多的不同,不排除这是一种新的考古学类型。

5#
发表于 2007-8-31 20:11:00 | 只看该作者
[em41][em41][em41]
6#
发表于 2007-8-31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石器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可能4万年前已有人住
2007-8-15

中国日报环球在线消息:我国科学家1988年在藏北高原色林错湖东南岸70米高的古湖滨阶地发现的一批石器,最近被证实其年代可能为距今4万~3万年,这为藏族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征服高原的人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这批石器具有鲜明的欧洲旧石器中期石器的风格,其出现可能与当时欧亚大陆的早期人类迁徙浪潮有关。

色林错湖位于藏北高原中心地带,海拔4500米。1988年8~9月,上述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在参加中国科学院与日本神户大学联合考察队期间,在色林错湖东南岸距今湖岸线约8.5公里的基岩小丘伶侗杂得附近采集到这批石制品。袁宝印向《科学时报》介绍,那次联合考察的目的是调查色林错湖的沉积物,以便了解青藏高原的环境变迁情况,发现这批石器纯属意外。他说:“当时我参与湖滨的地貌和沉积物的调查。我们在公路边停车休息的时候就发现地面上有打制的石器,大家一起找到了20多件。”

波浪将细沙带回湖里,大的沙砾留在岸上,在湖边形成沙砾堤。随着水面下降,会在不同高度形成多道沙砾堤,水面停留的时间越长,形成的堤越明显,每道堤代表了湖水每次停顿的时间。袁宝印说:“因为是封闭的湖,一定范围内的所有降水最后都汇集到这个湖里,水量越多湖面就越高。今天,色林错湖面海拔4530米,公路边发现石器的这道堤是4600米,两者相差70米,说明湖水面高的时候曾到了这个位置。现在,湖滩上的一道道堤表明湖面是越变越小的。”

石器一般埋于地下,其新发现往往不是考察者“有心栽花”的结果。“那个地方有一条沟,湖水退下的时候把沙砾堤冲开一道口子,带下去一些沙砾,形成一个半径约50米的冲出锥。”据袁宝印介绍,他1963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院士的研究生,学习第四纪哺乳动物和旧石器考古学。虽然后来没有专门研究旧石器,但当他一看到色林错古湖滨阶地的石器是从沙砾堤里冲出来的,就往里面挖,结果在沙砾堤里也找到了几件。

据了解,对于在地面找到的石器,地质学方法并不能确定其年代。此次之所以能判断年代,仍得益于袁宝印研究生期间受到的旧石器考古学训练。他说:“冲出锥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因此判断地表的石器来自沙砾堤。这样,测出沙砾堤形成的时代,就能知道石器的时代。”

然而,色林错湖边埋藏石器的地点没有动植物化石,只能采集因湖水蒸发而形成并留在湖滩上的钙质“卵石”回来作14C年龄测定。但是无机碳的年龄测定可靠性较差,只能作为参考。袁宝印说:“用光释光法测定湖滩上的沙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年代,但要求采样时对样品密封、不能见光。这种测年手段近年才广泛应用。现在如果有人去同一个地点采样测一下,就能知道比较准确的年代。但是我们年纪大了,不可能再去,只能靠年轻人了。”

不过,其他不少考察者曾用热释光、铀系、ESR(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测得学界普遍认可的色林错湖区古湖滩阶地年代,这些数据都表明湖面高70米的阶地形成于距今约4万年。因此,可以推断色林错湖石器是距今4万~3万年时的人类留下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证据和该结论相互支持:

首先,国外科学家对比研究安第斯山土著人和居住西藏的藏族人的生存能力时发现,藏族人的基因和生理结构比安第斯人更适合在高原生活,他们推测在距今5万~2.5万年前藏人就在青藏高原生活,而安第斯人占据高地是1.3万年前。

其次,深海氧同位素测出的从距今14万年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标准曲线得到世界公认。根据这条曲线,距今2.3万年~1.8万年是温度最低的时候,叫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当时,格陵兰、西伯利亚北部都有冰盖,覆盖加拿大的冰盖一直向南扩展到纽约、辛辛那提。在这之前则是比较温暖的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大致为距今7万年~2.4万年。袁宝印表示,气温高时雨量多,距今4万~3万年前中国属于3阶段,气候温暖、降水量较大,因此色林错湖湖面比现在高出70米,也跟全球气候变化相符。神户大学对湖面变化状况的调查,也认为这个地方是在末次盛冰期之前。

另外,文章第二作者、袁宝印当年研究青海柴达湖旧石器的合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也指出,色林错石器具有鲜明的欧洲旧石器中期石器风格,而欧洲旧石器中期早于3.4万年,这也支持了对藏北遗址年代的估计。

由于湖面收缩,湖水矿化度提高,现在色林错湖是半咸水湖。袁宝印表示,既然现在湖里仍然有鱼,当年的淡水湖时期鱼类应该更加丰富。他说:“那个时候湖面比较高,环境也比较好,动植物繁盛。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古人在这里捕鱼,但至少动物会来这里喝水、吃草,古人就有机会在这里打猎、生活,当时人的生产力已经可以在这个地方生活。”

“全球气候波动影响地球上植被区系的分布与变化,继而引起食草动物和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的迁移。而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早期人类,当然也必须随环境变化而动。”黄慰文说:“一部第四纪260万年的早期人类进化史,可说是一部人类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不断迁移、扩散、进步的历史。具有鲜明欧洲旧石器中期风格的石器出现在藏北高原,就是晚更新世期间(距今12.8万~1万年)早期人类大迁移的生动证据。正是全球早期人类这种双向、反复的迁移、交流和融合,创造了今天的人类世界。”

青藏高原形成之后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造成了中国西北部干旱,出现沙漠,尘土随空气扰动吹扬,在风向下方落下形成黄土高原。因此,青藏高原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极大。“现在研究青藏高原环境的学者较多,但研究人类活动的不多,知道人的活动年代的就更少。”袁宝印说,“希望色林错旧石器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后人提供一些线索。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旧石器考古材料十分稀少,尚无人类化石记录,准确复原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史为时尚早。”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黑皮红山古玉盘后出浆情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黑皮红山古玉显微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发表于 2007-9-7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谢谢版主!

 

[em44][em44][em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 19:57 , Processed in 0.0647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