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8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30 17:45:13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9-5-8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任南老师功德无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12:47:27编辑过]

0.gif (66.59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老师的科学鉴定法值得大力宣传

任南老师的科学鉴定法值得大力宣传
3#
发表于 2009-5-8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红山冰在2009-5-8 12:19:00的发言:
我看了一些人的红山文化网站以及他们出的书,我以为骗人的较多。一些很明显是现代仿制的东东他们在书中大说特说,还标个天价!!!!!!!!!!!任老师教给人的是科学认识、科学鉴定,不是骗人哄人。所以,作为初学者,严重支持任老师!!!!!!!!!!!!!!!

欢迎

帅哥,在线噢!

红山冰
4#
发表于 2009-5-8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红山冰在2009-5-8 12:19:00的发言:
我看了一些人的红山文化网站以及他们出的书,我以为骗人的较多。一些很明显是现代仿制的东东他们在书中大说特说,还标个天价!!!!!!!!!!!任老师教给人的是科学认识、科学鉴定,不是骗人哄人。所以,作为初学者,严重支持任老师!!!!!!!!!!!!!!!

严重支持

5#
发表于 2009-5-9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往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现在文物界有一个普遍认识:只要是研究某领域或专题文物理论文化的大专家,大师级人物,就一定毫无异议地认为他同样也是鉴定家,我们不怀疑文物理论研究有助于文物鉴定,也有一少部分既是理论大家又有实践鉴定经验。但事实上,文物学研究和文物鉴定是两个概念。文物研究,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内,在文献上研究,至著书、立说。但他不一定是一个鉴定真伪的专家,鉴定真伪是实践学,是市场经验,是收藏经验,是那些夜以继日对实物研究,痴迷的收藏家,而不是有些所谓的文物理论家。直白地说,现在玉作坊的玉工大多都能看出古玉或仿古玉的“老工、新工”,但他们对玉文化,或理论研究可能一窍不通;再者,我们求鉴定,也不要迷信权威部门,权威人士,高龄人士;我们首先看权威部门的专题文物收藏量,权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样,整天有资格接触藏品?

           -----------和楼主的看法部分有疑:多看真品;可是除了博物馆展出的可数的数件出土物可参考外众多的红山古玉收藏者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信赖的、权威的参照物。红网的十二字鉴定标准理论上不错但实际操作太困难了,太深奥了基本没有普及的可能。现在很多网友将贵网看做参考的首选但是很是失望。假冒品太多并且大行其道。希望贵网的资深人士能够敢于直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藏品和见解,表明个人观点这样会得到更多人的欢迎。

 

6#
发表于 2009-5-9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123456wq在2009-5-9 10:59:00的发言:

[原创]红山古玉收藏之我见,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往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现在文物界有一个普遍认识:只要是研究某领域或专题文物理论文化的大专家,大师级人物,就一定毫无异议地认为他同样也是鉴定家,我们不怀疑文物理论研究有助于文物鉴定,也有一少部分既是理论大家又有实践鉴定经验。但事实上,文物学研究和文物鉴定是两个概念。文物研究,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内,在文献上研究,至著书、立说。但他不一定是一个鉴定真伪的专家,鉴定真伪是实践学,是市场经验,是收藏经验,是那些夜以继日对实物研究,痴迷的收藏家,而不是有些所谓的文物理论家。直白地说,现在玉作坊的玉工大多都能看出古玉或仿古玉的“老工、新工”,但他们对玉文化,或理论研究可能一窍不通;再者,我们求鉴定,也不要迷信权威部门,权威人士,高龄人士;我们首先看权威部门的专题文物收藏量,权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样,整天有资格接触藏品?

           -----------和楼主的看法部分有疑:多看真品;可是除了博物馆展出的可数的数件出土物可参考外众多的红山古玉收藏者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信赖的、权威的参照物。红网的十二字鉴定标准理论上不错但实际操作太困难了,太深奥了基本没有普及的可能。现在很多网友将贵网看做参考的首选但是很是失望。假冒品太多并且大行其道。希望贵网的资深人士能够敢于直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藏品和见解,表明个人观点这样会得到更多人的欢迎。

 

基本同意!说到假冒品多是事实.这因真的太少.而爱红玉者太多.这才有了任网12法.这就要大家静下心来客观的全面的去分析破解之中的疑点让我们学会辩伪.

7#
发表于 2009-5-9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掌门人在2009-5-9 11:16:00的发言

 

养眼吧

 

红山文化及史前玉的皮壳表象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212

任南红山文化网 馆藏高古玉对应任氏鉴定十二字法(红山文化)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2683

任南红山文化网 世界各地馆藏高古玉对应任氏鉴定十二字法(新石器 战汉 良诸 等)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017

早年收藏的小玩意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215&page=2

建议对每一件国藏品工上自然态质变进行讨论任南红山文化网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168&page=2

任南红山文化网考查史前遗址.采集的一手资料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154&page=4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学了.研究了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9 10:52:00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都看了.领会了吗?吃透了吗?怎么运用呢?

任先生的方位说您吃透了吗?老料有方位.老料仿件有方位酸腐也象对应了.这要怎么看!大家来讨论.12法中有解.

 

 

 
仿品的做毛做烂和自然态质变的区别您搞明白了吗?籽麻西瓜比例搞明白了吗?这几关过了又是一大进步!
 
 
 
 
高土古有浆有壳有神这个能理解吗?为什么有高手看生坑浆壳就能断真伪.因为吃透了12法.

8#
发表于 2009-5-9 20:51: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9#
发表于 2009-5-10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研究是实例讲解。广大的藏友需要的是对照实例运用十二字讲解那对、那错。如果您真的领会了不妨举一反三。热盼您的高论。
10#
发表于 2009-5-10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123456wq在2009-5-10 20:30:00的发言:
最好的研究是实例讲解。广大的藏友需要的是对照实例运用十二字讲解那对、那错。如果您真的领会了不妨举一反三。热盼您的高论。

最好的研究是实例讲解

建议对每一件国藏品工上自然态质变进行讨论任南红山文化网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168&page=&star=3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6596&page=&star=2#editform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5004&page=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0 22:37:5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3 10:27 , Processed in 0.0663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