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刘国祥、白劲松主编《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5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的发掘,是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民族考古的一项重要收获,曾入选国家文物局主编的《1998中国重要考古发掘》。本书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考古发掘报告,系统介绍了谢尔塔拉墓地10座墓葬的发掘资料,提出了“谢尔塔拉文化”的命名;下编为相关问题研究,共收录10篇论文,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度对谢尔塔拉文化的内涵、室韦史料、蒙古族源等重要课题进行了论述。www.findart.com.cn

  谢尔塔拉文化代表了公7-10世纪活动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室韦人遗存。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谢尔塔拉人群在颅面类型上与现代蒙古人最接近,基本上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谢尔塔拉文化的发现,为研究室韦的历史遗迹探索蒙古族的起源提供了科学的考古实证资料,对于构建呼伦贝尔草原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体系,推动中国东北边疆地区考古与历史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www.findart.com.cn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德国考古学研究院通讯院士乌恩岳斯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中共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区委书记王伟等为本书作序。刘国祥、白劲松为本书作后记。

  目录

  上编  考古发掘报告  

  fficeffice" />www.findart.com.cn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

  工作队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     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3)

  

  下编  相关问题研究

  

  论谢尔塔拉文化及相关问题……………………………………………刘国祥  白劲松(71)www.findart.com.cn

  谢尔塔拉墓地的人骨初析……………………………………………………张  君   (109)

  谢尔塔拉墓地出土木器的修复与保护…………………………………….  王浩天  (122)

  呼伦贝尔地区桦树皮器的考古学与民族学探析……….白劲松 殷焕良 李明忠    (127)

  室韦基本史料比较研究……………………………………………………….张久和  (137)www.findart.com.cn

  北朝至唐末五代室韦部落的构成和演替…………………………………….张久和  (153)

  蒙古族源的人类学透视……………………………………………………….易  华  (163)

  谈室韦与古代蒙古人的衣食住行和丧葬习俗……………………王大方   张文芳 (177)

  从额尔古纳河松林到成吉思汗的崛起………………………………………..林梅村 (197)www.findart.com.cn

  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文化的比较研究……………………………………….乌恩岳斯图(229)

  

  后记………………………………………………………………………………………(249)

  英文提要…………………………………………………………………………………(253)

  后记:

  1997年夏,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的王立邦同志和时任常务副所长的乌恩岳斯图研究院到呼伦贝尔考察,获知海拉尔谢尔塔拉一带出土了一批约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小型青铜制品;同年9月,考古研究所委派内蒙古工作队的刘国祥同志率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和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合作,对谢尔塔拉一带海拉尔河两岸的古代遗址和墓地进行了系统调查,找到了出土青铜器的准确地点,只惜通过一周的钻探最终并未能确认为墓地。调查工作即将结束,在我们驱车返回海拉尔市区的途中,从一位担菜的老乡口中得知谢尔塔拉镇东约5公里的台地上多年以前曾发现过人骨、棺木和碎陶罐,我们决定把这个地点作为此次调查工作的最后一站,M1的意外发现和抢救性清理为调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使得当时已经放弃第二年来呼伦贝尔草原考古的念头重新萌发。www.findart.com.cn

  此次调查成果得到了乌恩岳斯图先生及其它所领导的充分肯定,1998年9-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谢尔塔拉姆迪进行了正式发掘。参加发掘的人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乌恩岳斯图、刘国祥及没能古工作队技工王瑞昌同志,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白劲松、殷焕良、肖海昕、敖卫东同志,敖汉旗博物馆前常友、王泽同志,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沙宝帅同志,鄂温克旗博物馆包金才同志,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王成、赵玉明、赵越、陈凤山同志参加了短期发掘,本次发掘由乌恩岳斯图先生担任考古领队。谢尔塔拉米底的发掘成果来之不易,应属于参加发掘工作的全体考古队员。尽管45天的发掘工作日并不算长,但全体考古队员经受了晚秋时节草地上的蚊虫叮咬和第一场冬雪过后的刺骨严寒。发掘工作结束后,由中央电视台何昊同志率领《东方时空》摄制组一行5人奔赴呼伦贝尔,制作出《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古墓探古》,已于1999年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www.findart.com.cn

