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团队人类起源探索

   关闭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08-9-24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探索--发现

272#
发表于 2008-9-25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古专家提议建立“红山学”考

古专家提议建立“红山学”考
2006-8-15 17: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3日专电(记者 勿日汗、李惠子)在日前召开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上,考古学家郭大顺提议建立以考古为中心,涉及历史、宗教、哲学、建筑、雕塑、玉学等多学科内容的“红山学”。

    红山文化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1953年因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考古学家在距今6500年至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龙,这些猪首蛇身的龙形为我国研究龙的起源及“崇龙”礼俗提供了重要线索。红山文化坛、庙、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史前文化众多,为什么对红山文化提出“红山学”?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大顺认为,红山文化发生在一个关键时期,即距今5000多年前五帝时代前期,是我国历史的发端;同时,红山文化处在一个关键地区,即东北南部及其与中原、北方草原的交汇处;红山文化的关键内容,即系统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道路与特点的典型代表。

    “目前,红山文化考古发现已较多,但未知数仍是主要的,对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仅仅开始,建立‘红山学’很有必要。”郭大顺说。(完)

 相关新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专家认为《山海经》部分内容源出红山文化 (2006-8-15 17:5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6:35:22编辑过]
27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新开发出一种石英水合测年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手段在测定古代器物年代方面的不足。  

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新开发出一种石英水合测年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手段在测定古代器物年代方面的不足。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埃里克森教授和同事说,新方法主要基于石英会发生水合作用的原理。各类岩石中几乎都含有石英,人类从文明早期就开始与这种矿物打交道。在塑造雕像或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包含石英的岩石经过切削和打磨后,其
表面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与渗入的水分结合形成水合层。利用氮粒子束流测量文物外部水合层的厚度,就可以确定文物的制造年代。 
埃里克森等人认为,新方法较适用于测定距今5万到10万年间含石英文物的年代。而现有技术对这一时期文物的测年效果都不尽人意。常用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一般只适用于距今5万年以内包含有机成分的文物。而另一种钾氩测年法,通常在测定距今10万年到43亿年间的含矿物样本的文物时精确度比较高。 
石英水合测年法在鉴别文物真伪上可能也有用武之地,因为文物赝品表面通常不含水合层或水合层很薄。科学家们说,这一技术甚至还可以用来测定地震裂层等地质事件的发生年代
274#
发表于 2008-9-25 23:5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75#
发表于 2008-9-28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惊世人 "五帝"神像现身辽宁博物馆
时间:2006年05月24日08:15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来说两句(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奖评新闻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邱宏

  沈阳晚报讯 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辽宁民间收藏东北玉石器展”中,11尊石人头像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更引来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5月22日,该展览举办单位“辽宁红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波先生,向记者透露了该研究会多年研究的惊人成果:传说中的“五帝”,就曾经在辽西生活!

  “红山文化”惊世人

  据鲁波介绍,1906年,一名日本学者在西拉木伦河、英金河、老哈河等地考古,在赤峰红山后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1914年,他发表了《东蒙的原始居民》一文;1922年,两名法国学者来到西辽河地区进行调查,并在赤峰红山前一带古代遗址进行发掘;1930年,我国学者梁思永也曾对西辽河流域古文化遗迹进行调查,并著有《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一文,对该区域古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滨田耕作主持下,发掘了赤峰红山后古文化遗址,并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初步把西辽河地区古文化遗存概括为“赤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二期文化”。1954年,我国著名学者尹达先生,把在赤峰红山后发现的以彩陶和细石器伴生为特点的新石器文化遗存,第一次命名为“红山文化”。

  日月龙蛇辨“五帝”

  鲁波介绍说,这次展出的200余件展品,都是红山文化研究会会员多年收藏的藏品。其中,来自“三江口”的11尊“人面蛇身”女娲、轩辕、颛顼等石神像,引起广大观众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看了这个展览很震惊。这批展品和红山文化有很大关系,也有很大不同。即辽宁学者、专家和收藏家们提出了新的命题‘三江口文化’。”

