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泛红山红山古玉能通神乎?兼论神通广大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18:0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佛的诸大弟子,除了薄拘罗尊者是无病长寿之外,其余的诸大弟子, 几乎都有业障的,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曾与目连比过,远在目 连之上,因其智慧盖过了神通,故称智慧第 一,但他也是多病第一,舍利弗的一生,几乎是在病中度过的;另有一位毕陵 伽婆差,也以神通闻名,并以神通护法救人,但其自从出家之后,也是经常生病。
  目连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当释迦族遭受灭族之难时,虽以神通将钵 救人,救出之后,活人都成了血水;目连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后 ,竟又被执杖外道围打而死。
  迦留陀夷是大阿罗汉,他以种种善巧方便,种种神通变化,度了九百九十九家信佛学佛,并皆证到初果以上的圣阶圣位,但当他度到第一千家时,竟被暗杀而埋尸于粪坑之中。
  仙道比丘本为国王,后来出家已证阿罗汉果,当其在返国途中,其子误以为他将收回王位,而派人来取他的脑袋。他不怕死,但他不忍使他的儿子造下杀父与阿罗汉的双重逆罪,故想以神通之力,逃脱被杀之祸,但他竟然不知如何发起神通,甚至连神通一词也想不到了。
  莲花色比丘尼,乃是尼众之中的神通第一,但当她在阿兰若处静坐之时, 遇到了一个色狼,她虽已是离欲的阿罗汉了,那个色狼仍不放她,她问爱她什么,说是爱她美丽的眼睛,她便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那个色狼竟然恼羞成怒地说她玩弄妖术,并将她狠狠地毒打了一顿。因此佛陀制戒,不许尼众住阿兰若处。
  像这种例子,在佛经中是很多的。这不是说神通不灵,而是说神通不是万能,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阿罗汉是最后一生,即使在最后一生中,也要算清最后一次的业账,因为“定业”,必定受报,如果业不受报,便违背了因果定律 ,那是不会没有的事。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神通的产生,虽说有三种,实则不外报得与修得的两种,变化而得 的神通,可以包括在修得的神通中去,所以通常说的神通,总是说报得与修得 两种。
  报得的神通与修得的神通,在功用上是相同的,但在发起或使用上是不同 的。从大体上说,报得的神通,是随时可以使用的,随时灵通的,修得的神通 ,则必须由定力的发动,才可使用神通。所以,阿罗汉可能有神通,但却未必 每一位罗汉皆必有神通。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三,有这样一段记载: “时彼长老圆满,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虽断诸烦恼,不修神通 ,同诸外道,所有神通。”“断诸烦恼”的,便是阿罗汉,阿罗汉不修神通, 便无神通。罗汉有慧解脱与定慧俱解脱的不同,大抵慧解脱的罗汉,若不修神通,便没有神通。
  另有一个例子,根本说一切有部刍尼毗奈耶卷二,载有一位妙贤刍尼,已证阿罗汉果,有一天沿街托钵乞食,经过阿世王的宫前,王臣见她 美丽,将她软禁起来,强为她换上宫人的服装,佩上宫人的饰物,把她送给阿世王,王见其美,她遂被污了!第二天,才由莲花色尼以神通飞至宫内的空中,对她说:“姊妹!你已破除烦恼之魔,何不发起神通,逃脱此处,而受这种凌辱呢?”于是教她如何调心,如何修神通。即在须臾之间,妙贤罗汉尼, 便得神足通,乘空飞返尼僧的僧团之中。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罗汉并非皆有神通的。神通主要是从禅定而来的,所以有了神通的大阿罗汉,平时也跟凡夫一样,所见不出数百公尺,日行不过百里左右,所闻不超常人的范围,所知不越一般的领域,所有 的仅是血肉之躯。如果要用神通,必须运心方得。
