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01: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以作为战国玉壁的经典案例作为讨论,一开始本人认为此件玉壁直线处有崩口,属于现代机器所为。但后经高人指点,书上所讲的 是游丝纹都是接刀工艺做出的,不存在蹦茬。这件玉璧是属于回纹工艺 非常密集,是老坨工艺 。这种“蹦茬”是不属于 游丝纹的,没有哪本书上讲这种阴刻线不容许有“蹦茬” 要是一点蹦茬都没有的 任何朝代的工匠都做不出来蹦茬还有一种成因 是后天残损。当阴刻线 刻线相对宽的时候 边缘一般比较锋利 这种锋利的边缘 经过几千年的留存 不可能不出现蹦茬。看看国藏品的玉器 看微观图片 绝大部分是有蹦茬的。我还有一件白玉的盘螭龙谷纹璧 上面都是 浅层 游丝纹 一丝蹦茬都没有这种玉器的等级都是很高的。所以 得出结论一件东西要整体分析 不能 从书上看到什么就想当然 一刀切。要是 皇室的把玩玉器肯定非常精致,这件玉璧属于礼器,所以没有必要那么精致。一件玉器要整体上着眼不能只看一个方面工艺特征,只是 一个点而已,自然态 也必须全部考虑,所以结论是全信书 则无书。 可喜之处 此玉壁 乃6色沁 黑 黄 红 绿 灰 白。美玉啊美玉

 

 


 

[upload=jpg,neo_img_dsc09654.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2569038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55.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31014282.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57.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3332974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60.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35725620.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62.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41460961.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66.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43636791.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68.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509629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69.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51962907.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0.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53390592.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1.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54713964.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2.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55512022.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3.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1315290.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4.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202097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5.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2615115.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6.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321309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7.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3782083.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8.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5333488.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79.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65964601.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80.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7667497.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83.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72978069.jpg[/upload]
[upload=jpg,neo_img_dsc09686.jpg]UploadFile/2010-2/20102417367832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5 1:08:34编辑过]

0.jpg (49.77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48.01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44.37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43.4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70.86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44.28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43.66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59.94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52.58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59.64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2.46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54.33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1.32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1.01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7.82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8.72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77.6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35.17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37.43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34.17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37.89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0.jpg (60.95 KB, 下载次数: 0)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战国回纹 和田青玉壁
2#
发表于 2010-2-4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chun412在2010-2-4 1:08:00的发言:

可以作为战国玉壁的经典案例作为讨论,一开始本人认为此件玉壁直线处有崩口,属于现代机器所为。但后经高人指点,书上所讲的 是游丝纹都是接刀工艺做出的,不存在蹦茬。这件玉璧是属于回纹工艺 非常密集,是老坨工艺 。这种“蹦茬”是不属于 游丝纹的,没有哪本书上讲这种阴刻线不容许有“蹦茬” 要是一点蹦茬都没有的 任何朝代的工匠都做不出来蹦茬还有一种成因 是后天残损。当阴刻线 刻线相对宽的时候 边缘一般比较锋利 这种锋利的边缘 经过几千年的留存 不可能不出现蹦茬。看看国藏品的玉器 看微观图片 绝大部分是有蹦茬的。我还有一件白玉的盘螭龙谷纹璧 上面都是 浅层 游丝纹 一丝蹦茬都没有这种玉器的等级都是很高的。所以 得出结论一件东西要整体分析 不能 从书上看到什么就想当然 一刀切。要是 皇室的把玩玉器肯定非常精致,这件玉璧属于礼器,所以没有必要那么精致。一件玉器要整体上着眼不能只看一个方面工艺特征,只是 一个点而已,自然态 也必须全部考虑,所以结论是全信书 则无书。 可喜之处 此玉壁 乃6色沁 黑 黄 红 绿 灰 白。美玉啊美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5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5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6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6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6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6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8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8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0968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首見

學習了

3#
发表于 2010-2-4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青黄玉质(玉质纯净),老工(每一阴线都是好多刀刻出来的),受沁自然,春秋中晚期之物,说错莫怪!!!
4#
发表于 2010-2-4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梦游神在2010-2-4 9:59:00的发言:
青黄玉质(玉质纯净),老工(每一阴线都是好多刀刻出来的),受沁自然,春秋中晚期之物,说错莫怪!!!

學習了

5#
发表于 2010-2-4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好藏!!
6#
发表于 2010-2-4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非常漂亮  [em27]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小弟就不一一给众位兄弟奉茶了    补充一下尺寸是 16CM   是标准器  国藏不及此件精美

青玉 白玉 本无贵贱 爱屋及乌 才有了区分 但小弟终认为 青 白 何来贵贱?段其高低 只在精品乎

六色沁的玉璧 小弟平身也是首见 呜呼呀 兴奋哉 黄金有价 玉无价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梦游神在2010-2-4 9:59:00的发言:
青黄玉质(玉质纯净),老工(每一阴线都是好多刀刻出来的),受沁自然,春秋中晚期之物,说错莫怪!!!

谢兄之点评 弟不胜感激

9#
发表于 2010-2-4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10#
发表于 2010-2-4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器型工整,见王玉之霸气,皮壳自然,若盘摸尽显宝光及质变部分,漂移浅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1 06:42 , Processed in 0.0638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