  在对谢尔塔拉墓地出土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木器和桦树皮器的保护处理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的王浩天同志付出了艰辛努力,日本奈良国力文化财研究所的文物保护专家给与了技术指导,使得马鞍、箭囊、大弓等一批珍贵文物得以保存下来。谢尔塔拉墓地之所以未能继续大规模发掘,主要考虑到当前对大批量出土的木器和桦树皮器的保护处理技术尚不成熟。1999-2000年,由刘国祥同志负责组织完成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张君同志对人骨进行了鉴定张雪莲同志负责对棺木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线图由王瑞昌同志和敖汉旗博物馆刘海文同志绘制,发掘现场照片由刘国祥同志拍摄,出土文物照片由赤峰文物摄影专家庞雷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季连琪同志拍摄。www.findart.com.cn

  2005年6月中旬,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白劲松馆长和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李明忠所长来京,共同商议谢尔塔拉墓地发掘报告的出版事宜。当坏死考虑如果以中型考古发掘报告的形式将谢尔塔拉墓地发掘资料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受篇幅所限,难以充分体现出谢尔塔拉墓地的重要学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谢尔塔拉墓地涉及的学术问题很多,需要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阐释,例如,通过对已知考古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谢尔塔拉文化”的命名,并结合文献记载,确认谢尔塔拉文化应属于公元7-10世纪活动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室韦人遗存,但仅从考古学角度难以对室韦石料以及蒙古族源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我们当时达成了两点共识:其一,力争以专著形式发表谢尔塔拉墓地的发掘资料,借此可推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民族考古学研究,为谢尔塔拉墓地的保护工作及条件成熟时的再度发掘奠定基础。其二,专著内容与常见的考古发掘报告略有区别,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集,而是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谢尔塔拉墓地发掘报告,系统介绍考古发掘资料;下编为相关问题研究,充分吸纳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正是以这两点共识为基础的,是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成果的体现,对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写方式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www.findart.com.cn

  组稿工作前后历时半年的时间,由刘国祥同志负责组织完成,对每一位应邀撰写论文的专家我们都负责详细介绍了谢尔塔拉墓地的发掘资料和考古学研究观点,个别学者的论文原已刊发,在行艘如本书中由作者本人做了较大补充和修改,全书稿件由刘国祥同志负责审订。在此感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张久和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内蒙古钱币学会张文芳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君女士、王浩天先生,本书的如期成稿与他们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做为本书的编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乌恩岳斯图研究员自始至终关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进展情况,并慨允刘国祥、白劲松同志作为本书的主编负责具体落实,先生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考古方面的渊博学识和对后续的无私提携令我们钦佩和感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博士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帮助,并对呼伦贝尔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中共海拉尔区区委、海拉尔区人民政府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经费支持,在此特别感谢中共海拉尔区区委王伟书记、海拉尔区人民政府张玉军区长,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示海拉尔丰厚的文化底蕴,推动海拉尔区的文化建设事业。www.findart.com.cn

  谢尔塔拉墓地的发掘和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各级主管领导及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在此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立邦、张显清、任式楠、刘庆柱、齐肇业、白云祥、孟凡人、杨泓、王仁湘、袁靖、朱乃诚、赵志军先生、安家瑶女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韩志然先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高延清、刘兆和、苏俊先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塔拉、郭治中先生,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于明、王继纲先生,香港中文大学邓聪先生,辽宁师范大学田广林先生,美国哈佛大学傅罗文先生,美国华盛顿大学关玉琳女士,美国学者江伊莉女士,英国剑桥大学刘歆益先生,赤峰学院席永杰、张国强先生,原呼伦贝尔盟党政领导胡其图、连辑先生,原海拉尔市党政领导安国通先生、高茹、姜宝水先生、肖淑琴女士,呼伦贝尔市文化局诺敏先生、高茹、翟静女士,海拉尔区人民政府李海春先生,海拉尔区文化局王珊女士,敖汉旗博物馆邵国田、田彦国先生。www.findart.com.cn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也回想起曾经参加过谢尔塔拉墓地调查和发掘的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副站长王成、赵玉明先生,敖汉旗博物馆钱常有先生,他们先后因病不幸辞世,本书的出版也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纪念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的鼎力相助,衷心感谢闫向东社长和海宁等编辑。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首部专著,本书的出版旨在抛砖引玉,敬请学界同仁指正。

  刘国祥  白劲松www.findart.com.cn

  2006年5月26日

  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254页:彩色图版36页,插图176幅。定价¥180.00

相关专题

刘国祥
刘国祥
刘国祥,男,1968年出生,蒙古族,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任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玉器专家,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长期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开展田野考古工作,主持了敖汉兴隆洼、兴隆沟遗址...详细介绍>>
2#
发表于 2013-1-31 22:35:19 | 只看该作者
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7 02:44 , Processed in 0.0547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