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高古玉器的仿真工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6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古玉器的仿真工艺
                      2 仿制工艺
                      2.1琢工的仿制
                      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比较复杂,如宋、元、明、清。仿古玉器的生产工艺一般都有以下几道工序。
                      2.1.1捣沙
                      琢玉首先需要制作玉砂。先用砧杵将石砂捣碎,再经过极细的筛子筛过。
                  然后,漂去其浆,将净砂浸水以适用,并收集浆料,用于上光工序。
                      2.1.2研浆
                      器物磨光需研制极细腻的“黄”砂(石英砂)。
                      2.1.3开玉
                      用多股钢丝绞成的钢绳及浸水“黑石砂”(石榴石砂),以两人不厌其烦地在玉石切口
                  上来回拉锯钢绳,经相当久的时间才将玉石剖开。如玉体极重,则用大扎锅开之。
                      2.1.4扎锅
                      锅即砣,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扎锅。加以浸水“黄砂”(石英砂)
                 ,将去净石皮的玉材截成方块或方条。
                      2.1.5冲锅
                      用4分~4寸直径,2分~3分厚的钢圈制成錾锅,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
                  胶接在木轴上,磨玉时加浸水砂冲削之棱角,使器物成形。
                      2.1.6磨锅
                      用2分~3分厚耐?套龀赡ス?F浯笮〔煌?可有六、七等。冲后之钰(玉坯)则需磨琢,使玉体表面细腻。
                      2.1.7掏堂
                      有些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以钢片卷成套筒,加浸水“黑石砂”掏其膛,完后,玉中必 有一根玉琏柱,则用小锤                      敲击,即断。
                      2.1.8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皆用周边薄似刀口的小钢圆盘或小钢锅磨冲之,工 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2.1.9打钻
                      如有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锥木呈钻加金钢钻粉在需镂之处打透花眼,即钻圆孔,然后再用搜弓锯搜之。
                      2.1.10搜弓
                      金刚钻钻孔之后,以一条钢丝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
                  玉孔,复经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稳住玉器,加细石英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锯 搜通花一样。
                      2.1.11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便扶持,得用7寸~8寸
                  高大白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置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
                  玉器夹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锥木呈钻,右手拉绷弓,使锥木呈快速旋转,并借助金钢钻粉以打眼。
                      2.1.12木锅
                      器物即成,玉体平净,但尚欠光亮,当用木锅加更细的浸水砂浆以磨之
                  。但小件玉器或有很细密花纹者,不能用木锅磨之,而用细钢针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亮。
                      2.1.13水锅
                      将牛皮包于木锅之外,加浸水浆料研磨之上光,令玉体光亮湿润。
                      综合上述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和古玉器的表面特征以及笔者对仿古玉器的实践,可以归纳出 以下几个工艺要领:
                      (1)仿制琢玉工序必须基本上与古玉器的费劲和低效的琢玉风格相仿,切忌使用快捷的电动 工具。
                      (2)磨料必须使用散砂,并且散砂颗粒的大小不甚均匀,磨制时,只能用浸水散砂法,并以
                  钢或木质的磨砣来冲磨,不能使用胶合成型的磨砣,这样能使表面 残留磨痕与古玉器的近乎 一致。
                      (3)线槽部位只能使用钢针加散砂来研磨,可使线槽壁上的残留磨痕与“扇棱”相仿。
                      (4)圆弧面的成形需在慢速磨砣上滑动冲磨来实现。并以细砂冲磨掉所有的微小棱面,可使 其没有任何“小平面”。
                      (5)对镂空透雕玉器,必须使用搜弓锯来拉开所有通花,并注意留有细窄的通花,这样能 使所有通花孔壁近乎逼真。
                      (6)钻眼必须用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 ,外加浸水金刚钻粉来完成,以使孔的两端及内部形成与古玉器的钻眼孔壁相仿                   的特征。
                      (7)使用皮砣和砂浆将所有表面上光,只要使表面磨痕达到油脂感即可,切忌上得很亮,
                  也即上光要见好就收,否则就很难产生陈旧感。
                      可以相信,若按上述要领来仿制古玉器,其效果就能基本达到以仿乱真的程度。
                      2.2伤残的仿制
                      玉工琢制仿古玉时,常需要做出人为伤残,常见的人工致残手法 有以下三种:
                      2.2.1砣碾致残
                      多用极小的砣子或钢锥,在器表上碾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的点状坑,
                  或划出长短不等的道,似遍体鳞伤的磕碰致残。若仔细观察,则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纹 点或随手线组成的斑痕。?
                      2.2.2砂磋毛道
                      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表示长期传世所遗留的摩损痕迹
                  。做法是对器表面部分抛光,一部分保留粗面;也可以在器表抛光后,局部敷以玉砂稍加
                  摩挲。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毛细划道常分布较有规律性,且线条分明,清晰且新,与真 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
                      2.2.3敲击致残
                      在器身轻轻敲打,使伤而不脱,造成棉白斑。或在器口部或玉器边缘敲打,造成残缺
                  。有时把完整的玉敲断,再加粘接。为掩饰断裂口的新痕,常在这些部位进行特殊的染色 处理,有时反而欲盖弥彰。
                  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3 结论
                      综上所述,仿制古玉器是在某一历史阶段模仿早一个历史阶段玉器的产物,无论在琢制方面还是在艺
                  术风格上都达到逼真,即使形制维妙维俏,其神韵也相去甚远。仿古玉器作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                    在仿 制工艺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如琢工仿制中,采用与古玉器制玉风格相仿的散砂工艺; 在搜锯细窄通花、滑动冲磨面                 、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眼等细微工序上把握要领,使仿制器近乎逼真 ;又如古代玉器在长期受到土埋、水浸等不同条件的影                   响下,玉 质、玉色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玉匠在选材时就必须把握住这个特点,往往要选用 那些苍黄、杂色葱色                  或有边皮的类似出土玉器的玉材;有些必须经过染色等特殊技法来仿照古玉的沁色;另外,古玉在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多会                 留下一些伤残痕迹,为模仿这些伤痕 ,玉匠们发明了以砣碾钻凿、细砂磨挲或敲击等多种致残方法。这些特殊的琢工、染                  色及致残等仿制工艺 都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玉器制作技术,延续和推动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与繁荣。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老工”否定真假打眼是必然的。
3#
发表于 2009-10-26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123456wq在2009-10-26 12:00:00的发言:
以“老工”否定真假打眼是必然的。

