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许群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蚌埠产仿古玉器

  [复制链接]
311#
发表于 2014-6-8 20:46:45 | 只看该作者
向安徽和河南制造假古玉的劳动者们“致敬”,你们害了不少人,但也正是因为你们的假,才显得古玉真的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发表于 2014-6-13 12:1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枫叶一片 于 2014-6-13 13:38 编辑

请问这里图片都是蚌埠人仿的吗???玉料都检测过了吗???这里面有些“好东西”在市面上价格是多少???现在一个学徒,一天工钱都在300元以上啊!!!都是玩玉人,怎么都是附和声,就是石疯子老胡阜阳玉痴 个朋友发出质疑呢???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吓唬自己。这里有的物件。不要说蚌埠人“丁安徽”去仿,就是苏州“蒋喜”也仿不出来。不仅仅是玉料问题,关键是工艺。古人用命在做器物,蚌埠人可以用命做吗?任南老师可以出来说明一下吗?      引用任南老师的话语:古玉的次生变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
    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在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
     
     中华古玉文明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所见到少的可怜的馆藏器能全面解释的.就能辩别真伪的.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    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
    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土古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要灵活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对这里人云亦云之流说几句
    我就想问你们一句话:你们知道地下20米和30米的坑口状态吗?你们知道,干坑、湿坑、干湿坑、容器里东西有什么变化状态吗?你们知道器物的周边环境不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你们知道同一个地方地里下,可以有上下几千年的墓葬吗??这些器物在土里和出土后又什么样变化吗?出土后在水里侵泡半年以后,有什么变化吗???现在电脑可以做出多少种线条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发表于 2014-6-13 12:34:58 | 只看该作者
石疯子老胡 发表于 2013-12-16 23:48
太抬举丁安徽了,籽细看完本贴;确有一两件出自他之手;仿古是几百年来至今天的一个艺术门类!我们最好不要 ...

顶你,“石疯子老胡”的跟贴和质问。看来这个网站也是人云亦云者多,真玩家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发表于 2014-6-13 13:39:16 | 只看该作者
阜阳玉痴 发表于 2014-1-1 17:56
首先非常感谢许版对我们广大玉友所做的无私贡献..但是一字一字的看完此贴..本人还是越来越心惊肉跳...本人 ...

顶你,“阜阳玉痴”的跟贴和质问。看来这个网站也是人云亦云者多,真玩家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发表于 2014-6-14 08:48:4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都不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发表于 2014-6-21 08:48: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看了后真的感觉有很大的提高!
我也是一口气看完的,感觉我们学友中有少数人观点有些偏激:许版列出了这么多的仿古玉器,目的,是让我们真正按任南老师的十二字鉴真法和工上自然态质变去观察、分析、判断,来确定一件藏品的真伪、新老!这上面的确有一些仿得非常到位的玉器,看起来就是真古玉,如果不是版主列出来,好多我也会打眼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为什么我们少数学友会偏激,我想原因是:1.我们还没有真正学懂,还没有真正领会任南老师的十二字鉴真法和工上自然态质变,水平还在一个浅层次;2.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思维定式观察、分析、判断,以前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也没有老师或高人指出来,相反,还得到一些低水平的人追捧,一直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是正确的(有人几十年收藏一屋假玉);3.造假水平也确实是太高,不仔细分析,就可能造成错误判断!
感谢许版分享!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发表于 2014-7-9 09:19:28 | 只看该作者
石疯子老胡 发表于 2013-12-16 23:48
太抬举丁安徽了,籽细看完本贴;确有一两件出自他之手;仿古是几百年来至今天的一个艺术门类!我们最好不要 ...

对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5 07:43 , Processed in 0.053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