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带领下积极探索紅山先民之治玉!
[upload=jpg,100_6599.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6534065216.jpg[/upload][upload=jpg,100_6605.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6534057759.jpg[/upload]
0.jpg (91.6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8-25 16:54 上传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0.jpg (138.22 KB, 下载次数: 1)
使用道具 举报
0.jpg (160.8 KB, 下载次数: 1)
2009-8-25 17:07 上传
[em56][学习与探索]这种实践活动最具说服力。堪称学古人治玉“五步曲”:
1,用眼观察;2,动脑思考;3,动手实践;4,用心比较;5,动笔总结。
而“动手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
[upload=jpg,100_66071.jpg]UploadFile/2009-9/20099211481920152.jpg[/upload]
現代的老式工艺!!
0.jpg (156.03 KB, 下载次数: 1)
2009-9-2 11:48 上传
8月17日,作为赤峰市第二届红山文化节主题内容的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在赤峰学院召开,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红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问题,研究红山文明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建立起红山文化区域合作机制,为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努力。
杨伯达:红山文化研究进入整合新阶段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认为,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器是史前社会的重要物品,玉文化在红山文化中处于研究核心地位。
经过多年考古研究,杨伯达发现: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师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中的礼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时代产物。他说:“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矿石,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以玉祀神的阶段。”
在本次论坛上,杨伯达盛赞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文化无疆、资源共享的新里程。他说:“玉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整合研究的新阶段。”
邓聪:8000年前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成熟
用砂绳切割技术是红山玉器制造工艺的特征,红山玉器中孔的制作就是采用砂绳切割技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合作对玉器起源进行了探索、研究,从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玉器中第一次发现一种名叫“玦”的玉耳环上有砂绳切割痕迹。研究成果显示,在8000年前赤峰一带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是长江流域6000年前左右大行其道的线切割技术的源头。
邓聪说:“这是中国玉器技术史研究上的一大突破,在世界玉器科技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3000年前左右,美洲也使用线切割技术加工硬玉翡翠,比中国晚了5000年。”
金镐逸:韩国人也在研究红山文化
在本次论坛上,韩国国学学术院院长金镐逸介绍,在韩国红山文化多被人们称为“辽河文化”或者“西辽河文明”。经过多年的研究,金镐逸发现,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积石冢与韩国首尔附近的岩寺洞积石冢极其相似。
席永杰: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俗
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教授通过出土文物对西辽河地区的史前社会做出推想。他对兴隆洼遗址出土的一个头骨进行了分析,在上面发现一对有着明显打洞医疗痕迹的牙齿。认为,打洞医牙不但需要止血、消炎,还需要麻醉,这说明8000年前兴隆洼地区的医疗水平已经相当不俗,很可能已经有了专业牙医。席永杰对一支骨笛照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支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西辽河时期,人们对乐理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这支骨笛将会把中国的乐器史向前推进几千年。”他认为,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的科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李健民:陶寺文化与红山文化不同
陶寺文化时期物质生产力比较发达,人们不太注重对神的信仰;红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很高,因此盛行对神的信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66071.jpg
[em56][学习与欣赏]探索先民如何治玉。学习了。
云华兄:有一段时间不见了,您最近忙什么去了?
[学习与欣赏]探索先民如何治玉。学习了。
三肖居兄:
是啊!好久沒和朋友们见面了。
何时当版主。。发个器物 祝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7 11:10 , Processed in 0.0575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