 

兄的意思我明白,但是一件古玉必是“老工”,

 

以“新工”、“老工”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是非常必要,也是古玉鉴定必用的方法之一。

 

 

 

4#
发表于 2009-10-26 17: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123456wq在2009-10-26 11:57:00的发言:

高古玉器的仿真工艺
                      2 仿制工艺
                      2.1琢工的仿制
                      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比较复杂,如宋、元、明、清。仿古玉器的生产工艺一般都有以下几道工序。
                      2.1.1捣沙
                      琢玉首先需要制作玉砂。先用砧杵将石砂捣碎,再经过极细的筛子筛过。
                  然后,漂去其浆,将净砂浸水以适用,并收集浆料,用于上光工序。
                      2.1.2研浆
                      器物磨光需研制极细腻的“黄”砂(石英砂)。
                      2.1.3开玉
                      用多股钢丝绞成的钢绳及浸水“黑石砂”(石榴石砂),以两人不厌其烦地在玉石切口
                  上来回拉锯钢绳,经相当久的时间才将玉石剖开。如玉体极重,则用大扎锅开之。
                      2.1.4扎锅
                      锅即砣,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扎锅。加以浸水“黄砂”(石英砂)
                 ,将去净石皮的玉材截成方块或方条。
                      2.1.5冲锅
                      用4分~4寸直径,2分~3分厚的钢圈制成錾锅,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
                  胶接在木轴上,磨玉时加浸水砂冲削之棱角,使器物成形。
                      2.1.6磨锅
                      用2分~3分厚耐?套龀赡ス?F浯笮〔煌?可有六、七等。冲后之钰(玉坯)则需磨琢,使玉体表面细腻。
                      2.1.7掏堂
                      有些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以钢片卷成套筒,加浸水“黑石砂”掏其膛,完后,玉中必 有一根玉琏柱,则用小锤                      敲击,即断。
                      2.1.8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皆用周边薄似刀口的小钢圆盘或小钢锅磨冲之,工 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2.1.9打钻
                      如有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锥木呈钻加金钢钻粉在需镂之处打透花眼,即钻圆孔,然后再用搜弓锯搜之。
                      2.1.10搜弓
                      金刚钻钻孔之后,以一条钢丝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
                  玉孔,复经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稳住玉器,加细石英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锯 搜通花一样。
                      2.1.11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便扶持,得用7寸~8寸
                  高大白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置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
                  玉器夹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锥木呈钻,右手拉绷弓,使锥木呈快速旋转,并借助金钢钻粉以打眼。
                      2.1.12木锅
                      器物即成,玉体平净,但尚欠光亮,当用木锅加更细的浸水砂浆以磨之
                  。但小件玉器或有很细密花纹者,不能用木锅磨之,而用细钢针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亮。
                      2.1.13水锅
                      将牛皮包于木锅之外,加浸水浆料研磨之上光,令玉体光亮湿润。
                      综合上述仿古玉器的琢玉过程和古玉器的表面特征以及笔者对仿古玉器的实践,可以归纳出 以下几个工艺要领:
                      (1)仿制琢玉工序必须基本上与古玉器的费劲和低效的琢玉风格相仿,切忌使用快捷的电动 工具。
                      (2)磨料必须使用散砂,并且散砂颗粒的大小不甚均匀,磨制时,只能用浸水散砂法,并以