  他面对11尊神像中的“颛顼”石人像说:“这尊神像无论从造型到做工,都给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一种新感觉。古人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形象结合为一个类似于人头的造型,辽宁收藏家称其为‘五帝’形象,我觉得有一定道理。这一造型不仅表现了蛇、龙形象,还有上部太阳、下部月亮的标志,有对自然日、

  月的崇拜,也有对祖先蛇、龙联体的崇拜,并与人类繁衍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祖先从原始走向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先生观后说道:“这么多玉石神像,应该和‘五帝’活动场所联系起来,一方面说明古代传说是有依据的,另一方面为历史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

  山海经》记载“五帝”

  据介绍,中国古代巨著《山海经》、《禹贡》等历史文献中,记载了“五帝”时期轩辕、颛顼、帝喾、尧、舜等主要帝王的聚落、活动中心地理位置。

  辽宁红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对传说中的女娲、西王母、凤凰等神话人物、动物,通过考古、收藏,结合文献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山海经》中“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记载,应为轩辕、颛顼、女娲等主要帝王的描绘;通过对“三江口”的考察,他发现并确认了轩辕、颛顼、女娲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实物,因为这11尊石人头像,都具备“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特点。

   “五帝”生活在辽西

  据辽宁红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介绍,根据辽西古文化考古成果,考古专家苏秉琦先生把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概括为“古文化———古城———古国”:“古文化”指原始文化;“古城”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早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已经开始了氏族向国家的转变;距今约5000年前,红山文化便率先跨入了“古国”阶段。

  童明康在《进一步探讨中国文明起源———苏秉琪关于辽西考古新发现的谈话》中写道:北方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对北方的认识太少了,对北方地区的重要性认识得太不够了。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我国的考古工作大大地进了一步。

  苏秉琪先生在《论西辽河古文化》中认为:如果说,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交响曲,辽西的古文明则是它的序曲,比中原要早约1000年。传说中的“五帝”早期活动,大约就在这里。钟灵毓秀“三江口”

  据辽宁红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介绍,11尊石人头像藏品,均来自西辽河中下游的“三江口”地带。当地地处西辽河、东辽河、招苏台河汇合处。西辽河是辽河的正源,其上游为两条水源:发祥于内蒙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西拉木伦河;发祥于河北平泉光头山的老哈河。西辽河主要支流,北有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黑哈尔河、新开河;南有教来河等。

  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考古研究员傅仁义先生,曾两次与红山文化研究会考察组一道,去辽、吉、蒙交界的“三江口”地区田野考察,发现内蒙库伦、科左后旗等地,都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他们相信,“三江口”地区,将来定会成为新石器文化考古胜地


276#
发表于 2008-10-10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天使的存在

据南非的一家古人类学杂志刊登的消息透露:科学家们近日宣布,他们于不久前在南非的一个洞穴中,发掘出了一具极似传说中的天使模样的完整的骨架和头骨化石。据测定,该化石距今已有350万年,由于它的脊部生有翅膀,故被认为它既可以在空中飞跃,也可以直立行走。这一罕见的发现,将为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提出新的课题。目前,这名“天使”的性别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它尚未成年,身高约1.64英尺,其外貌兼具类人猿和人类的特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使的存在

2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发现史前洞穴壁画 耗时两万年完成(组图)

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15:14  扬子旅游

科学家极难确定史前洞穴壁画和雕刻创作的具体时间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心血在西斯廷教堂屋顶完成了不朽名作《创世纪》壁画,而最新考古研究发现,我们的艺术先驱们为完善技艺竟然用了数万年时间。

  首次确定作品创作时间

  英国科学家日前发现史前洞穴壁画竟耗时两万年完成。事实上,遍布欧洲的许多洞穴壁画并非像考古学家以前想象的那样一次完成,相反,创作者的后人历经世世代代的艰辛,在原作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材料。在此之前,科学家极难确定史前洞穴壁画和雕刻创作的具体时间,如今,借助于一种开拓性技术,研究人员可首次确定洞穴艺术作品的准确时间,表明这些作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的创作过程。专家希望,这一技术能有助于他们了解现代人4万年前首次登陆欧洲时,人类早期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