  同时,除了圣者的神通不会失去之外,凡夫的神通,是会失去的。由于贪心 、心、痴心的旺盛,便会失去神通。所以提婆达多由十力迦叶教他依止世俗 道,修得初禅而发神通之后,因为自傲自狂,并作无恩之言,而说:“彼十力 迦叶与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进,得第一禅定力,是我自求,不关十力迦 叶事。”即在言下,便失神通(破僧事卷十三)。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佛经之中又有记载,在久远以前,有五百个五通仙人,乘空飞过 一个王宫的上空,闻到宫中宫女奏乐娱乐游戏之声,由于一念贪著,五百个五 通仙人,竟像煅羽之鸟,全部失去神通,跌落在宫中,王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 说是飞空的仙人,王令他们再飞走,他们却不会飞了,于是被王当作贼人办了 。又有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作五通仙人,并能指令天神不再降雨。经过干旱 十二年后,当地国王的公主,便带了许多美女去接近仙人,仙人在淫欲的贪乐 中,竟把他的神通丧失了,天也下雨了。
  还有,神通的使用,在修得的神通,固然需要入定之后,始能发通,即使 报得的神通,在贪、嗔、痴等重大烦恼现前的时候,也会不起作用的。比如龙的神通是由报而得的,龙能变化自如,但是龙有五时不能变化:生时是龙,  时是龙,淫时是龙,眠时是龙,死时是龙。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不重神通
  神通的境界,虽以佛教最高,佛教却是一个不重视神通的宗教。 基督徒们,总喜欢夸赞耶稣的神迹,比如耶稣使水变酒,使聋子能听,使瞎子能见,使几个饼几尾鱼,吃饱了几千个人,耶稣能够赶鬼,耶稣能在水上行走 等等。其实,这些神迹,在佛教中,简直数不胜数,除了佛陀,即在佛教的 高僧,能有这些神迹的,也是不胜枚举。但是佛教,并不重视这些,佛教多数的高僧,不以有了神通而成为高僧,乃由于他们的人格,他们的道行(道德的行为),超过了常人,所以成为高僧。在佛教史上,虽然也有好多“神僧”,高僧传中,也以 神僧列为一科,但是最受后人敬仰,并予后世影响最大的高僧,却不是神僧, 而是有学有行,有德有成,有作有为的出家人。神通的作用,虽能轰动一时, 但不能影响及后世。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学佛,是教人从人的本位上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起,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也不主张仰赖神通度化众生,甚至禁止弟子们现神通。佛陀曾说:“刍(即比丘)不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 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律摄卷九则说:“若对俗人现神通者,得恶作罪 。……无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 ,虽现无罪。”可见,佛在原则上是不许弟子们现神通的。佛在僧团之中也很少用神通,佛在人间游化时,在印度境内,由南到北,由北到南,来往周游于恒河两岸,也绝少乘神足通的。弟子之中的目连尊者常用神通,化度众生与折伏外道,佛也绝少明白地要他使用神通,但他所用神通,都能恰到好处,否则 ,佛陀也是不许的。比如宾头颅尊者,有一次为了得到一只挂在半空中的钵, 在俗人面前现了神通,便被佛陀呵责了一顿。又有一次,莲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现作转轮王身,也被佛陀呵责了一顿。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29: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为了折伏凡夫的傲慢心,为了显现佛及佛的罗汉弟子们的圣行圣德, 并且因此而可化度无数的众生之时,佛及佛的弟子们,是会现神通的。佛陀为 度外道迦叶,曾现十种神通,为降伏六师外道,曾大现神通;为彰薄福善来(大弟子)的德行,便使他去以神通降伏失收摩罗山的毒龙。

