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g佬您好:
既然是您的帖子,我就尽情的“龙门弄虎”了。您的这块玉让我好为难,无法作出判断。
让我怀疑的地方是:
1、很多转角处过于硬、过于陡峭,不圆转。我有标1的这个地方,这一刀似乎没有道理,不大像红山常见的瓦沟纹。
2、如果大开门的红山古玉,在如此多沁的情况下,一般会有次生,会有留和缩,这在图片上,我没有看到。
[upload=jpg,调整大小 龙1.jpg]UploadFile/2009-1/200912123274570953.jpg[/upload] [upload=jpg,调整大小 龙2.jpg]UploadFile/2009-1/200912123274532517.jpg[/upload] 但是,有些表象又让我会去肯定它:
1、在沁的比较重的地方,与旁边有晕散状,这在我看来,才是符合沁的层次感,可以与石杂区分开。
2、肉具有一定的熟透感,且从下面的图片上来看,沁不像是浮在表面,而是有进入里面。所以我认为,这个玉质还是老的。
3、有包浆感。
[upload=jpg,调整大小 龙3.jpg]UploadFile/2009-1/200912123373952649.jpg[/upload] [upload=jpg,调整大小 龙6.jpg]UploadFile/2009-1/200912123373961754.jpg[/upload]
说了这么多,其实等于没说,但这确实是我现在对这块玉的认知。如果一定要我说个结论的话,我可能会怀疑其为老料新工,可是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如果是老料新工,可是为什么在被怀疑是新工的地方与其它地方的表象会是如此的一致??????这件玉会不会是商周之物?可是看型制又不大像。如此种种,都是心中的一个结。
希望long佬再“尽long所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0:00:29编辑过]
|