  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考古学家阿里斯泰尔·派克(Alistair Pike)博士说:“艺术为我们打开了解创作者思想的秘密窗口,但我们确实不清楚这些人的情况,因为我们不确切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时间。如果我们能确定它们的时间,那么我们就能将它们与我们新发现的文物联系起来,将这些人的象征思想与他们生活的地点、年代和过程联系起来。”

  考古学家在全欧洲发现了数百个山洞,岩壁上绘有精美的史前壁画和雕刻。据认为,这些常常被用来描述野牛等动物、放牧和捕猎场景的艺术设计是在4万年前创作的,这一时间短恰好是现代人在最后一个冰河世纪开始从南欧向北欧迁移后不久。传统年代测定技术往往依赖于对壁画所用的炭和其他颜料进行碳定年法测试,但这种技术并不准确,它只能确定造炭的日期,而非创作艺术作品的年代。

遍布欧洲的许多洞穴壁画并非像考古学家以前想象的那样一次完成

  史前壁画非一气呵成

  派克博士解释说:“大家今天进入这些山洞,仍会发现地面上散落着炭,所以,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也许仍在用旧炭,而不是用新的。如果结果表明确是如此,那么壁画创作的年代可能就是错误的。提取样本进行碳定年法测试,意味着你会对这些珍贵的作品造成部分损坏,因为你需要提取一些颜料。对于雕刻作品来说,由于里面根本不存在包含碳的有机颜料,我们事实上是不可能确定它们日期的。”

  科学家利用最新技术确定了在西班牙北部桑提亚纳德玛附近阿尔塔米拉洞中发现的一系列著名史前壁画的年代。这些艺术作品被誉为“史前时期的西斯廷教堂”,创作年代被认为在距今1.4万年前左右。但在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网站“行星地球”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中,派克发现其中一些壁画的创作年代可追溯至距今2.5万年至3.5万年之间。

  距今最早的壁画也有1.1万年历史。派克说:“我们发现大多数洞穴中的壁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跨越两万年的历史。”这与发掘这些洞穴的考古学家的结论截然相反,他们发现这些作品是在一个时期完成的。“也许,壁画的创作者并没有住在山洞里,他们住的山洞可能在别的地方,拥有壁画的洞穴并没有特别之处。”

  采用铀系测年法新技术

  派克及其研究小组可通过一种称为铀系测年法(uranium series dating)的技术,确定这些洞穴艺术作品的年代。铀系测年法是由地质学家开发出来的,最初是用于确定山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等岩层的年代。水从山洞渗出时,它会携带浓度极低的遭溶解的放射性物质铀和矿物质碳酸钙。随着时间推移,少量碳酸钙溶解,在壁画上面形成硬硬的一层,这一层也会捕捉铀。

  因其放射性特性,铀渐渐衰减,变成另一种元素——钍。通过对铀和洞穴艺术作品最上面薄薄一层的钍的比率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就可以计算出壁画的年代。研究人员还将他们的技术应用于在德比郡克雷斯韦尔绝壁周围岩石上发现的壁画,这里保存有英国冰河世纪洞穴艺术的唯一例证。研究人员证明这些壁画至少有1.2年的历史。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史前洞穴艺术专家帕布洛·阿里亚斯(Pablo Arias)教授说:“10年前,我们只有通过人物形态这一种方法确定洞穴艺术品的年代,但这项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可以让我们确定它们的精确日期。我们希望去研究当时人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创作感受,通过史前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研究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象征或符号的类型,所以,我们需要清楚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准确的生活年代。”

278#
发表于 2008-10-21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000年,少了,

但是不短了

可惜

现代人200年都承载不了,

悲哀!

[em53]

279#
发表于 2008-10-29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真有这么神嘛

是真的这样啊

我不太了解,就不敢乱迷信

280#
发表于 2008-10-31 00: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玉友在2008-10-29 18:58:00的发言:

是真的这样啊

我不太了解,就不敢乱迷信

建议

尝试着了解

[em2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9 20:17 , Processed in 0.0669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