  但是,佛教虽有神通,并也会在必要之时利用神通,佛教却不是一个重视 神通,更不是以为有了神通为光荣的宗教。佛教的伟大,乃在有其伟大的智慧与伟大的文化,尤其是伟大的慈悲精神,并不在于区区的神通而已。

(本文转自香港佛教卅五期)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注一:禅定者于印度宗教一般视为最重大之事。
  禅定可发神通:吾人之精神若常离外界而住安静之状态,不涉 思虑、不加分别,自然能判断一切而无误。
  精神既得自由而不受物欲之束缚,不受五官之束缚,则智慧自 然显发其本性。其见闻觉知之作用,遂出于肉体五官以上——精神可以自由役 使肉体,即所谓神通是也。
  神通或云四如意足,或云五神通,或云六神通者。神通力用者 终不外智慧之自在力而已,以智慧之自在力能使肉体之作用如意变化故。(境 野黄洋著,印度佛教史)
  注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寻伺寂 静住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离喜住舍, 具念正知,领受身乐,圣者于中,能说能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 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菩萨如是修静 虑时,于诸静虑及静虑支皆不取相,发起殊胜神境智通,能作无边大神变事。 (大般若经卷三五○,大正藏卷六·七九七页)
  注三:五眼六通。参阅大般若经三五○、四○四、四○五卷。
  注四:(一)四神足
  1.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 
  2.心三昧行尽神足:“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碍。” 
  3.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无有懈倦,亦无所畏,有勇猛意。”
  4.诫三昧行尽神足:“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 ,有欲心无欲心,有恚心无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 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 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增一阿含经卷二一“苦乐品”之七) 
  (二)佛说:“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
  象舍利弗说:“游于世谷禅至究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 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在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增一阿含经 卷四六“放牛品”五九·四)
  (三)“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灭 亦无亡失。”(增一阿含经卷三三“等法品”三九·八)
  按:此四神足与罗汉四神足不同,此指颜貌端正,聪明盖世,身无疾患, 寿命极长。
  注五:(一)神足比丘:“尔时世尊告诸神足比丘大目连、大迦 叶、阿那律、离越、须菩提、优毗迦叶、摩诃迦匹那、尊者罗云、均利般特、均 头沙弥……。”(增一阿含经卷二二“须陀品”之三)
  (二)佛上三十三天说法时“便作是念,我今当以神足之力自 隐形体,使众人不见我为所在”,世尊在“善法讲堂”“纵广一由旬”的金石 上“结跏跌坐遍满石上”,天人围绕听法,而在人间的阿那律尊者“正身正意 系念在前以天眼观”“已观三千大千刹土而不见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八“ 听法品”三六·五)
  注六:(一)罗汉天眼多能见大千界量同大自在天。(二)天眼四用:透视障碍,明瞩微远,能见未来。遍观诸趣。(三)修四禅方发得天眼通。(四)佛说:“我以天眼观众生之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 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增一阿含经卷二四“善聚品”之 四)
  注七:(一)则天武后延载元年京师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太后召见 ,所言皆验,后延大安禅师入宫,试女,问心至阿罗汉地便不知,女即变作牝 狐,下阶而去。(佛祖统纪卷三九)(二)慧忠国师试太白山人的山、地、字、算、皆胜之。(佛祖统 纪卷四一)
  注八:(一)在大饥馑时,有神足的比丘皆可往郁单曰乞自然粳米 ,但被佛陀阻止了,为了许多未得神足的比丘不“使长者居士普怀慢之心, 受罪无量。”(增一阿含经卷三六“八难品”四二·三)(二)“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 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力不可量也。”(同上 )(三)佛说:“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又说:“然舍利弗所入三昧 ,目连比丘不知名字。”(增一阿含经卷二九“六重品”之二) (四)佛又说:“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 ……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同上)
  注九:(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三四之二记载释尊患头痛:“今 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
  注一○:阿含及律中均说这是由于波旬捣乱,使村人不供沙门瞿昙。
  注一一:十诵律卷三六:“石堕佛足上,伤足出血,深生苦恼,佛以精进力遮 是苦已。”
  注一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之三:“佛在阿罗毗祠侧,尔时 极为盛寒,树木调落。”“今盛寒日,万物凋落,然复世尊坐用草蓐,所著衣 裳极为单薄。”
  注一三:参考有部律药事卷十六及增一阿含经卷二九一六重品”之二。
  注一四:增一阿含经卷四三善恶品四七·七:“波斯匿王主行非法 ,犯圣律教,谶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十二年中闭在宫内与共交通。”
  注一五:佛说:“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随五欲中,智慧 最为上,无忧无所虑,久毕获等见,断于生死有。”(增一阿含经卷三八“马 血天子问八政品”四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5 22:31:39编辑过]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篇,那红山诸古玉能通神乎?

一壶答曰:能;不能;即能也不能;即不能也能!一切唯心?!万法为识?!全在用运和运用者的仁心是否斋厚!!!

喝茶,,,

喝着用“净紫砂、纯手工、亲手做”的紫砂壶泡的“出身贫苦、历史清白”的武夷岩茶、赏盘着五千年甚至更久远劫前来的“任南先生藏红山诸文化古玉,,,

“喝茶去,,,”

[em27][em27][em27]
29#
发表于 2007-7-25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30#
发表于 2007-12-14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妙哉!“喝茶去,,,”        顶礼一壶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09:59 , Processed in 0.0581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