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41|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周壁---望大家细品工上自然态质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0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7.3拍                 
拍摄日期           2009:07:03 13:32:36                    
快门速度           1/250秒                                
光圈               F3.5                                   
焦距               6.18                                   
ISO                100                                    
曝光补偿           0.0                                    
最大光圈           F3.5                                   
闪光               关                                     
白平衡             自动                                   
测光方式           加权测光                               
拍摄程序           程序模式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內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骸晶....凸起长条状。原晶。不规则凸起物,蒙古包状。既我所说的团状聚合物对于我之次生物之说地质材料学已有解释,年代越久次生物越多。红山与红山前诸文化因埋藏年代不同所产生的次生物是不同的。如同八岁儿童皮肤与八十岁老者相比皮肤特征是不相同的,快速的强酸强碱破坏了晶体结构,使其晶体间隙所过强酸碱之处,均产生了晶体结构的破坏,导致间隙的毛细管通道错综交往,故伪沁是无法与真品在这个条件下一致的,史前古玉表象的鉴别在应用红山表象鉴别应用上再加上次生物质的鉴别。

表皮显微镜下次生物状..次生物质分为原质残留、异质残留和变质残留。次生物质分为生长态次生物和结晶态次生物;

辩伪的方式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的专家!我和大家都在学习中,任何事物不辩不明,本网需要有不同见解的高手一同来探讨。辩通了才是共识。近期上传图片,发现很多的仿次生物都被大家收藏了。真伪次生的辨别还须深入学习,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观察次生体的真伪不能看有凸起物就是老件!真正的次生体是由内而外发生质变造成的。本网主页展品还望点击放大来辨别,以观察平时肉眼不可及的显微系数,仿品和真品外观看,用肉眼观察是有局限性的,请大家从头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內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2009.7.3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任南珍藏战汉玉器 任南红山文化网提供 (10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0.6.20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发表于 2010-6-20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10-6-20 14:09:00的发言:

2009.7.3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任南珍藏战汉玉器 任南红山文化网提供 (10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0.6.20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质变对应色变,学习。

7#
发表于 2010-6-20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过度明显自然态

 

8#
发表于 2010-6-20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感恩 分享---圖文並茂的學習材料.[em80]

*個見: 周玉 風格獨具...

紋飾 勾撤工法 質變 與全覆式硬質寶漿等......[em51]

9#
发表于 2010-6-20 14:47:00 | 只看该作者

次生物质分为原质残留、异质残留和变质残留。次生物质分为生长态次生物和结晶态次生物。

[em56]

10#
发表于 2010-6-20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玉人在2010-6-20 14:47:00的发言:

次生物质分为原质残留、异质残留和变质残留。次生物质分为生长态次生物和结晶态次生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經典的摘取...100%的認同.[em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9 06:35 , Processed in 0.0632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