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font size="5">任南</font><font size="5">“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font></strong>
<p align="left"><strong> </strong></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 净:因玉表浆层的包裹,在玉体上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致使古玉产生这种视觉净感,真品红山玉多表现为虽有浆却不显脏烂的感觉,而仿品则都呈现脏、烂、模糊之感。</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2、 熟:熟为红山文化玉器整体因地热、地压等物化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质的变化并产生失透感,玉整体呈现水充盈状态由如煮熟的萝卜,经电子扫描测试,其含水量明显高于生玉。此特征要注意区分老料仿品,老料仿品表层无自然态。 </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3、 肥:红山文化玉器显现的肥油状物质(解理)多存在于透闪石材质的玉器中,其表象与原材质有明显色差,其所处部位应与玉体存在明显凸起或凹陷,边缘清晰且带沟槽,立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此种特征尤为明显,肥油状部位透光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仿品多用含有白色油状物的钾长石或滑石仿制,其料质极软。</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4、 透:因地质原因,某些坑口的红山文化玉器会呈现整体胶冻质的透光感,有些也表现为局部不规则斑块状透明和失透感,此种透明不是玻璃般的通透感。 </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5葬:红山文化玉器的葬香味,因其埋藏年代特别久远,故大多表现为相对单一的土香味,而年代越靠后的葬玉则有明显的墓葬味。浅土层器物因经地表水长期冲刷,其土香味则几乎散发尽,故难以嗅到,用老坑土熏蒸的仿品也 有其葬味,但此种仿品的葬香味与真品相比,存留时间短,易淡退。</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6、 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红山文化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洞为中心点,有色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沁色,玉质也会随晕散而产生质变,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7、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红山文化玉器自然态坑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其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呈梯田状,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质变应明显,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9、 次:红山文化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产生多种形态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融合物及随形浅表多层错位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多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0、过:红山文化玉器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感,玉软沁方入,形成减缩态.质变与色变向上依次渐变呈包裹状,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周身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和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1、浆:红山文化玉器的浆层用手推摸其表面,有如同推干肥皂时的感觉,阻而不黏,而仿品推之则多为滑腻感,因为目前仿品多用注蜡法仿制浆层。真品浆层如同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质密而透明,有些真品固化了的浆壳表层上还会产生自然皱褶和非直线性纹脉.且出灰浆对应质变沁残点。自然态生坑古王出灰浆点非规律外形(坑状规律且出灰与土中方位沁蚀不对应者要提防)</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 12、神:即“神韵” 顾名思义,所谓“神韵”,“神”者,神态、神采也,这是属于表象的视觉感受;而“韵”者,气韵、韵味也,是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神韵之美,它既是一个美学概念,也是一种审美标准。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玉质(质地)美、造型美、沁色美、工艺美等多个方面,是十二个字中最重要的概念,而一般仿制的东西都让人感觉形似而神不在。所以在对红山古玉鉴定时,一定要观察物件本身的神韵。你没有接触过真的红山之前,你可能会认为这“神”是虚的,可是当你拿真假红山古玉一对比,便会发现出其神韵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真红山古玉即使前面的特征都具备了,而一旦这个东西神似与不似也必须要考虑,当然,这个“神”将要靠你多年的经验去理解了。</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 </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 </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前述12字概念是从大量的红山古玉中概括出来的,12字的概念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红山古玉,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和各自的特殊要素,有意识地从这些要素或特征去分析不同类型的古玉,进而对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是真正理解和运用12字概念的必要步骤。</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一、12字概念结构中的共同基本要素</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2字概念结构中包括三个共同基本要素:表象、背景、结果。(一)表象:即把我们看到的红山古玉的特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二)背景:背景要素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内部与外部等)、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物理与化学、地质与自然等)来分析红山古玉发生变化的种种因果关系;(三)结果:即对红山古玉的评价及实质(或性质、本质)定义。</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二、12字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2字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可按不同的类型区分:“质变”体现为“过程”要素;“自然态”体现为“经历”要素;“神”体现为“内容”要素;“表象”体现为“状况”要素。每一个特殊要素都可以再细分为若干要素。</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2字概念由实物概念与理论概念组成。实物概念按照红山古玉本身的特征都努力采用一个字进行了高度的、准确的描述。理论概念是按照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如地质、物理、化学、地矿学以及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等这些学科综合性的知识与概念来共同对红山古玉进行研究与阐述。</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三、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的涵义</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 过关时,第一关至关重要,第一关过不去就不可能再过后面的关了,而“净”字恰恰是仿红山古玉的死穴,仿古必要做旧,做旧“净”则不存。这里的“净”如同人的气质,是内在的表现,是仿不出来的。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时往往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便可依次观察,注意各个字之间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12字所描述的12个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应用12字鉴别红山古玉的灵魂,现在仿品可以仿出其中的一个字甚至多个字,尤其是利用老料做仿的,但12个字的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是仿不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靠一、两方面的情况就仓促的作出鉴定。</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最后一关是“神”, 看神韵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前提。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 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函的“12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12字”只能在此做浅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font></font></p>
<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9/20079242159277289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style="WIDTH: 500p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7-9/200792421592772892.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 16:08: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