                  钢或木质的磨砣来冲磨,不能使用胶合成型的磨砣,这样能使表面 残留磨痕与古玉器的近乎 一致。
                      (3)线槽部位只能使用钢针加散砂来研磨,可使线槽壁上的残留磨痕与“扇棱”相仿。
                      (4)圆弧面的成形需在慢速磨砣上滑动冲磨来实现。并以细砂冲磨掉所有的微小棱面,可使 其没有任何“小平面”。
                      (5)对镂空透雕玉器,必须使用搜弓锯来拉开所有通花,并注意留有细窄的通花,这样能 使所有通花孔壁近乎逼真。
                      (6)钻眼必须用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 ,外加浸水金刚钻粉来完成,以使孔的两端及内部形成与古玉器的钻眼孔壁相仿                   的特征。
                      (7)使用皮砣和砂浆将所有表面上光,只要使表面磨痕达到油脂感即可,切忌上得很亮,
                  也即上光要见好就收,否则就很难产生陈旧感。
                      可以相信,若按上述要领来仿制古玉器,其效果就能基本达到以仿乱真的程度。
                      2.2伤残的仿制
                      玉工琢制仿古玉时,常需要做出人为伤残,常见的人工致残手法 有以下三种:
                      2.2.1砣碾致残
                      多用极小的砣子或钢锥,在器表上碾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的点状坑,
                  或划出长短不等的道,似遍体鳞伤的磕碰致残。若仔细观察,则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纹 点或随手线组成的斑痕。?
                      2.2.2砂磋毛道
                      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表示长期传世所遗留的摩损痕迹
                  。做法是对器表面部分抛光,一部分保留粗面;也可以在器表抛光后,局部敷以玉砂稍加
                  摩挲。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毛细划道常分布较有规律性,且线条分明,清晰且新,与真 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
                      2.2.3敲击致残
                      在器身轻轻敲打,使伤而不脱,造成棉白斑。或在器口部或玉器边缘敲打,造成残缺
                  。有时把完整的玉敲断,再加粘接。为掩饰断裂口的新痕,常在这些部位进行特殊的染色 处理,有时反而欲盖弥彰。
                  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3 结论
                      综上所述,仿制古玉器是在某一历史阶段模仿早一个历史阶段玉器的产物,无论在琢制方面还是在艺
                  术风格上都达到逼真,即使形制维妙维俏,其神韵也相去甚远。仿古玉器作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                    在仿 制工艺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如琢工仿制中,采用与古玉器制玉风格相仿的散砂工艺; 在搜锯细窄通花、滑动冲磨面                 、来回旋转的锥木呈钻眼等细微工序上把握要领,使仿制器近乎逼真 ;又如古代玉器在长期受到土埋、水浸等不同条件的影                   响下,玉 质、玉色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玉匠在选材时就必须把握住这个特点,往往要选用 那些苍黄、杂色葱色                  或有边皮的类似出土玉器的玉材;有些必须经过染色等特殊技法来仿照古玉的沁色;另外,古玉在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多会                 留下一些伤残痕迹,为模仿这些伤痕 ,玉匠们发明了以砣碾钻凿、细砂磨挲或敲击等多种致残方法。这些特殊的琢工、染                  色及致残等仿制工艺 都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玉器制作技术,延续和推动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与繁荣。


                      

 

 给123WQ敬茶  学习 [em27][em23] 

5#
发表于 2009-10-26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给123WQ兄敬茶  学习  

6#
发表于 2009-10-2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上皇樵在2009-10-26 18:45:00的发言:

 给123WQ兄敬茶  学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4 13:50 , Processed in 0.0633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