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9 1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pload=jpg,dsc04864.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33180575.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65.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33139467.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67.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33181601.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68.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33194735.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70.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33161203.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71.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44187579.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72.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44152079.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82.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44115430.jpg[/upload]
融蚀孔的微观表象。

[upload=jpg,dsc04886.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44156607.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89.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7444128684.jpg[/upload]

0.jpg (218.37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18.5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82.31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24.87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195.72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24.19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59.15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36.12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13.89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23.62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2#
发表于 2009-12-19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点壮白斑非自然沁蚀痕

3#
发表于 2009-12-19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一种黄色泌浆牢牢地覆盖或粘附在玉表上和纹饰凹槽内,这种黄色泌浆既不是玉质也不是土壤或垢物,而是由土壤的酸、碱、盐、水和玉质互变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这种泌浆物质半透明,呈晶体状,油性色,是一种干硬的泌浆,比较纯洁。这种黄色泌浆能使玉表变色,或色能沁入玉肌里。它不是短期形成的,它是玉器在地下经过长时期与其他物质产生漫长互变而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玉器上有这种黄色的泌浆物质就可视为古玉真品,它与人工作伪的白色或黄色粉末完全不同,它们之间重要区别在于真品是半透明,晶体状,油性色的泌浆;而伪品不存在这种性质。
4#
发表于 2009-12-19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质不佳

色不正,无浆感

型无神,无张力

 

[em56]

[em27]

山海轩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融蚀孔的微观表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8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8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手机兄评论,白色部分微观下呈针脉状,个人理解应为古玉质变或次生。此部位应为受沁较重的部位,与白色质变(或次生)对应,可见针尖的融蚀孔在此部位也分布较多。上两张图中的融蚀孔,手机兄以为是怎么形成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9 19:22:25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dsc04892.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8564533971.jpg[/upload]
[upload=jpg,dsc04893.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1918564585535.jpg[/upload]
再看看盘了几天后的效果,受沁严重与融蚀孔洞的分布方位是一致的。下面这两张图就是诸多小孔的表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8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手机兄对浆的表述我完全赞同,但是对型如何,神如何的评论,我是敢听不敢信。型如何神如何完全是一种个人主观认为,它会与一个的美学素养与水平有直接关系,因人不同而差异巨大,所以对古玉的鉴赏我还是赞同任先生从工上自然态的角度去鉴别的观点。以前我也上过几件表象不是开门到位的玉器图片。有些网友很是不认可。以前我也问过无数次,如果上图玉器是仿品,这些自然态的融蚀孔是怎么形成的?谁能说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9 19:07:58编辑过]

0.jpg (215.45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0.jpg (225.98 KB, 下载次数: 0)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舞人双龙玉斧型佩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9:13:00 | 只看该作者

二、氧化鉴定
  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浸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目前用酸类物质浸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浸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23489&page=8

手机兄这个贴子我读过,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

8#
发表于 2009-12-19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09-12-1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点壮白斑非自然沁蚀痕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b1963在2009-12-19 20:0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人工染色.做旧一眼货,仿品。

高手,服了您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4 03:09 , Processed in 0.0615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