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玉器
夏代(约前2070-前1600)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继续,也是商代玉器的开始,夏代玉器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作用。
商代(前1600-前1046)玉器踩着夏代玉器的肩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与青铜器结伴,成为奴隶社会主要文明的标志。据《太平御览》引《风俗通》资料披露:武王灭商时,曾"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商代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还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艺极高的玉工。
西周(前1046-前771)。西周早期玉器,无论在造型、纹饰,还是在刀工、选材等方面,都笼罩着商代玉器的浓浓的影子。
西周晚期玉器,是挣脱了商代玉器因袭重压的新颍玉器,它特别注重曲线的琢磨,着力营造曲线美的审美感,出现了中国治玉史上第一个"美雕时代"。
历史学家总结说:夏玉尚忠,商玉尚质,周玉尚文。
夏、商、周玉器的特征
一、主流纹饰:夏商周玉器的主流纹饰有方格纹、方折纹、连弧纹、太阳纹(涡纹)、四蒂纹(柿蒂纹)、齿纹、竹节纹、T形纹、S形纹、蕉叶纹、龙鳞纹(商代龙鳞纹类似蒂纹,周代龙鳞纹呈铲形或“加点铲形”或“三柿形”)、蛇纹、虺纹、禅纹、龙纹、兽纹和人物纹等。
二、主流线条:夏商周玉器线条丰富多彩,线形千姿百态,线种繁缛复杂,主流线条大致有下列几种:
1、窄阴线。线形隽永,线底圆润。
2、宽阴线。由单阴线反复磨研而成,所以带有繁密的细丝。
3、双沟阴线。商代后期流行“双沟阴线”,由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近距离组成,给人一种平凸的错觉,俗称“双阴挤阳”,是商代后期主要线种,由于工具的影响,此类双阴线大多表现为两头尖、中间深。
西周早期承袭商代后期风格,以单阴线和双沟阴线为主要线种,晚期的双沟阴线由宽窄两条阴线组成,宽线用“撤”,窄线用“钩”,特别注重线形的形式美。
4、勾撤线。所谓“撤”,就是玉件和刀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加工而成的纹线一边为直岸,另一边为斜面。
勾撤线在商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但大多数是“勾不深,撤不斜。”
5、减地平凸。把双沟阴线两侧地子磨成斜面,凸露中间,造成“阳纹”,俗称“减地平凸”,是商代常见的线形。
6、剔地阳纹。除了减地平凸外,商代后期常见完全磨平双沟阴线外的地子的真阳纹线,俗称“剔地阳纹”。
7、隐起。以较大的倾斜的倾斜角磨去纹线一侧地子,使纹线自然显露,俗称“隐起”,商代、周代都有这种线条加工方式。
8、弧形。商代和周代的弧线都是磨接而成,经常出现“毛碴”,俗称“歧出”。
“歧出”是商代、周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9、一面坡线。又称“勾撤起坡”线,技法是把阴线一侧地子磨出较宽斜面,使纹线外观更为宽深。
“一面坡线”是西周的典型刀法,春秋时已不复再见。
三、主流眼形:夏商周玉器的眼形,比起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1、“臣”字眼。殷商时代出现一种近似平行四边形,眼角略带弧度的眼形,人们把它称作“臣”字眼,又称“目”字眼。大凡刀工精美、采用双沟阴线装饰的鸟兽类玉件,大多是采用这种眼形。
2、园洼眼。商代中期,玉工喜欢在圆形眼周边打洼,俗称“圆洼”眼。
3、矩形眼。商代较为多见的一种眼形。
4、水滴眼。在圆眼外周加饰水滴形眼眶。
5、三角眼。在圆眼外周加饰三角形眼角。
6、兔耳眼。在圆眼外周加饰兔耳形眼角。
7除了上述各类主要眼形外,商代还流行菱形眼、弯月眼、豆荚眼、眉眼等非主流眼形。
8、西周时期继承了大部分商代眼形,如矩形眼、菱形眼等。
9、西周“臣”字眼扁而细窄,眼角上勾或上翘,眼角有细长弧线。
10、杏核眼。这种眼形在商代极为罕见,但在西周却是主要眼形,所以人们常把“杏核眼”作文周代玉器鉴定的主要标志。
11、周代新型眼种还有“叶形眼”、“纹丝眼”、“束丝眼”、“椭圆眼”、“橄榄眼”等。
四、主流边饰:夏代玉器装饰手法不多,史称“夏玉无工”。但在外缘边饰却常见齿行纹。
商代玉器边缘常见凹形齿、方形单齿、月牙形双齿、月牙形三齿、组合齿。
西周玉器边缘多饰方形齿、花形齿、三角齿、山字形痱牙。“山字形痱牙”是西周特有的边饰手法,殷商时代眉眼此类痱牙。
五、特征性细节:
1、商周龙角多“蘑菇形”--根粗、中细、顶鼓,形如蘑菇。
商周笼嘴大多为长嘴、圆嘴、星纹嘴,大多张口露齿。
商周龙形多“S”形。
西周出现“交尾龙”。
2、商周鱼纹大多为“丁”字形嘴,西周鱼纹修长平直,有鳍无鳞(晚期出现少量方格纹鳞),鱼尾齐平或略带凹弧。
3、商周鸟纹大多为“丁”字形嘴,和“内钩尖”嘴,商鸮一般为圆眼,翅、爪、尾等处均饰单阴线。
西周少鸮,因为《诗经》中把鸮成为“恶声鸟”,但流行凤纹和双龙纹。
4、西周鸟兽虫鱼类玉器多数为侧面剪影,善于捕捉特征细节,如鹅长颈、狗回首、兔抿耳、鱼弓身、、鹰展翅等。西周动物一改殷商动物平卧为主的风格,流行“回首”,即使形象增加了动感,又节省了玉料,为后来的“回首雕”开了先河。
5、商周出现了人兽组合雕。
6、商周玉人有华冠的贵族和短发的奴隶等。史学家考证,跪姿玉人是最为尊贵的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